APP下载

结缘相声一辈子

2019-08-13宋宇尹忠华

侨园 2019年6期
关键词:杨先生曲艺沈阳

宋宇 尹忠华

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大奖颁给了沈阳相声的标杆人物——杨振华,老爷子难掩激动心情,挥毫泼墨写下:“终身成就奖我,老树枯枝生萼,尽倾夕阳余热,再把相声植播。”作为第一位来自京津地区以外获得牡丹大奖的相声演员,杨振华的获奖堪称沈阳曲艺界的一桩大喜事,也是奋斗多年的沈阳相声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里程碑。如今,距离那段辉煌已经五年有余,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杨振华仍旧活跃在舞台之上,为喜爱他的观众独挑单口大戏,也为愈挫愈勇的沈阳相声市场摇旗呐喊站脚立威,83岁的杨振华用他无悔于舞台的坚守和付出书写了一位“老沈阳”对“沈阳相声”的执着和热爱。

从喜爱晋级到事业

探究沈阳相声的历史,实际上并没有多么遥不可及。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刘世英所著《陪都纪略》载:“有张太,学相声。叫人乐,嘴头灵。约薄话,想得精。讲流口,是营生。”这是关于沈阳相声的早期记录。民国十年(1921年),北京相声艺人冯昆志一家来到东北组成冯家班,其子冯振声在沈阳收徒杨海荃、常福荃、祝景荃、冯大荃,人称“四大荃”,又有“冯家门相声”之称,被称之为“沈阳相声”。如果从上述史料算起,沈阳相声至今仅有百余年历史,而1936年出生的杨振华,仅比沈阳相声年轻15岁而已。

杨振华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但他对相声这一文艺气息浓郁的新生事物的热爱,却由来已久,这缘起于他幼时对曲艺的喜爱和耳濡目染。杨振华从沈阳铁路中学高中毕业后,来到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任民警、文书等职,虽然工作内容转向,但他一直都未放弃对相声的琢磨和喜爱。

1957年末,杨振华同老搭档杨金声、金炳昶等一起拜杨海荃老先生为师,苦心学习相声表演艺术。1962年,杨振华进入公安部文工团搞专业,但好景不长,1966年因机构精简转业到沈阳曲艺团。文革中他被下放到甘肃天水当工人,1972年杨振华得以回到重新组建的沈阳曲艺团。粉碎“四人帮”之后,杨振华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假大空》《台湾来信》《好梦不长》《特殊生活》等一系列尖锐泼辣、说唱俱佳、讽刺见长的作品一发不可收,在吸引了一大批省内省外相声迷的同时,其标新立异、风格独特的作品也屡次在国内各类相声展演和比赛中获奖。

孤注一掷为相声

形势一片大好,不甘平庸的杨振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单干。20世纪80年代,以“铁饭碗”为重的老百姓,能主动打破“大锅饭”,并在“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去开启全新的前途未卜的文化事业,所需勇气和魄力可想而知。执着的杨振华成立了“杨振华相声艺术团”,自己找演出,主动探索相声市场。四十多岁的杨振华和他的团队卯足了创业的干劲,可终究没有逃过江湖“封杀令”,以致当时“电视里没影儿、匣子里没声儿、报纸上没动静儿”,一年后这个全国第一家私人艺术团不得不宣布解散。

创业路上遭遇滑铁卢,杨振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浪艺人。他先后签约了大连市演唱团、北京曲艺团和牡丹江市曲艺团,辗转腾挪、到处流浪。但杨振华对相声的追求和热爱从未搁浅,他转战各地,把很多新形式、新内容加入到作品中去,他不畏权贵,毫不舍弃刺痛权贵的作品风格精髓——讽刺,坚持创作。1982年,杨振华别出心裁,创作演出吉他相声《欢歌笑语》,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这时,以杨振华为代表,沈阳相声专业队伍人才辈出,有14支业余相声队演出极为活跃,以杨振华和金炳昶为代表的沈阳相声在沸沸扬扬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沈阳也与北京、天津鼎足而立成为全国知名的“相声窝子”。

1989年6月,杨振华重回沈阳,更加关注沈阳相声市场的发展,积极参加和组织演出,他再次登上沈阳相声舞台,与金牌搭档金炳昶紧随时代,再度掀起沈阳相声热潮,《动物世界》《醉酒司机》《假氏秘笈》《如此大款》《常回家看看》等一系列作品深受观众喜爱。1993年,杨振华以一段《八字迷》(原作崔立君)出山,重铸辉煌,迎来了相声艺术的第二个春天!2000年,杨振华被授予“沈阳百位曲艺名家”称号;2001年获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新中国曲艺五十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9年,沈阳相声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0月,杨振华、金炳昶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杨振华斩获曲艺牡丹终身成就奖,获奖后杨振华说:“相声是了不起的行当,我的获奖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更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我能代表我们沈阳相声界领下这个荣誉,我这辈子足矣。”可见沈阳相声在这位“老沈阳”心中的地位和期盼。

无讽刺不相声

杨振华一辈子都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相声以讽刺为主,这是相声界的共识,谈及相声这门艺术,杨先生依然像他在讽刺相声段子里一样直言不讳:“某种程度上说,相声就是居高临下的文艺,就是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文艺,不能像温吞水似的,不能唱颂歌、说吉祥话,否则就没了相声的本来面貌。相声不刻薄、不能刮骨疗毒,那还是相声吗?”

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底下,杨振华都说相声的讽刺需要入木三分,甚至是深入骨髓。而杨振华的讽刺早已成为习惯,他饱尝世态炎凉,看惯人间冷暖,这使他的讽刺意识已经充满了整个视野,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假大空》《特殊生活》《下棋》《保险不保险》《计划生育好》《动物世界》等名段,至今依然是家喻户曉的作品,堪为经典。最重要的是,杨振华的相声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老百姓关心什么他说什么,老百姓想看什么他就演什么。杨振华的每一个段子都记录反映了那一阶段的历史,喜百姓之喜,忧百姓之忧,恨百姓之恨。这种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接地气儿的创作与演出也为杨振华赢得“人民的代言人”的称号。

讽刺是相声艺术的生命,没有讽刺的相声很可能成为“痒痒挠”,杨振华深知其中的奥妙,所以他的讽刺相声具有视角独特、手法新颖的特点。比如《动物世界》采用了“寓言体”的拟人化手法,言此意彼、说是若非,手法非常高明。通过“丑类的自白”,使存在于当今社会上一些人身上的丑陋自我暴露,活脱一幅中国社会现阶段的“百丑图”,让观众在欢笑声中释放和发泄憋闷胸中已久的东西。作者也通过这种寓言的形式巧妙地说出了他想说而又不敢直说的真话。

对年轻人寄予厚望

2017年正月十六晚,一场名为“群芳贺春”辽宁曲艺专场晚会在辽宁大剧院华丽开演,1200人的大剧场座无虚席,热闹的开场之后,杨振华登场了。只见偌大的舞台中央,杨老岿然挺拔,大大小小的包袱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引得台下男女老少笑声掌声此起彼伏,能一个人降得住千余人的怕也只有气场强大的杨振华了!演出过后,杨先生说:“不是我,是沈阳相声太需要这样的舞台了!”

杨先生看到,现在的沈阳相声大不如前,首先相声行当或者说相声职业不受尊重,过去的相声演员一度被称为笑神、笑佛和笑星,如今低俗化的相声大行其道,相声演员更是沦为了“搞笑的”“搞传销”“搞股票”,一用“搞”这个字,就变得乌七八糟。二是演员队伍存在严重的断档问题,没有叫得硬的相声演员和代表性作品,曾经的“三足鼎立”已成为过去。三是相声语言越来越被误解,杨振华常说:“不论相声怎么变化,相声所使用和传递的幽默不应该是低俗的,很多年轻的相声演员不明白,浅薄和低俗不是真正的幽默,高级的幽默永远紧跟时事,运用相声的表演技巧,让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快乐,站在台上,出两三句,就得把观众抓住,这才是相声语言,不会攒拢包袱,还不很认真地学,靠耍怪态根本不行。”

让杨先生甚为高兴和庆幸的是,近年,沈阳出现了两家年轻演员组建的相声团体,杨先生为他们题字、题词,并免费为这些年轻演员做指导,参与年轻团队的演出也不收取任何报酬,老人家看到年轻演员回归相声舞台无比的欣慰,同时又担心他们掌握不好表演方法,不惜占用照顾老伴的宝贵时间多给年轻人说活儿,他希望年轻演员在创作新作品时,摒弃低俗、恶俗、烂俗的笑料,做到净化舞台,为沈城的百姓带去更多的欢乐。杨先生还想扎扎实实再为相声艺术做点贡献:“我打算把现在沈阳和辽宁地区的相声院团都走上一遭,能做点贡献就做点贡献,俗话叫‘发挥余热,希望我这余热还能烫烫人。”

如今,杨先生相依多年的老伴去世了,老搭档金炳昶、王志涛先生几年前也故去了,多年来陪伴在杨先生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可杨先生依然坚强,他鼓励后辈要振兴沈阳相声,努力奋斗。作为沈阳相声乃至全国相声的“一代宗师”,杨振华的愿望是看到“沈阳相声”重塑辉煌!

猜你喜欢

杨先生曲艺沈阳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最小和最大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