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衬衬出正能量
—— 观民族歌剧《沂蒙山》有感

2019-08-12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伤病员沂蒙山日寇

7月15日晚七点半,根据单位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我们在山东剧院,观看了时长两个半小时的民族歌剧《沂蒙山》。随着剧情步步推进,我的情绪也仿佛在连绵起伏的沂蒙山穿梭、跌宕。纵观全剧,无论是演员情感投入、角色把握,还是音乐的高亢、歌词的内涵,都深深地打动了每一名观众,但我最为赞叹不已的是编导们把反衬艺术用得巧妙、用到极致。

衬,繁体字为襯,从衣从親(親是亲的繁体字,此处的“親”义为亲近,兼表读音),本义为内衣,后指衬里(如今西服就有衬里)。也引申指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我们常说红花尚需绿叶衬就是这个道理。

由衬托继而引申出反衬。反衬就是从反面来衬托,其作用就是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如小衬大、矮衬高、暗衬亮、爱衬恨等等。

第一幕,村姑海棠和林生拜堂喜结良缘。近处是红盖头、红衣服、红礼帐、红斜披、红包袱等直冲眼帘,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等直贯双耳,场上可谓一派喜气洋洋;远处传来日寇时强时弱、时紧时疏的枪炮声,时隐时现的硝烟、时断时续的炮火映衬着天空杀气腾腾。

喜与悲的交汇、生与死的重叠。婚姻象征家庭组建、新生命的孕育,战争无疑意味着死亡。编导有意将这两种场景组合在一起,交替出现,冲击着人们视线,震撼着人们心灵。

第一幕最后,在村长孙九龙的带领下,全村百姓手持刀、土枪、农具等,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以命搏命、以命换命,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紧要关头,八路军赶来增援,军民联手,里应外合,逼退日寇。

第二幕,八路军在崖子庄建立革命政权,老百姓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已有身孕的海棠不舍本是孤儿的林生上前线,但在众人的劝说下,海棠勉强同意。这样写,并非贬低海棠,而是让其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海棠与林生分别之际,一轮大大的圆月高挂在天空,那银白色月光倾洒在海棠家的院子里里外外、旮旮旯旯。

圆月,象征团圆、温馨、甜蜜。分别,尤其是丈夫奔赴前线的分别,许多未知数让人揪心、惦念、挂记。圆与缺、聚与离,蕴意深长,催人泪下。小家的暂时缺失,为的是大家永恒的团圆。

第三幕,村民与八路军重伤员为躲避敌人扫荡躲进山洞。日寇为逼出八路军伤病员,扬言放火烧洞。此时,舞台正中悬崖道具开着两个方形洞口,一个展示村民视死如归决定扮成伤员替死,一个展示伤病员宁愿牺牲自己不愿拖累百姓。那两窗近似正方形(寓意刚正、勇敢)的山洞,置于漆黑背景之中,显得逼仄、狭小,但就这个窄、小,反衬出百姓如沂蒙山般伟大气概和博大胸怀。此时如漆般场景,也反衬了那两扇闪着光亮的山洞之温暖、光明。明暗反衬,邪恶衬出正义、侵略衬出抗击、失道衬出得道。那两窗,单个看,是呐喊的口,是愤怒的钟,是响彻云霄的炸雷。两个山洞合起来,就是一双眼,一双仇视敌人的怒目,更是一双沂蒙儿女透露出一诺千金的双眸,反观也是让世界钟情、钦羡着注视沂蒙的眼睛。

第五幕,日寇来崖子庄搜寻八路军的孩子。海棠在危难之际,为了保护小沂蒙(赵团长夫人夏荷牺牲前交给海棠抚养)等革命后代,让自己儿子小山子引开敌人。奔跑中的小山子被枪弹击中。听到枪声,海棠跪倒在地。这一跪,跪出慈母失去骄儿刀割似的痛;这一跪,跪出对不住小山子的悔恨;这一跪,跪出没能保护好孩子和如何向远在前线的丈夫解释的自责。这一跪,观众看到海棠在天地之间显得如此矮小。但就是这矮小,衬出沂蒙母亲精神之高大、挺拔、伟岸。在整个歌剧中,还有几处跪下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第六幕中,八路军回来,海棠将小沂蒙送到赵团长面前。海棠绝情地对小沂蒙说:我不是你的亲娘。小沂蒙跪在海棠面前大声喊道:不,你永远都是我的娘。此时,全体合唱《沂蒙山,永远的爹娘》:“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你是永远的爹娘。”

第一至三幕中,有一个人物叫福顺。福顺,着装不整,懒散不羁。在第一幕就喊出,敌人来了,我们跑吧。第三幕里,他怕饿,悄悄离开洞穴下山找吃的,恰被敌人发现,怕死之下将敌人带到藏有伤病员和百姓的山洞下方。他先是交代只有一名伤病员,后被敌人所逼最后交代出是四名。当敌人抓获孙九龙等四名化装成伤病员的村民后还是放火烧山洞,福顺认清敌人真实面孔,决定与敌搏斗,最终被敌枪杀。福顺的形象,对整个剧情起到丰满、立体的艺术效果。一个福顺表现出的懦弱、怕死,反衬出无数沂蒙儿女的坚强、不屈。

猜你喜欢

伤病员沂蒙山日寇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惠爱医院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部队医院对住院军人实行全程优质服务及管理体会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