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运动教育模式的运用

2019-08-11黄诸敬

考试周刊 2019年55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角色扮演比赛

摘 要: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来自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丰富的运动体验。运动教育模式,旨在解决处于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发育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给他们创造一定的平台,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比赛;角色扮演

一、 运动教育模式概述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来自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丰富的运动体验。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样,都是以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发展为目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更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为重要目标,而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分组,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反思,以竞赛为主要方式,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它不仅仅注重技战术的掌握,更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有文化、有热情的参与者,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 体育课堂中运动教育模式的运用

(一) 教学对象的选择

运动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水平一的学生不适合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理性思维还不够完善,自控能力较差;水平二处于可用可不用的时期,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正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特点变化明显,并开始由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主体转变,所以在这个水平,教师根据具体学情选择是否运用这个模式,选择运用这一模式就必须做好运动季的规划安排,才能让运动教育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水平三的学生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有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一定的平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水平三是适合运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的。

(二) 教学内容的选择

研究表明,在运动教学中,三大球最适宜采用此教学模式,乒乓球和羽毛球的教学处在较适合到适合之间,其他项目如:田径、武术、瑜伽、游泳、健美操等属于不适合到极不适合之间。也就是说,运动教育模式对个人项目、以体能为主的项目、技术动作较难的项目不大适用;而对大众化、对抗性强的球类项目运用这一模式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内容的选择。

(三) 运动季(单元教学)的运动教育模式构建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可以把整个运动季划分为:运动季前准备阶段、建立课堂常规阶段、明确角色分配和职责阶段、技战术学习阶段、裁判规则学习阶段、小组自我评价与复习阶段、比赛规划实施阶段、奖励与庆祝这八个阶段来进行学练活动。

1. 运动季前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必须要在教学工作开始前完成。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教师在教学前要解读运动教育模式、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等内容;设置好教学目标、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且要考虑对可能影响运动季的因素,并做好预案。

2. 建立课堂常规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异质分组为主要分组方式,形成固定的小组,并进行队伍文化建设(队名、口号、队徽、队旗等);给学生介绍运动教育模式,使其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3. 明确角色分配和职责阶段

这阶段的任务是在运动季的前期,把在整个运动季内所要扮演的角色介绍给学生(如裁判、记录员、边线裁判、运动员、领队等)。

4.技战术学习阶段

这阶段是在运动季的前期,以教师指导为主,教授学生基本的技战术。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加强团队文化建设,适当进行角色转化的练习,多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5. 裁判规则学习阶段

这阶段贯穿于整个运动季,但一般在运动季前期完成基本裁判知识的传授,可在比赛中、课堂技战术练习中或者室内体育课上进行裁判知识及精神的传授。

6.小组自我评价与复习阶段

此阶段宜在传授基本技战术、裁判知识后进行,也可在每节课后进行几分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反思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7. 比赛规划实施阶段

本阶段分为三个小阶段:(1)季前赛:发生于整个运动季前期,在技战术、裁判的学习中同时进行;(2)常规赛:发生于运动季的中期,也就是在技战术、裁判規则基本学习完成后进行;(3)季后赛:发生在运动季后期,考验和测试整个运动季学习的效果。

8. 奖励与庆祝阶段

建议安排在最后一节课,根据各小组在整个运动季的表现,对个人与集体进行表彰。

(四)单节课的运动教育模式构建

在运动教育模式下每课时的教学程序基本相同,唯有时间安排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灵活安排课堂时间的分配,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运动季早期技战术、裁判知识教学、小组练习时间安排较长;运动季中期的技战术、裁判知识教学和小组练习时间安排开始缩短,比赛时间逐渐增加;运动季的后期基本是以比赛为主,其他教学安排应越来越熟练简洁、快速。当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况调整教学安排,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基本程序如表1。

三、 结语

运动教育模式要有充裕的教学条件为前提,各类技战术的学习和比赛要有足够的场地、器材。学校要结合自身的体育现状与特点,充分、合理地对场地与器材进行整合与创新。实践证明,通过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茂华.新课改视域下高中“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构建及教学行为探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6).

[2]高航,高嵘.运动教育模式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

[3]梁恒.“运动教育”模式之技能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研究,2012(11).

作者简介:

黄诸敬,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晋江市金井镇岱峰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角色扮演比赛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选美比赛
比赛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