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教材阅读练习题研究

2019-08-11郑羽亮

考试周刊 2019年55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思维品质初中英语

摘 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中阅读思维训练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阅读思维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本文基于阅读层次理论,从思维品质培养视角对人教版(2012)初中英语九年级(学生用书)的阅读练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人教版教材的阅读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但其练习的设置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布不合理、缺乏深刻性和没有突出核心主线的缺陷。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整合教材练习,围绕文本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维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练习题;教材分析;初中英语

一、 引言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既是关键能力也是必备品格,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当并驾齐驱。阅读教学中所使用的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更是思维培养的手段。因此,教材中“无论是语篇和主题的选择还是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都要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品质”。而如今的英语阅读教学仍“较多停留在对文本信息与文本结构的浅层理解上,不能有效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黄源深(2010)称之为“思辨的缺席”。这是源于教师缺乏基于文本、教材练习设计多层次、高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对此,鲁子问(2016)建议“教师应分析教材的思维特性,并找出适合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教材内容,尤其是课文、活动等,然后基于教材开展相应活动”。可见,教材中的文本、练习对于教师设计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具有借鉴和引导作用。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已受到大量关注,而鲜有研究者留意作为教学和学习基础的教材中阅读练习题所体现的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教材阅读练习,探究其对学生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活动设计的层次性、连贯性和突出主线的特点,以为教师创建思维课堂提供借鉴。

二、 阅读层次理论与思维品质

Bloom(1956)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Anderson(200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划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知识维度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而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记忆、理解与运用归于初阶思维能力,而分析、评价与创造则属高阶思维能力。

Crawley和Mountain(1995)则根据Bloom的认知分类法将阅读过程分为字面阅读、阐释性阅读和评判性阅读三个层次。字面阅读指对文本信息进行识记和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信息解码、加工与处理的模式;阐释性阅读则是在读者通过字面阅读获取了知识和信息之后对其进行运用以解决问题的过程;评判性阅读分为分析、综合和评价三个阶段。分析指区分所得信息之间的差异并找到其内在关联,从而能够识别关键问题,并确定其背后的倾向和意图;综合便是通过整合信息,归纳和概括其内在形成的规律,并做出预测和评价;评价则是基于准则和标准对作者的态度观点等做出判断,通过辨析判断其价值,提出合理质疑,由此形成独立的观点。

综上所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是被分为不同层次的。教材中不同层次的阅读练习同样会对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产生影响。在教材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综合上述理论,将教材中的阅读思维训练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认知性、理解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四种阅读思维练习。认知性和理解性思维练习对应修订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学习者有效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运用以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练习对应其中的分析和评价两个层次,学习者能够区分与辨析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归纳背后的规律,并做出预测和评价;创新性思维练习则对应最高层次的创新,学习者需有创新意识并付诸实践。

下面,本研究将从这四个维度对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学生用书)中的阅读练习题进行系统分析。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先对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的阅读练习进行定量分析,再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对部分单元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阐释。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作为代表。由于九年级的学生正值初高中衔接之际,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其思维的发展到了关键阶段,教材中的练习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显得至关重要。九年级共14个单元,每个单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模块各有一篇阅读,总计28篇阅读。本文研究的阅读习题取自各单元Section A的第3部分和Section

B的第2部分。

(二) 抽样方式和统计方法

在定性分析时,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4个单元进行抽样得到的分析样本为7,第7单元的两篇阅读便为本文进行定性分析的内容。在本文中的定量研究中,每一道阅讀习题被赋予同等重要的权重。若出现一道大题中包含多个小题的情况,则每个小题均分该答题所占的权重。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定量分析

笔者从认知性、理解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阅读思维训练四个维度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学生用书)中各单元Section A第3部分和Section

B第2部分的阅读练习题进行两方面的定量统计。

1.首先,笔者统计出各层次思维的练习在整本教材中出现的频数和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的阅读练习比较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对于每一层次的思维都有涉及。显而易见的是,该教材尤其关注阅读中的理解性思维。经统计得出,整本教材有62道题属于理解性思维阅读练习,共占57%,遥遥领先于其他三种思维练习。认知性思维阅读练习位居其次,占总数的28%。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这类相对高阶的思维训练占比较少,分别为6%和9%。

2.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层次阅读练习的分布情况,笔者统计了该教材九年级各单元中各层次阅读练习题出现的频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14个单元中有5个单元包含了四种思维方式的练习,另外有6个单元涉及其中三种思维方式。除了第5单元的理解性思维联系,几乎每一个单元的阅读题都是以培养理解性思维练习为主,一部分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之间关系的理解,另一部分则是对文本内词汇的运用。其中出现频数最高的情况为第4单元,在仅9道题中便占据了6题。而认知性思维阅读练习所占的题数相对较少,基本保持在每单元2到3道题,主要以提问的形式出现,答案基本可以在文中直接获得。其目的主要为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信息,为之后更高层次的思维练习做铺垫。如第5单元Section

B的阅读中2c包括6个小问题,前5个便属于关于文本细节的认知思维训练。教材中批判性思维阅读练习多为评价文本中核心思想,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创新性思维阅读练习多为在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来创造对话或者进行角色扮演。两者出现的频数屈指可数,且分布较不均匀。各单元中存在两种思维同时缺失的情况,如第3单元等;也存在仅有其中一者的情形,如第11单元等。这样的数量和分布易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 定性分析

为了深入探究该册教材的阅读练习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笔者将对随机抽取的第7单元的两篇阅读进行定性分析。

第7单元Section A的阅读文本Mom knows

best是一篇关于孩子在各阶段和母亲关系的诗歌,共3道大题。3a让学生阅读诗歌并讨论诗歌题目的含义,学生可参照文本,同时结合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来解释题目背后的深层含义,属于理解性思维练习。3b分为4个小问题,题1属于认知细节题,通过快速查找和表层理解便可获取答案;题2、3、4旨在让学生分析诗文情感,综合文本信息和自身体会回答问题,有效锻炼其理解性思维。3c鼓励学生分享属于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笔者虽将其归为创造性思维练习,但此题在一定程度上偏向理解性思维练习,若能将其改为以诗文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便能提升一个层次。诗歌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流露,该阅读从诗歌标题入手引入诗歌主旨,关注诗歌细节体会诗人情感,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分享自己的故事,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理解和分析诗人情感的思维能力。但练习中对细节的提问比较零散,没有围绕核心主线系统地让学生整理诗人情感的变化,在整体把握诗歌情感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第7单元Section B的阅读文本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是一篇关于青少年是否应被父母允许发展兴趣特长的文章,共5道大题。2a让学生在读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平时在哪些方面被父母允许自己做决定,激活学生对该话题的经验和体悟,属于理解性思维练习。2b让学生分别在读前和读后发表对标题问题的看法,学生基于文本和自身认知思辨地看待该问题,综合逻辑和情感最终形成独立的观点,其批判性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2c共4个小问题,学生通过3个认知性思维问题熟悉文本细节,为题4主人公是否应该被允许发展兴趣特长的批判性思维问题提供文本信息支持。2d属于对文本词汇运用的理解性思维练习,而2e则归于运用文本信息支持自身观点的理解性思维练习。该篇阅读并没有循规蹈矩地从低阶的认知性思维开始,而是从学生自身经验切入,激活其认知图式,在读前便利用标题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随后的练习通过文章细节的问答与词汇的运用使学生熟悉文本,最后1题为第1题的延伸,但该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刻性,若能追问一些属于高阶思维的问题,如“若是父母不支持你会怎样做”之类的问题来啟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深层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得出,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四种思维方式在整本教材中都有所体现,且阅读练习基于文本和学生的认知将各种思维练习穿插编排,但在大体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特点,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该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某些缺陷:(1)四种思维练习的分布不合理。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练习在总体上占比较少,且各单元中存在两种思维练习同时缺失的情况;(2)思维练习没有明显突出核心主线。教材对阅读文本细节的提问基本比较零散,没有围绕主线进行问题设置,各个练习之间也缺乏彼此联系,学生难以根据练习从整体把握文本的行文逻辑和发展脉络;(3)思维练习缺乏深刻性。教材中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止于浅层理解,难以发展学生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和综合、推理、判断等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教材中可适当增加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练习比重,每一个单元都应有所涉及。可在理解性思维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本内涵,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升思维层次;(2)教材中阅读题目的设计要围绕文本主旨,突出文本的核心主线,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和思想;(3)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基于文本适当整合教材中的阅读练习题,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参照,在教材阅读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一系列思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尤其用心完善教材上所欠缺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练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阅读的终点不仅仅是语言运用,同样重要的是思维能力。探析教材中阅读思维训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阅读思维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未来的教材开发还可以着重关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练习的设计以及各思维练习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也要注意对思维练习的整合,从而使教材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一个层次,以促进语言、思维和内容真正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108-109.

[2]葛炳芳,洪莉.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11):110.

[3]邱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基础英语教育,2013(4):51.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1):12.

[5]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8.

[6]Bloom B S. Taxonomy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M]. New York: Longmans, Toronto: Green,1956.

[7]Anderson L W, Krathwohl D R.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Complete Edition)[M].New York: Longman,2001.

[8]Crawley S J, Mountain L H. Strategies forGuiding Content Reading[M]. Boston: Allyn and Bacon,1995.

[9]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综合视野[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郑羽亮,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思维品质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长话短说”栏目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