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困生成因及教育对策

2019-08-11郭凯

考试周刊 2019年55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心理特征学困生

摘 要:学困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但他们渴望得到有效帮助,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使学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通过观察、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小学学困生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进行实践、反思、总结,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从思想认识和知识技能两方面进行转化。帮助学困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最大限度上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探究;教育对策;心理特征

学困生,是由学习成绩反映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比较严重问题的学生。学困生的形成,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成。非智力因素则主要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 智力因素

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效果是存在差异的。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学困生,心理特征:自卑、胆小,惧怕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类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 因学科自身特点,孩子对学科的敏感性低,学不懂,客观的出现对学科的选择。如:能学懂语文,学不懂数学

李同学是一名四年级学生,学习踏实认真,语文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数学成绩却处于班级后进生行列。究其原因,得从她兴趣说起。李同学喜欢学语文,她喜欢写方块汉字,喜欢读有趣的故事书,多读多写,语文成绩也不错。但是面对乘法、除法等数学问题就犯糊涂了,尤其是应用题理不清里面的所以然來。数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懂的,虽然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可就是不能掌握所学内容,作业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长此以往,身心疲惫,放弃自己,成为学困生。

(二) 因孩子反应较慢,上课跟不上班级学习节奏,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心理受挫,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成为学困生

赵同学是一名一年级学生,乖巧听话,上课貌似在专心听讲,老师提问时却闭口不言。重复别人说过的答案他可以,但独立回答问题就犯难了。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部分声母还不会认读,尽管课后老师和家长都用心地补习了,但是他过目就忘了。时间长了,孩子变得自卑、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主动回答问题,更多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想办法掩饰自己的不足。如:“自己没听懂,不会做题,会不会被别人发现?”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对学习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恐惧学习。

二、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学困生心理特征:学习无法专注,排斥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这类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以下情形:

(一)

自身原因

有的学困生因自身学习意志薄弱,产生惰性、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通过与学困生的交谈,发现许多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意志薄弱。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求知欲望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成绩一旦下滑,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从而成为学困生。

(二) 教师原因

1. 老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

在课堂中,总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总有说不完的见解,学困生在默默做好一个听众的时候,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赞赏。遇到简单的问题,学困生也跃跃欲试,但又没被老师叫到,产生沮丧心理,缺乏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课堂参与度就没那么高了。

2. 老师对待学困生不平等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是相互适应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有的教师只顾自己教,不顾学生学。有的教师在认识上不全面,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老师自我反思不够,没找到自身存在的原因,而总会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高等原因上做文章,甚至逼着学生叫家长告状等等。这样会增加学生对教师及学习的厌恶感。

(三) 家庭原因

1.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原始的成长环境,影响深远。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中起着示范引导、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家长爱读书,空闲时间看书习字,孩子也会从小跟着家长博览群书,为以后学习奠定文化底蕴。有的家长赌博、酗酒、吵架,受父母影响,孩子也会沾染恶习,在青少年时期就结识不良青年,变得叛逆厌学。

2.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据调查,学困生的父母一般以留守儿童和个体户子女居多。迫于生活的压力,一些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或亲友,形成家庭教育监管的空白。无暇教育子女,每当子女学业出现问题,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由于父母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消极逆反的心理,很容易成为学困生。

3. 家长素养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低,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自己也不会,致使孩子家庭辅导缺失,随着知识负积累的增多,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吃力。有的家长认识片面,当孩子学习吃力或者出现厌学现象时,不能及时帮助孩子补习或者鼓励,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更加茫然、胆怯。有的家长对学习方法理解错误,认为勤学苦练就可以练就真本领,给孩子加重作业量,导致孩子心里不平衡、应付作业、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四) 社会因素

1. 读书无用弃学业

现行就业政策使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回乡谋生困难,家庭因教返贫。书本上学的知识特别是英语、数学在生活中几乎不用,读书不如打工挣钱的思想也严重影响一些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不安心学习,不思进取,整天混日子,久而久之便成为学困生。

2. 不良环境的影响

网吧、游戏机室对青少年学生诱惑力很大,学生一旦沾染上很难戒掉。拜金主义、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也冲击校园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意志消沉,精神颓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对学习不感兴趣等。

综上所述,对所有学困生,都要以教师朴素的爱作为转化思想的重要工具,这也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老师言传身教、熏陶感染下,孩子从思想上得到提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好习惯、学习好方法、学习新技能,重新找回自信,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们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也做到了实处。

作者简介:

郭凯,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心理特征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