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2019-08-09李晓蓓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6期

李晓蓓

【摘要】目的:分析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92例,为双眼交替遮盖治疗,观察组92例为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的效果和对患儿双眼视力状况。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重度、中度。轻度弱视患儿视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视锐度正常状况明显多数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可有效改善双眼视力,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单眼部分遮盖;双眼交替遮盖;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

【中图分类号】R7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016-01

弱视为儿童常见眼部疾病,不仅会致使儿童视力低下,同时也会引发立体性视觉障碍,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发病率最高的弱视。患儿常会出现严重视力下降,为正常生活、学习造成严重困扰,因此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现阶段多采用遮盖治疗矫正儿童弱视,其中遮盖治疗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双眼交替遮盖以及单眼部分遮盖[1]。现主要选取我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下临床效果,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92例,男48例,女44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13±034)岁,近视性弱视32例,远视性弱视36例,混合性弱视24例;观察组92例,男47例,女45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2±027)岁,近视性弱视33例,远视性弱视35例,混合性弱视24例,患者基础性数据无较大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3d后验光;双眼均检测为弱视且视力矫正相差至少2行;均为中心性注视,所有患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它种类弱视患儿,眼底病变患儿,无法依据要求配合治疗患儿。

13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佩戴矫正眼镜,瞳孔恢复之后予以遮挡治疗。对照组患儿主要为双眼交替治疗,每天佩戴时间4~8h。观察组患儿则为单眼部遮盖治疗,每天佩戴时间4~5h。所有患儿均予以增视能多媒体视觉刺激软件恢复视力,治疗时间为6个月。

14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不同程度弱视患者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重度弱视(矫正视力在01之下)、中度弱视(纠正视力为05~02)、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8~06);有效:以视力提升至少2行之上;无效:视力退步或未发生变化、仅提升1行。(2)对比两组患者立体视觉变化,主要采用颜氏立体图检查,定量检查立体视锐角。之后统计立体视锐角状况,其中立体锐角SA≤60°为正常,SA>60°为异常。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184例数据,以X2检验视力提升和立体视觉正常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提升状况

观察组重度、轻度、中度弱视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立体视锐度

观察组患者时锐度正常例数显著多数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3讨论

屈光度不正为引发儿童弱视的常见病因,主要为视觉发育过程中进视、远时、散光度数较高,且并未得到及时纠正,致使外界物体影像无法准确呈现于视网膜内,进而造成弱视。在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必须充分对散瞳予以验光,佩戴度数适当眼镜时便可保证视网膜得到清晰物像,但传统遮盖依然为治疗屈光不正弱视的重要方式[2]。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近距离工作和各种精细类工作大量出现,使得对人们视力要求逐步提升。因此在治疗弱视时最终的目的为不仅视力达到正常,同时要获得双眼正常视力。分析本次治疗效果可知,兩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视力提升多数情况出现在视力治疗前3个月,之后虽然患儿视力也有提升但效果不佳。主要特征表现为:弱视眼在实施治疗之后可立即达到05~08的水平,但此后便停滞不前。治疗6个月之后,发现,重度、中度、轻度患者视力恢复状况并无较大差异[3]。因此可知,对各种程度患者进行视力矫正时均有较好效果。在分析两种治疗方式时发现,交替遮盖主要目的为通过对优势眼的遮挡,迫使弱视眼注视,此种方式取消双眼竞争优势,对弱视眼也有良好抑制效果,继而使得弱视眼视力得到显著提升。但研究中发现,主要问题在于治疗中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交替遮盖依从性显著较差,因此会出现此种治疗方式效果较差。同时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眼部平衡功能会受到损害,双眼单视机会发生障碍,也被称之为双眼视异常。同时分析其它学者研究时也有此种问题,两眼物像无法融合,且脑部中枢无法对比进行抑制[4-5]。为提升治疗依从性可从争取患儿、家长和教师合作入手。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时,主要为部分遮盖此时也可完成对主眼压制同时也可完成双眼视物。此时弱视眼得到锻炼同时大脑在高级中枢作用下,可对视觉信号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形成立体感以及完整的知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儿配合度较高,此种情况便为部分遮蔽效果更好的重要原因[6]。对比视立体锐度正常情况可知,通过部分遮蔽患者视物时视觉立体感更强,因此恢复效果更好。同时注意分析时发现遮盖治疗时必须予以积极性双眼功能训练,此种方式也可患者双眼形成视觉刺激。在弱视眼治疗发生视力恢复停滞时,则需合理调整双眼训练计划,确保视力恢复的稳定性,尽量缩短治疗周期。

综上所述,为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予以部分遮蔽治疗时视力恢复效果好且立体视锐度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比较[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6):2039-2041

[2]陈敏玲, 朱其新, 翁振声.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4):189-191

[3]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比较[J]. 当代医学, 2016, 22(23):43-44

[4]王红兵. 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4):85-86

[5]徐翀, 罗喜虹, 李贞贞,等. 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儿童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7, 40(1):17-20

[6]程子昂, 谢祥勇. 压抑膜与传统遮盖治疗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疗效[J]. 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7(4):78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