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种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实施与评估

2019-08-08施会强陈合强

家禽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鸡粪鸡场甲虫

施会强 陈合强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獻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7-0013-08

生物安全是控制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使你的鸡场远离疾病,保证鸡群健康,生产性能更好,增加效益。每天,随时,没有借口,这是日常的工作要求且需要持续改进。养鸡是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的系统工程,生物安全体系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保障畜禽健康的一整套防御体系。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包含生产者在生产场所的一切行为活动,其措施也必须体现在鸡场、孵化场、饲料厂、集体、个人等各项环节,任何一处的纰漏都会危及到整个体系的运行。生物安全就是环境和鸡群的安全。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隔离、卫生、消毒、免疫、监测、用药,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鸡群健康安全,取得优异成绩。生物安全直接的目的是预防疫病的发生,保障畜禽稳定高产;间接的目的是取得优秀的生产指标,从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1  生物安全体系的构成

生物安全由三部分构成:即概念性如地址、方向等;结构性如洗澡、消毒柜等;操作性如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等。整个养殖业在不断发生变化,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健康成为大趋势,兽医职能也应发生变化,以适应当前的养殖形势。已发病鸡群的关注点是家禽疫病、疫病诊断、药物治疗等;未发病鸡群的关注点是消毒、免疫、隔离、环境消毒等相关生物安全措施;健康鸡群的关注点是家禽应激、饲养环境、家禽健康状况等影响家禽健康的因素。

2  隔离

隔离是生物安全的第一步,包含内外部环境的隔离,覆盖纵向全进全出和横向功能区划分如四级预警、封场制度、中央输料、四防等方面。

2.1  封场制度  未经有权主管批准,任何外来人员都不能进入鸡场。场区员工采用集中休假制度,每月休假一次,休假返回鸡场需在生活区隔离3d,才能进入生产区。外单位人员车辆未经许可禁止入内,入内请下车消毒。

2.2  采用全自动中央输料系统  料车不进场,避免不同养殖场料车在饲料厂的交叉污染;密闭运输、打料,规避运输污染。

2.3  四防  防鼠、防鸟、防蚊蝇、防虫。

2.3.1  防鼠  鸡场防鼠三防线,见图1。挡鼠板、投放鼠药、效果评估;防鼠策略为一堵、二灭、三监管,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2.3.2  防鸟  采取“三无”措施,即无食源、无水源、无栖息地。“三防”措施即防鸟罩、防鸟器、防鸟粪;使用反光镜、驱鸟器、假人等防鸟。

2.3.3  防蚊蝇  鸡舍外无杂草、无积水、无垃圾;鸡舍内无漏水、无漏料,必要时药物预防。

2.3.3.1  蚊蝇  苍蝇属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我国蝇类有1500多种。蚊子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有按蚊、库蚊和伊蚊三个属。蚊子和苍蝇骚扰人畜,污染环境,且能传播多种疾病,被列入“四害”之一。蚊子和某些种类的苍蝇还能刺吸人畜血液或寄生于人体内或畜体内,危害极大,养殖场必须进行有效控制。蚊子和苍蝇均分为卵、蛆、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苍蝇的卵产于粪便、垃圾、动物尸体及腐烂的有机物等之下1~2㎝处。在20~35℃及潮湿环境中经8~24h就可孵化出幼虫。蛆多活动在孳生物表面或接近表面处,以腐烂有机质为食料。蛆经过3个龄期化为蛹。家蝇的蛆在夏天,经过5~6d可化为蛹。蛹期一般约5d,蛹成熟后,成虫冲破外壳爬出地面表皮硬化,两翅伸展后便飞翔。成虫苍蝇的一个周期约为7~9d。蚊子前3个时期则必须生活在水中,成蚊则生活于陆地,产卵于水中。卵在水中孵化为幼虫,幼虫经4次蜕皮变为蛹,蛹羽化为成蚊。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完成一个周期需要15d。卵期1~2d,幼虫期5~7d,蛹期2~3d,成蚊羽化至吸血1~2d,吸血至产卵2~5d。消灭蚊蝇可采用粘蚊蝇贴、种植驱蚊蝇的植物、烟熏、灭蚊蝇灯、杀虫剂如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或环卫乐(1:50)等方法。

2.3.3.2  鸡羽虱  鸡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羽毛和皮屑为食,病因为带虱鸡通过鸡只相互接触感染,其危害取决于鸡体感染程度,感染严重的鸡群可造成雏鸡生长受阻,成鸡产蛋量减少,由于患鸡症状表现不明显,往往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从而使此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临床表现为鸡群精神活泼,时常拥挤、躁动不安、出现惊群现象,羽毛蓬乱、断折居多,多数鸡只啄自身羽毛,鸡体消瘦,掉毛处皮肤可见红疹、皮屑,查看鸡体,可见头、颈、背、腹、翅下羽毛较稀部位皮肤及羽毛基部上有大量羽虱爬动,撬起皮屑。预防与治疗的常规方法是用有机磷农药带鸡喷洒,但对人和鸡体刺激性大,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导致产蛋率严重下降。建议采用英国先正达爱克宁(氯氟氰菊酯)按1:40倍比例稀释对鸡体喷雾,并进行鸡舍用具消毒,在第l次喷药后的第4d、第10d各再喷l次,喷药l周后鸡群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产蛋量逐渐回升,经3次喷雾药浴,羽虱全部死亡,鸡产蛋量恢复正常;在每次喷雾的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各使用优乐舒三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速产蛋量的恢复;同时注意对羽虱治疗用药应掌握好药液浓度,在喂料、饮水后,将饲料、饮水清理干净进行,防止鸡只误食药液污染饲料;用药时要注意鸡舍温度保持在18℃以上,以防喷雾淋湿鸡体引起感冒;鸡舍应清洁卫生,开展经常性消毒工作,杀虫灭虱是提高鸡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养鸡户重视鸡场灭虱工作。

2.3.4  防虫  在空舍期使用马拉硫磷;饲养期使用爱吉特防虫。特别是棚架饲养时产生的黑甲虫。饲养时间越长,棚架下堆积的鸡粪越多,产生的黑甲虫越多。气温升高时,晚间黑甲虫会从鸡舍中飞向舍外有光亮的地方,对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如不加控制会造成环保问题,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黑甲虫在鸡粪中滋生繁殖,炎热季节,遇晚间光线、鸡群淘汰、鸡粪清运而向外扩散,污染环境。育成期及产蛋期实行地面平养的鸡舍,由于鸡群能够直接接触到鸡粪垫料,活动于鸡粪的黑甲虫会被鸡只采食,而不会对鸡场周边环境造成危害。棚架下的鸡粪则成为黑甲虫理想的繁育地、避难所和食物来源。棚架下鸡粪贮存时间越长,黑甲虫的繁殖数量越多,危害越大。黑甲虫平常会啃食木材、鸡粪;鸡舍熄灯后,潜伏于棚架下的黑甲虫会从棚架下钻出,啃食鸡的羽毛、皮肤,吸食鸡的血液,传播各种病原。夏季突发天气转热或气温较高时,鸡群淘汰、清运鸡粪时会发生黑甲虫扩散的危害,此段时间应特别重视。

2.3.4.1  现场处理  责任明确到场长,作为一把手的工作。天气转热,有黑甲虫飞出时可选用专门防治黑甲虫的除虫菊酯等类似的药水,见虫就打,尤其是高发黑甲虫的6~8月,这对蚊虫、苍蝇也有控制作用。即使是离居民区远的鸡场也要打药水。也可按要求的浓度使用除螨虫的专用药物拌料1~2d(环保压力大的鸡场用2d,普通鸡场只用1d。禽螨净参考使用量为1:1000,具体用量以说明书为准),可选在临近高温的两天前开始使用。

2.3.4.2  淘汰鸡群时的鸡舍和鸡场处理  ①在炎热的季节,鸡舍内鸡群一淘汰,要立刻对鸡舍、鸡粪进行喷药消毒或进行下述步骤;②类似的封棚薰蒸消毒。清出鸡粪的过程中,一遇见活动的黑甲虫就要喷药。对黑甲虫要集中处理,不要冲洗进入下水道中或舍外环境中。对使用过禽螨净并在药物有效期内的鸡场和鸡舍可不附加使用除虫药物喷洒及封棚薰蒸消毒工作(下同);③条件许可的鸡场、鸡舍可采用磷化铝薰蒸消毒,用铲车将鸡粪铲到一起(目的是减少履盖薄膜用量),用薄膜履盖,再薰蒸消毒处理;④对条板、鸡舍、设施设备上的黑甲虫也要用除虫菊酯类、敌百虫等集中喷洒处理。

2.3.4.3  有机肥厂  鸡粪进入有机肥厂发酵槽可选用磷化铝薰蒸消毒。平时有机肥厂生产中,要见虫就打(氯氢菊酯、敌百虫等),以防黑甲虫扩散。

2.3.4.4  从生产上控制黑甲虫的措施  ①鸡场鸡群实行全进全出,阻断黑甲虫的继代繁殖。在鸡群生产计划的编排中尽量考虑鸡群的全进全出;②使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死黑甲虫。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在杀死鸡粪中蝇蛆的同时,也可减少黑甲虫的繁殖。清除鸡粪垫料时,先用除虫菊酯类、敌百虫等进行鸡舍药物薰蒸、喷洒。平时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除虫、除蝇。利用黑甲虫生物学特性,控制黑甲虫,减少黑甲虫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2.3.4.5  其它措施  黑甲虫有昼伏夜行、晚间趋光飞行的特性,可在鸡舍晚上熄灯后,对鸡舍的门窗缝隙、进排风口进行除虫喷药,效果显著,几乎没有黑甲虫外飛;或在鸡舍熄灯后,鸡场四周内置光源诱虫,减少、避免黑甲虫外飞。防疫是鸡场最重要的工作,而鸡场野生及家养动物的控制是鸡场防疫最重要的一环,时刻要加以重视。进入或临近炎热季节往往是动物的活跃期,也是疾病传染及发生的高发期。因此鸡场一定要严格执行防疫制度,做好灭鼠、防鸟系统工作,同时也要驱除鸡场内的猫、狗等动物。

2.3.5  建立四级预警机制  具体内容见表1。

3  卫生

全面实行ISO9001管理,实施6S可视化管理,二次更衣。鸡舍操作间干净卫生整洁。制定鸡舍卫生标准,实施每日清理,提高鸡场环境卫生标准。

4  消毒

消毒管理是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消毒的机理是使蛋白变性如可利用高温、金属盐类、漂白粉、醇、醛类;改变菌体的通透性,如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酚类消毒剂;干扰DNA的复制,如利用紫外线;影响菌体的新陈代谢,如使用染料、某些氧化物等。

4.1  消毒的主要方式  物理和化学消毒如人员、车辆、物品等,喷洒如带鸡、饮水、厂区、大门消毒等,熏蒸如种蛋、空舍消毒等;浸泡,如塑料用具。

4.1.1  物理消毒  照射、高温(火焰、高压)、热力、紫外线、超声波、电离辐射、机械性消毒、过滤除菌。

4.1.2  化学消毒  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4.1.3  生物消毒法  利用生物理论和技术将病原微生物生物热消毒、生物氧化消毒。

4.2  有效的消毒

4.2.1  消毒前的准备  先清理,再消毒,增加温湿度,确定消毒剂和剂量。

4.2.2  消毒剂的选择  安全、无腐蚀性、无毒性、不易爆;光谱高效、低温有效、耐酸碱、性价比高,根据消毒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消毒剂。

4.2.3  消毒方法的选择  物理方法如晒、洗、清;化学方法如熏、喷、泡、擦。

4.2.4  消毒设备选择  选择有效实用的设备。

4.2.5  消毒过程管理  生物安全的良好开端——空舍期整理和消毒方案、带鸡消毒方案、环境消毒方案、进出人员和物品消毒等,做到易操作、有效全面、可检查、少应激。

4.2.6  消毒效果的评估  包括消毒前后微生物指标检测,不同温湿度下消毒效果检测,消毒剂用量推荐。

4.2.7  消毒存在的误区  ①忽视消毒而盲目乱用抗生素。养殖环境变差-疾病发生-用药增加;②消毒不尽合理。不是消毒剂越新越好、越贵越好;或消毒剂气味越大越好,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缺少对消毒剂效果的测定;或消毒浓度越高越好、时间越长越好,不根据消毒目的和卫生状况选用消毒剂,消毒可解决一切问题,忽视消毒前的准备工作。

4.3  场区环境清理  工作间-净道-禽舍间-污道-粪场。

4.4  熏蒸消毒(气雾消毒)  设备消毒-安装调试-稻壳-封闭-熏蒸消毒。

4.5  舍内冲洗消毒  晾干-第一次消毒-晾干-清水冲洗-第二次消毒。

4.6  禽舍的冲洗  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空间顺序进行彻底、细致地冲刷。

4.7  鸡粪的清理  清粪、清扫、浸泡、铲除、清理、冲洗。

4.8  水线清理  影响水质的因素有源头水的质量、在水中添加外来物质、高温、水流缓慢、饮水系统结构等,应定期清理水线。

4.9  稻壳消毒  各种微生物的超标包括细菌、病毒等,给养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稻壳过筛较好,过筛后细菌减少82.3%~95.4%;霉菌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在14.3%~61.5%,见表2。建议稻壳先过筛,再用4%的甲醛溶液喷洒消毒24h,见表3和表4。

4.10  检查检测  场长自查-公司检查-化验室检测-生物安全部确认-引种。生产部、冲洗组、动保■

■中心联合检查,冲洗验收标准是干净整洁、无鸡毛、无鸡粪、无灰尘、无上批鸡遗留杂物、无污水积水。化验室检测垫料、水质、育雏设备、微生物项目等检验合格,才能进鸡。

4.11  执行  场区道路清理干净,料库卫生,禽舍间无杂草和高大树木,食堂清理干净。生物安全要做到100%,如果有一项做不到,等于零。

5  免疫

通过将人为创造条件与鸡群自身免疫力相結合,建立易感动物的保护屏障——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局部粘膜免疫,抵御疾病的感染,使其变为“不易感动物”。免疫标准为疫苗有效率100%、免疫准确率100%、免疫率100%、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

5.1  疫苗有效率  鸡群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在保护值范围以上或疫苗毒株优先占领疾病所侵害的靶器官,能够对特异性疾病产生坚强保护力。有效率100%包括免疫方法、疫苗质量、毒株对型。疫苗的管控(严格疫苗保存2~8℃)、疫苗检测(保证疫苗效价)、疫苗外源病毒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禽白血病病毒A、B、C、D亚型和J亚型)。

5.2  免疫率  将本场或本地区流行的、而且通过免疫能有效控制的疾病或毒株都进行免疫。免疫程序做到应免必免、不漏免、不空免,免疫效果100%。

6  监测

对机体和环境通过血清学监测,定期监测鸡群的抗体水平,判断是否为易感动物;细菌学监测,定期监测鸡群与环境中的细菌情况;分子生物学监测,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疫苗质量监测;剖检监测,通过剖检诊断,快速初步了解疾病情况;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的科学用药;组织学检查,病理切片;现场检查,驻场兽医对鸡场生物安全落实情况进行每周例行检查,并实时监察鸡群健康状况。建立专职动物保健中心,全面负责本场鸡群及孵化生物安全工作,同时为客户生产过程中的疫病控制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合作,了解国内外家禽业疫病防控现状。在生物安全体系建立与实施监督方面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充分保证公司产品质量。为动保中心配备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检测项目齐全以及配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均能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6.1  血清学监测  对于传染性疾病而言,血清中的抗体是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有效武器。依据血清监测计划,对祖代鸡群及雏鸡进行定期采血检测,对于了解鸡群的免疫状态十分必要。根据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滴度及离散度评估免疫效果,根据抗体消长规律把握免疫时机,根据抗体的异常结果辅助诊断疾病;根据雏鸡母源抗体的高低保证鸡苗质量。

6.2  细菌学监测  通过对鸡场及其环境样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表5)、评估、追踪,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致病性细菌既可作为原发性病原,也可成为继发性因素对鸡群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通过细菌学监测了解鸡群携带病原菌的情况以及检测环境消毒效果两个方面,尤为必要。祖代鸡群、雏鸡产品、生产环境、消毒药效果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霉菌、沙门氏菌、总细菌数均需检测;对消毒药含量进行化学分析,确保消毒效果。

7  合理用药

有针对性的科学用药。驻场兽医对种鸡场生物安全落实情况进行每周例行检查,并实时监察鸡群健康状况。

8  生物安全的实施

作为一个公司或一个种鸡场,需要在整个生产金字塔保护鸡群,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生物安全程序避免疾病被引入到一个鸡群或疾病的扩散。遵守良好的生物安全程序,保证鸡群健康非常重要。通过每天执行这些生物安全程序,降低疾病进入的机会,从而保持鸡群的健康和安全。

8.1  切合实际  如果生物安全方案中对工作人员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给日常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障碍,那么离方案失败必然不会太久。如地点设计因素、人工通道和清洁消毒站的放置必须针对每个农场的特殊情况而设计。如果有涉及监控的步骤,需要有规定的时间和材料来完成监视工作。

8.1.1  进场人员管理  人员进场必须换上本场雨鞋,通过消毒通道的消毒池,同时开启通道内消毒喷雾设备对人员进行喷雾消毒。人员进入生产区,须脱下生活区的衣物,通过喷雾间消毒通道、按程序洗澡。按照“人员入出场洗澡程序”洗澡,明确要求洗澡时间,牙刷、刷洗指甲缝隙,消毒后牙刷摆放次序,并提示已消毒;使用牙刷后单独放置,等待消毒。消毒洗澡后,更换上生产区工作服、生产区用鞋,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鸡舍,需按要求进行二次消毒、洗澡、更衣、换上鸡场内的靴子,脚踏消毒盆,再进入鸡舍。鸡舍大门口设脚踏消毒盆,并用漆料划分脏区和净区,舍内外雨鞋分开放置;人员进入鸡舍需戴上帽子、口罩,脚踏消毒盆,75%酒精消毒双手,进鸡舍换鸡舍专用雨靴。

8.1.2  车辆消毒  外部车辆不进场,必须进入生活区的车辆,首先在鸡场门口进行泡沫消毒或喷洒消毒,再到消毒门廊喷雾消毒,之后进入生活区。运雏车、运料车,每次转运雏鸡、饲料均按要求严格消毒,动保中心抽查结果不合格,对司机给予处罚。

8.1.3  物品消毒  物品需经过严格的20min3倍量熏蒸消毒方可进出生产区;带有报警器,熏蒸时间不到开启时会自动报警,确保熏蒸时间和效果。

8.1.4  定期环境消毒  生产区、生活区定期消毒消毒;异常天气(大风、沙尘暴)后场区全面消毒如鸡舍周围、通风口、排风扇、主干路全面消毒。空舍期消毒如喷洒、火焰、熏蒸消毒(图2);设备冲洗-浸泡、刷洗地板,火焰消毒。配电柜先用吹风机吹干净,再用棉签蘸取消毒液擦拭干净!彻底!焕然一新。

8.2  生物安全方案的许多内容需要时间来完成  应将时间分配到日常工作流程中,通过一个程序来推动,不能总是拖拉或缺乏动力落实这些有必要在短期内执行这些方案的步骤。

8.3  每个人都必须对方案拥有一些所有权  各方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平等的发言权。负责卫生责任的人员观点很重要,但每天在种鸡场工作的人员也有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必须落实在方案中,持久运行。

8.4  必须应对各种情况  一个实用的方案必须能应对各种天气情况。极端寒冷可能会减少疾病病原存活的可能性,但需要评估风险水平并执行有效的解决方案。经常被忽略的另一个领域是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在现场的需求。同样,当一切都正常运行时可能是相当简单的,但当电源在暴风雨中出现问题时什么样的生物安全要做些什么?

8.5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方案的重要性  除了在制定、执行和修改方案中所有人员的交叉配合,每个人都应明白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种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倾听所有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并保持方案的新颖可行。保持开放的交流并解决问题有助于确保方案正确运行,即使没有人观察。

8.6  良好的记录在处理爆发时非常重要  生物安全方案中几乎肯定会被忽视的一个因素是记录收集。这主要是追踪人力和设备交通,还包括病虫害防治等环境采样监测记录。至于跟踪的人力和设备,交通日志已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通常情况下,交通日志会随时间推移变得肮脏、潮湿并褪色,因此在面临爆发时没有多少价值。知道是谁和什么在何时何地是一种疾病应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有其他的监视技术可以更容易可持续地记录这些信息,如果需要保留这些信息一应俱全。

8.7  遵循的原则

8.7.1  一直遵守“周龄原则”  应总是从年轻的鸡群看完再去老的鸡群,从来都不应倒过来。总是穿戴鞋套、防护服、发网、手套并放下所有的个人物品如手机、钱包、钥匙等,确保不会把病原带入你参观的鸡群。有单独的农场靴子甚至有每栋自己的靴子,这是一个把所有“害虫”保持在鸡群之外的简单步骤。

8.7.2  一直保持一个入场记录  包括名字、上一次他们接触鸡群的时间和地址?日期和拜访原因、上次接触的鸡群是否有病?在农场上限制所有的车辆来往,如果需要可把一辆车指定在农场单独使用。

8.7.3  一直要张贴生物安全程序  但是更重要的是确保所有的人员和养殖户都受到生物安全培训并理解程序和政策。在进入农场时,总是对轮胎、脚踏盆、方向盘、汽车座椅和地面进行清洗和消毒,使用喷雾消毒和湿巾相配合。

8.7.4  一直保持生物安全标识  限制参观人员进入场区。注意当地养殖人员聚集的场所如咖啡厅、茶馆和理发店。

8.7.5  養殖户和种鸡场工人必须避免与其他禽类接触  如宠物店尤其在春天他们卖“雏鸡”的时候、集市和猎鸟,如有接触,必须有72h的隔离期之后,才能重新进入鸡场。不建议与其它鸡场共用设备尤其是鸡还在场的情况下。

8.7.6  一直保持有效的害虫控制  特别是啮齿类、苍蝇和垫料黑甲虫等。不要允许宠物、牲畜、野生动物或野鸟进入鸡舍。保持鸡舍的门一直关闭。9  生物安全评估

这是评估病原体或疾病传入鸡场、区域或鸡舍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某些疾病特别重要。根据利益或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几种不同的生物安全评估方式。大多数不提供分值或风险值,因此结果存在主观意愿。对于家禽生产,生物安全规范是鸡群健康的重要支柱。提供种鸡客户无特定病原体的鸡苗是关键。目标是遵照祖代或父母代种鸡公司的生物安全原则,执行一个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对祖代种鸡场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优点或缺点进行甄别,合理简单的指出并记录需要改进的方面,使结果更有价值;虽然存在主观意识,但能反映出一个鸡场与上一代次种鸡场标准存在的差距。评估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是基于理论科学,但也基于团队的实际经验。生物安全评估表覆盖了生物安全的4个方面72个问题:①鸡场选址方面22个问题,如鸡场病史与邻居既往病史、鸡场范围内的硬件设施;②鸡场23个问题,如硬件设施方面、人员方面;③鸡舍16个问题,硬件设施方面如基础设施,人员、鸡场周围的动物、常规管理;④常规操作步骤11个问题,根据复杂性每个问题有2~4个选项,即1000、100、10和1;1=非常好,1000=非常差;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有明显的区分,每个问题的答案使用不同的颜色代码,1000分=红色,100分=橙色,10分=黄色,1分=绿色。最后的总分数可将种鸡场分为6个不同的类别,即优秀(风险非常低)72分、很好(风险低)73~720分、好(中等风险)721~1700分、不好(高风险)1701~5000分、问题(风险非常高)5001~7200分、危险(随时有风险)>7200分。风险评估应由兽医团队的兽医在访问时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一致性;尽管存在主观意识,但标准化的问题及评估的一致性会使你了解一些关键点;一旦发现存在缺点,应及时改进。可以对不同国家的种鸡场进行比较。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评估,评估完成后可获得电子版的评估信息。

10  小结

应对生物安全威胁,每一天都很重要,生物安全的成败取决于在没人查看时发生了什么,每个人都必须明白自己的角色。良好的记录在处理疫情时非常重要,需要进行调整以反映种鸡场的真实情况并持续改进。为提高鸡群健康水平,生物安全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这是种鸡场的长期工作。生物安全体系是持续改善的系统工程,贯彻执行,严格监控,分析数据,改善行动,控制风险,创造价值。生物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猜你喜欢

鸡粪鸡场甲虫
吓人的小甲虫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鸡场
利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鸡粪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简介
鸡粪如何加工成鱼饲料
折纸甲虫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鸡场问题的探究
团结的班子
威武的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