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17肉鸡在我国肉鸡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9-08-08雷秋霞逯岩曹顶国

家禽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白羽制种肉鸡

雷秋霞 逯岩 曹顶国

中图分类号:S8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7-0003-03

817肉鸡为中华传统名吃扒鸡而生,自1988年8月17日诞生以来,已走过30余年不平凡的历程,为中国肉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作为817肉鸡制种技术发明人,逯岩研究员与学科团队首创了利用快大型白羽肉鸡父母代父系公鸡作父本、高产褐壳蛋鸡商品代作母本的杂交制种模式,培育出适宜扒鸡生产加工的小型优质肉鸡817。下面从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角度回顾817肉鸡发展壮大的过程。

1  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来,白羽肉鸡推动了中国肉鸡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1  1978~1986年是引进推动阶段  1982年引进的罗曼肉鸡,属于改革开放后较早引进的白羽肉鸡品种。当时,国内在饲养技术和管理方面主要是探索和学习,因为肉种鸡和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不同,父母代既要控制体重还要提高产蛋率。这一阶段大约持续了5~6年的时间,重点解决了肉种鸡的营养问题,特别是从育成期进入产蛋期的体重控制问题。由于当时饲养条件比较简陋,肉种鸡均衡度较差,因此针对每只鸡在同一时间的采食量、饮水量等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涉及到营养调整、设施设备改进和管理方法改善等诸多方面。1.2  1987~1996年(10年)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经过设施设备的改进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白羽肉鸡企业,如大江股份、圣农集团、诸城外贸、益生股份、民和股份、凤祥集团、春雪食品、九联集团等。在此过程中,白羽肉鸡养殖模式从地面平养逐渐转向网上平养,鸡舍环境控制水平有了提升。

1.3  1997~2006年是白羽肉鸡产业在波动中发展时期  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在生产模式方面也出现了变化。在之前“公司+农户”模式的基础上,开始探讨并实践多种发展模式,如诸城外贸的贸工农一体化和产销加一条龙模式、九联集团的从投资、经营到管理的一体化模式以及圣农集团的自繁自养自宰一体化模式等。这一时期,白羽肉鸡企业在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已形成初步积累,纷纷聘请技术顾问,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养殖技术团队。

1.4  2007年至今是白羽肉鸡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时期  从养殖理念、饲料、设施设备、环境控制进行了全方位改造,特别是近5年来从网上平养快速转向立体笼养,环境控制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鸡舍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提升。近3年来,在食品安全与环保等的影响下,白羽肉鸡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更加重视精细化管理,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并开始向食品领域延伸。

2  817肉鸡发展壮大的30年

80年代初,据考察发现,山东德州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扒鸡公司制作扒鸡的原料鸡来源不稳定且种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春天主要采购不产蛋的老母鸡,秋天则利用当年饲养的小公鸡。因此,逯岩带领的研发团队决定培育适合扒鸡生产的肉鸡品种,在1985年团队承担了山东省科委的项目地方鸡杂交改良,就是为扒鸡这种鲁菜提供更丰富、更稳定的食材来源。

当时育种保存了丰富的品种资源,我们从23个品种体系中组成了16个杂交组合,经过多轮重复实验,最终在1988年8月17日,筛选出了一个白羽、一个红羽两个组合。白羽采用罗曼肉鸡父母代父系公鸡作父本、石岐杂作母本,因为罗曼肉鸡和地方鸡生产的鸡肉口味不一样,而石岐杂是公认的地方黄羽优质鸡。红羽选择了迪高肉鸡父母代父系公鸡作父本和石岐杂(母本)进行杂交。在某些方面,817肉鸡与白羽肉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虽然其生长速度稍差,但性能表现良好,最终确定为扒鸡的专用鸡种。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发现母本石歧杂产蛋量太低、成本太高。同时由于腿短,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开膛造型太难的问题。因此,在16种不同组合中,备选组合罗曼父母代父系公鸡和星杂579(红壳蛋鸡)的生产性能虽然稍差,但体型等很适合扒鸡生产,效果很好。从1990年之后一直采用这种组合进行制种。该模式利用双方最佳的生产性能,母系产蛋量高、生产成本低,父系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双双结合,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也由此逐渐规范了市场。

3  817肉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经过30余年发展,从解决扒鸡生产鸡源不足的难题,到成功开发出白条鸡、西装鸡、调理鸡、烤鸡等几十个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817肉鸡现已成为我国肉鸡产业的三大主导类型之一。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817肉鸡2018年出栏量为12.8亿只(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分别为39.41亿只和39.63亿只),约占全国肉鸡年出栏量的13.94%,产肉量超过122万吨(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分别为759.8万吨和571万吨),占鸡肉总产量的8.4%。

随着817肉鸡的发展,一直有人认为存在配套模式不固定、种源性疾病困扰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管理而非技术原因造成的。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发团队于2015年研究制定了《817肉鸡》(标准编号:DB37/T 2682.1-2015)、《“817”肉鸡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标准编号:DB37/T 2682.2-2015),并于2015年12月正式发布,2016年1月实施。2018年8月,又研究制定了山东省畜牧协会团体标准《817肉鸡制种场》和《817肉鸡制种技术规范》,通过了国家评审审定。这些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使得817肉鸡在制种模式、生产管理方面更加规范。

4  817肉鸡将在我国肉鸡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从目前年出栏量、产肉量来看,817肉鸡所占比重与白羽肉鸡、黄白羽肉鸡均相差较远,但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817肉鸡生产的鸡肉品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符合市场需求,有商业价值就会有生命力。但是,817肉鸡生产不可能超过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按出栏量计算,有望和白羽肉鸡、黄羽肉鸡三分天下,而从产肉量来说,有望从目前的8.4%提高到到20%以上,发展空间巨大。

5  山东肉鸡产业将继续引领我国肉鸡产业发展

山东省在全国家禽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禽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家禽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肉鸡养殖数量占全国30%左右,居全国首位。除此之外,山东省也是中国禽肉产业出口最大的省份,有三家白羽肉雞上市企业。

农业的产业化源于畜牧业产业化,畜牧业的产业化源于肉鸡产业化,而肉鸡的产业化源于诸城外贸的王金友先生的科工贸一体化。王金友董事长曾经确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推动诸城外贸走外向型发展之路,并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鸡出口生产基地,引领行业在养殖方式上由地面养殖向离地饲养的转变,并在祖代鸡的饲养方面总结了一套经验,从而带动了整个山东肉鸡产业的发展。在2012年和2013年肉鸡产业出现低谷时,山东养殖企业也在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实现转型升级之路。相信,未来山东企业仍将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打破传统思维,走出具有企业特色的经营之路,保持稳定的行业地位,并将持续引领中国肉鸡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白羽制种肉鸡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快快长慢慢长
国内首个肉鸡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联盟成立
肉鸡生理如何影响肉鸡生产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中招吧!小律师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