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9-08-06程燕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培养策略

程燕华

摘要:文章以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高校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常见因素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结合这些常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235-02

一、前言

舞蹈表现力是衡量舞蹈水平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之一,而舞蹈表现力彰显则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身体素质、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等,因此在实际开展高校舞蹈教学时,舞蹈教师应充分考虑上述种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高校学生舞蹈表面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身体各项机能,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这对于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提升亦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一)艺术素养

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进行跳舞时,只有自身具备一定艺术素养,才能够更好的感知理解音乐内容,并将自身感知的内容借助舞蹈动作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彰显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实现整体舞蹈表现力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师在实际开展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向学生展现舞蹈音乐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舞蹈音乐的艺术内涵理解。舞蹈素养能够将舞蹈动作的体态美、造型美、艺术美充分展现出来,对于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人文素养

舞蹈是人文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我国不同地域,虽然文化精神理念核心内涵一致,但在具体外在表现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具特色,从而有效彰显了我国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大国的属性。学生在实际进行舞蹈学习时,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素养,能够学会根据不同地区人文精神文化特色,去理解舞蹈内涵,才能够在舞蹈表现力上有所突破,有所成长。

(三)身体素质

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同样也是“舞蹈的本钱”,跳舞的本质便是充分调动人的四肢,在强大的肢体协调能力的帮助下,充分展现人体的“运动之美”。因此跳舞对于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性、肢体协调能力、肢体力量等,才能更好的完成舞蹈动作,通过肢体动作的张力,来更好的彰显出舞蹈表现力。因此在实际开展舞蹈教學时,需要教师提供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重视程度,对其后续舞蹈表现力提升及舞蹈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舞蹈教师教学水平

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除了学生自身元素,舞蹈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水平高低对于学生舞蹈表现力展现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作为舞蹈课程教学的主导,自身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节奏把握等方面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均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也需要舞蹈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给予学生更加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对于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培养

在实际开展舞蹈教学时,特别是在学生开始进行新舞蹈学习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新的舞蹈音乐曲目,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舞蹈动作,将自身对音乐的舞蹈理解与感知充分展现出来,有效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具体来说,为加深学生对舞蹈音乐内涵理解,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教师应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音乐曲目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音乐曲目背后的“故事”。这里的“故事”具体是指音乐曲目作曲背景,音乐作者生平等,结合创造背景,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曲目理解,有效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在实际开展舞蹈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法,完成对学生的分组,同时针对每个不同的小组,教师可分配一个不同的舞蹈音乐曲目,从而引导小组共同对该音乐音乐曲目进行欣赏、评判,大家互相交流对该曲目的理解与认知,集思广益,从而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该音乐曲目实现深刻的理解,又能够增进学生之间感情,有利于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教学情景。最后教师再作统一总结与演示,有效纠正学生错误之处,提高学生的乐感,增进学生对不同曲目的感知适应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这种对音乐的理解融入自己的舞蹈动作中去,例如针对意境优美、舒缓的音乐,动舞蹈动作运柔和、典雅;针对律动性、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舞蹈动作应随音乐节奏所动,层次更加分明,有效彰显舞蹈表现力。

(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针对于不同舞蹈类型,向学生普及一些与舞蹈类型相关的历史起源、文化精神等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这一舞蹈类型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在实际进行跳舞过程中,依托于良好的文化素养支撑,更好的展现出这种舞蹈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有效提升自身的舞蹈表现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蒙古舞教学时,教师需要向学生普及蒙古舞文化历史起源、风格特色,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游牧狩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早的蒙古舞是从萨满教与喇嘛教宗教仪式活动中逐渐发展而来,神秘而富有魅力。由于长期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之下,蓝天白云,雄鹰翱翔,因此也造就了蒙古舞具有浑厚、豪迈、自由、舒展的特点。教师通过向学生普及上述这些舞蹈背后的历史、文化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舞蹈内涵,提升自身的舞蹈表现力。此外,舞蹈作为一门比较专业的课程,教师在做好舞蹈课程教学之余,还应组合舞蹈专业课程知识扩展,例如通过学习舞蹈发展历史、美学等知识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加深学生对舞蹈表现力的理解与认知。

(三)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

舞蹈表现力的彰显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支撑,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舞蹈教学时,还应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强化学生锻炼意识,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有效提升力量控制能力,增强学生肢体柔韧性,还要结合不同舞蹈基础训练内容,选择有效的锻炼方式,例如在进行学生舞蹈力量控制方面训练时,教师应注重锻炼学生肌肉控制能力,在针对手臂力量控制锻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俯卧撑、杠铃方式进行训练,锻炼学生肩部力量,教师可以选择杠铃配合舞蹈动作进行锻炼。在进行腿部力量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扎马步、弓步的方式,有效锻炼学生腿部力量。另一方面,在针对于学生身体柔韧性训练时,为更好的展现出学生身体动作的流畅性,有效彰显舞蹈动作的魅力,需要教师做好学生拉伸锻炼,在具体锻炼方式上,应结合学生实际,做好动力拉伸与静力拉伸的有效结合,不仅促使学生关节灵活性、协调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可以降低身体肌肉的粘滞性,在进行后续的舞蹈动作训练时,能够有效预防肌肉拉伤,有效保护学生安全。此外还应注意,舞蹈运动对于学生肌肉弹性及韧带柔韧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拉伸拉伸锻炼方法应适当,避免降低肌肉的弹性,影响肌肉牵张反射能力,反而不利于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此外,最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实现舞蹈教学的扩展,从而给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提升空间,有效培养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四)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在针对学生的舞蹈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绝大部分舞蹈知识学习、舞蹈动作要领掌握皆源自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首先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认识,从自我提升角度出发,通过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促使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予以学生更好的指导。另一方面,高校也应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为舞蹈教提供更多的专业能力培训机会,予以舞蹈教师更多的学习资源,扩展高校舞蹈教师提升自己的途径,对于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水平提升亦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表现力是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质量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实际开展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提高对学生舞蹈表现能力展现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了解当下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各种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提出一些针对性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推动高校舞蹈教学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舞蹈教学培养策略
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做心灵的舞者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