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
——基于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

2019-08-06

财务与金融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管经历学术

朱 敏

一、引 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当前国家和区域间的经济、政治等方面合作不断加深,文化不断融合和碰撞,企业竞争格局不断扩大,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为了提升国家整体综合实力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激励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促进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006 年,国务院就发布规划,强调2006 年到2020 年国家全部工作的核心要务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自2014 年,我国逐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政策,营造了全民创新的社会环境。2017 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申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核心要素。创新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发展命脉。

高管学术经历指的是高层管理者具有学术研究和开发经历。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是走在科研创造、研发创新第一线的核心人员,是推动科技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创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高校老师和研究员创业或与企业合作,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有一大批老师和研究员走出实验室,创业或进入企业,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文人下海”的现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成功企业家,马云、俞敏洪、罗永浩都曾是教师,柳传志曾是中科院的研究员。

高管的学术研究经历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是否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学术研究到经济生产力的转化,这不仅是企业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校企合作热潮下,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热点。本文以高管学术经历这一特殊视角为切入点,以2007-2016 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会提高企业对研发的关注度,增加研发支出,促进研发支出向产品专利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关注企业组织冗余对高管学术经历与创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组织冗余能够正向促进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且冗余类别和特点的不同不会影响这种作用的产生。

二、文献综述

(一)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创新

高层管理者在企业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和威信,掌握了企业的人力、财务等资源的流转方向,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其个人特点会作用于企业文化和体制建设。高阶理论表明,组织是高层管理者的反映物,高管的个人特征会作用于企业的风险偏好、战略制定、组织构建等方面。

学者对高管背景与企业创新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路径进行,第一条路径是高管的人口特征。人口特征所引发的经济后果的实质是性格特征的差异化,高管性别、年龄、学历、任期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风险偏好、自信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化。女性高管由于其情感偏好和为人处事的差异可以提供创造性的新观点和新策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潘红波的研究表明,高管的学历会对其开放精神、社会资本、知识储备、风险容忍度等产生重要影响,高管的第一学历越高,对企业的创新激励越显著。刘运国和刘雯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会受到高管任期的影响,在职时间越长,高管的研发动机越强,将离任的的高管会缩减研发支出。

第二条路径是高管的资源效应。高管的教育、从业等背景经历会形成个人特有的资源网络,这种网络资源会在高管任职期间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创新活动发挥作用。在制度缺失和法律不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常常充当公共资源的实际分配者,高管的政治关联可以为企业提供诸如项目审批、资格认定等方面的便利,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金融背景的高管是企业与金融机构创建联系的快速通道,利用高管的金融社会资本,可以影响相关信贷资源的流转,缓解企业的创新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具有海外经历的高管构建的海外资源网络,为企业的国际化创新活动提供了资源支持,有助于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进行研发和创造,为高层次创新活动输送人力和技术资源。

(二)高管学术经历的相关研究

学术经历是高管独特的经历,学术生涯对于高管的性格塑造、知识储备和人脉网络构建有重大影响,然而当前学术界对于高管学术经历的关注仍比较少。Cho 研究发现当公司董事会成员中有一位教授时,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会更高。周楷唐发现学术型高管更加稳健和保守,高管学术经历通过提高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高管学术经历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沈华玉研究表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了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降低公司固有风险从而压缩审计费用。

(三)简要述评

现有文献从高管的人口特征和资源效应两条路径对企业创新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检验了高阶理论关于企业创新的作用,也为后续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学术型高管作为当前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一政策下新群体,他们在企业经营发展尤其是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因此,研究高管学技术经历,不仅可以检验当前国家政策的正确性,还可以为企业创新和人才引进提供理论支持。

三、理论假设

(一)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

学术研究是利用现有的数据样本对某一未知的规律通过实验或者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验证的过程,是学者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共同作用下的创新型活动。高校教师或研究员的学术经历会提升他们能对创新实施的重要性和创新产出的困难的认知程度,当他们进入企业,这种思想会被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尤其在当前不创新就会被淘汰的竞争激烈的产业背景下,学术型高管的这种创新意识会更加坚定和突出。因此学术型高管会更加看重企业的创新能力,着力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

从个体视角来看,学术型高管通常接受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经历使得高层管理者具备广泛的学科基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术型高管具有敏锐的专业洞察力,会对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技术难题持续关注,这为企业高质量研发产出提供信息基础。从资源角度来看,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经历会重塑学者的人脉圈和社会资源网络,并且这种社会资源会随着学者进入企业高级管理层而对企业的资源产生重大影响,学术型高管具有学术人脉,能够吸引创新型人才,这为企业识别研发项目质量和攻克研发技术难题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高管学术经历会提升企业的研发产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高管学术经历会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

H2:高管学术经历会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

(二)组织冗余与创新研发投入

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研发结果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特性会抑制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从这个层面讲,企业研发投入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研发意愿,高管是否愿意将资源配置在高风险的研发活动中,第二是企业能够用于研发的资源有多少,高管能够将多少资源配置于研发活动中。根据组织理论的观点,组织冗余可以促进高管从事创新活动。首先,在企业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尽管学术型高管有创新意愿,也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而组织冗余可以提供企业过剩的现金、存款和人力物力等资源。其次,组织冗余企业内部更为宽松的环境可以提供“压力缓冲器”的作用,缓解高管的业绩和财务等压力,提高高管的风险承受力,进一步促进学术型高管的研发动力的提升。

学者将组织冗余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易于识别的与企业活动尚未完全嵌合的未吸收冗余,包括存余的现金和存款等,一类是企业高嵌入的已吸收冗余,例如企业过高的销售管理费用和过剩的产能等。以往文献多认为,相较于已吸收冗余,未吸收冗余更加灵活和易于转换,粘性更小,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本文基于学术型高管的特殊性,认为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均能促进创新投入。一方面,学术型高管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会尽可能发掘企业的闲置和冗余资源以满足研发的资源需求。另一方面,学术型高管的学科基础更加广泛,知识储备更加丰厚,具有更强的能力去识别、挖掘和调配企业已吸收的冗余资源,实现资源的更高配置。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组织冗余对高管学术经历和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4: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对高管学术经历和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关系均有正向调节作用。

四、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2007-2016 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ST 和*ST 类公司,行业为金融的公司,当年IPO 以及数据缺失和异常的公司,最终得到21267个样本。数据均来源于CSMAR 数据库,为消除极端值影响,对数据做1%的缩尾处理。

(二)变量设计

高管学术经历用高管团队中有学术经历的人数除以总高管人数确定,用Acaratio 表示,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本文中高层管理者包括总裁(副),总经理(副),财务负责人,董秘以及其他年报中披露的高层管理者。

研发投入指标(R&DRatio)用R&D 投入/营业收入衡量。研发产出(Patents)用企业当年已申请或已获得的专利数量加一取对数表示。未吸收冗余(Unslack)用企业的速动比率表示,表示企业无需识别转化直接可用的冗余,已吸收冗余(Abslack)以企业的管理费用和销售收入比值表示,表示经识别转化后企业可用的冗余。组织冗余(Aveage)用未吸收冗余与已吸收冗余的均值确定。

为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参考过往研究,选择以下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

(三)模型设计

为检验假设H1、H2,建立模型(1),其中Innovation 在实验中分别用R&DRatio 和Patents 替代,Controls 表示控制变量。

为检验假设H3、H4,建立模型(2),其中Slack在实验中分别用Unslack、Abslack 和Aveslack 替代,Acaratio*Slack 表示交乘项,为避免多重共显性的影响,已做中心化处理,Controls 表示控制变量。

五、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 报告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高管团队中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占比均值为1.2%,占比比较低,并且各个公司间的差异较大。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率的均值为2.5%,研发投入总体水平比较低。未吸收冗余均值为1.825,已吸收冗余均值为0.095,总体上企业的未吸收冗余水平较高,已吸收冗余水平较低。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表3 中M1 列报告了高管学术经历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在1%的水平上,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相关(β=0.041,t=13.90),高管团队中学术型高管的比例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大,假设H1 得到验证。M2 列汇报了高管学术经历与研发产出的关系,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产出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管团队中学术型高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增加研发产出,H2 得以验证。

表4 中M3、M4 与M5 列分别加入了未吸收冗余、已吸收冗余与组织平均冗余的交乘项,为避免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先对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再进行交乘,结果如表4.未吸收冗余交乘项t 值为3.27,在1%的水平上显著,已吸收冗余的交乘项t值为10.90,在1%的水平上显著,组织平均冗余的t值为1.68,在5%的水平上显著,系数均大于零,说明当企业的冗余越大时,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就越强,从而验证了H3、H4 和H5,组织冗余、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调节作用。

在两个表中还可以看出相关控制变量与研发投入的关系,高管团队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受过更高教育的管理层更注重研发投入,更看重创新的作用,高管团队中女性高管的比例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女性高管具有更高的避险意识,较难接受高风险的创新项目,当企业为非国有性质时,企业的研发投入更高,这些结论与前人的研究一致。

表3 高管学术经历与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回归分析表

表4 高管学术经历、组织冗余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结果

六、研究结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我国政府提出创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促进高校、研究所和企业资源的交通流转,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本文以A 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显著正相关,提高高管团队中学术型高管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于创新的关注度,提高创新投入比例,促进研发投入向实际产出的转化。组织冗余能为企业创新提供资源支持,提高高管风险承受力,从而加大研发投入,未吸收冗余和已吸收冗余均能正向调节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研究支持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一政策,高管具有学术经历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当提高高管团队中学术型高管的比例,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次,当前,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企业竞争加剧,保留一定的组织冗余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增强组织的灵活性,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力和经营弹性。第三,组织冗余对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术型高管的创新方面作用,要给予相应的资源支持和风险管控,这样也能充分提高冗余资源的效率。

猜你喜欢

高管经历学术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