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共同打造纺织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

2019-08-06曲洪建陈迪娜钱佳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长三角集群纺织

曲洪建,陈迪娜,钱佳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重要交汇点的长三角区域,如今已经发展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开放程度最高、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工业系统最为完善、要素流动最便捷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以上海为主要核心的长三角区域正处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

2017年工信部发布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中指出,长三角区域要依托黄金水道长江打造高端设备、汽车、家电、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古到今,在满足国内服装消费、增加对外贸易收入、累计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结合上海等核心城市发展现状,对纺织服装行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打造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改革以及创新来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以及协调开创长三角地区开放新领域,是加速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完成高质量发展,培养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必经之路。

1 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群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地位

1.1 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产业规模

长三角区域是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比较发达的地区。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对各地区的调查,中国目前一共有39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服装特色城镇,其中有18个城镇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占总比例的62%。与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相比,产业规模和聚集程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备了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在全球范围内,长三角的产业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纺织服装产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位置,产业附加值不高,与意大利米兰和法国巴黎相比,在设计和销售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图1 中国服装特色城镇分布饼状图

1.2 长三角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

国内著名的纺织服装领军企业有20家,其中长三角地区占据7家,分别是雅戈尔、红豆、杉杉、海澜、波司登、太平鸟和森马,远远超越中国其他地区。虽然长三角纺织服装企业数目较多,但相比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ZARA、Gucci、Dior服装品牌,目前长三角企业的品牌价值不够高,并且缺少国际知名类的服装品牌。

表1 纺织服装领军企业排名

1.3 长三角产业集群的高效专业化分工体系与协作网络

长三角纺织服装企业注重产业分工与产业合作,形成了产业合作网络。长三角上游主要负责毛纺产品的生产,中游集中于丝印染与精加工,而下游主要是服装产品的制造。在纺织服装的制造流程中也体现着明确的分工合作,从纤维制造、纺纱、印染、设计、制作到销售,往往都需要不同的企业进行相互合作,从而将完整的纺织服装产品制作出来。服装设计集中在上海,而江苏和浙江两地则分布较多的服装材料生产企业及加工企业,为服装的一系列生产流程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相比,长三角地区在服装设计和销售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生产方面由于商务成本的不断增加,规模优势不断下降。

1.4 长三角产业集群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长三角拥有较为丰富的纺织服装技术及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上海作为中国的时尚之都,是服装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城市,这里聚集着大量的纺织服装设计人才,拥有最丰富的国际前沿流行趋势,为纺织服装产品的创新开发贡献力量。而浙江作为纺织服装的主要制造地,拥有服装制造的核心工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制作流程十分熟悉。长三角地区目前在纤维新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纺织服装设备、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是中国服装设计能力依旧达不到世界级的服装设计水平,存在着模仿国际大牌设计的现象,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

2 打造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障碍与瓶颈

2.1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活力

2.1.1 基础条件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左右,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8%,“长三角”城市群一共有16个城市,目前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以及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该区域拥有悠久的纺织服装历史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好,纺织服装行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主要产业,也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力量。当前,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区域以及环渤海三角洲,特别是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和广东省。

2.1.2 障碍和瓶颈

目前,长三角区域虽然有少许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园区为中小企业成立了融资担保机构,但是集群内大部分企业仍然存在“资金难”的共同问题,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提升和自由发展。由于国内大多数产业集群园区内聚集的都是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在园区内无法得到自由的发展,必然制约整个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来说,一方面有些服装企业虽然产品具有市场,但是由于缺少流动性资金,无法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希望进行技术改造,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无法获得贷款,技术改造资金难以得到落实,也无法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

2.2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程度

2.2.1 基础条件

以上海为龙头老大的长三角区域,通过依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来推动江苏、浙江以及安徽等周边城市的发展。目前,长三角区域内的生产规模逐渐稳定,重新开始进行产业定位:一方面加速向内陆梯度转移,一方面加快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地区,一些新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已经开始出现。

2.2.2 障碍和瓶颈

与广东、港澳地区、大湾区相比,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特点,导致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活力不足。政府对于纺织服装产业缺乏了解,导致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产业效率低下。政府主导发展上海、江苏无锡、常州在内的主要地区,这也导致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不专业性,规划无法落地,缺乏市场化,有些计划甚至偏离市场情况,系统性风险巨大。此外,在长三角地区,出于各种因素,大部分企业无法走出去,并且由于沿海地带的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严加管控,导致沿海地带土地价格快速上涨,这也限制了纺织业的发展。据了解,长三角地区的大部分产业集群内,很多企业只能通过租赁土地来进行营业活动。因为没有土地使用证,企业不敢有更大的资金投入,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以及贷款融资,使得招商引资也成为限制集群内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纺织服装集群甚至出现大量龙头企业外迁,产业集聚度严重下降等问题。

2.3 长三角地区的开放程度

2.3.1 基础条件

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后,通过与北京、天津和河北协同发展,和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共同形成了中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联合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同构建思路和“一带一路”思路建立了当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目前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等省的纺织服装出口得到了拉动,2017年纺织服装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地区中,浙江、江苏以及山东的纺织服装对外贸易增长,排名处于全国前列。

2.3.2 障碍和瓶颈

长三角区域城市开放以及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部分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城市的直观感受不尽相同,例如江苏、苏北地区以及安徽的某些城市的开放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区域行政壁垒使得长三角地区内不同子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类似,纺织服装产业分工系统不合理,分工模式需要优化。此外,长三角地区间竞争不仅是为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竞争。较多(高)区域行政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三角纺织服装制造业以市场为导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导致分工水平相对较低。

2.4 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

2.4.1 基础条件

长三角地区具有充足的创新资源,汇集了众多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并拥有众多国外投资研发中心和国内本土企业研发总部,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和创业人才,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其他创新资本都很密集。

中国科技部发布的《2016-2017年综合创新水平指数》排名中显示,上海、江苏以及浙江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二、第五和第六,安徽排名第十五。因此,通过对国内三大城市群的比较来看,长三角的创新优势更为突出。

2.4.2 障碍和瓶颈

虽然许多集群通过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并且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使得集群内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从整体上来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依旧需要不断提高。目前,处在集群内在的大部分企业,具有自主研发、生产以及创新能力的企业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长三角内纺织服装企业依旧采用模仿加工和贴牌加工的生产模式,例如,江苏南通的服装加工水平优秀,在南通纺织服装企业中都能找到世界知名品牌产品的贴牌加工,但南通服装企业的制造产业链中缺乏创新设计研发机构,缺乏对设计的研发投入,这是长三角区域服装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

长三角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欠缺专业人才,管理人员水平不高。虽然这一区域不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但接受过专业的纺织服装化纤材料研发知识培训、纺织服装系统生产理论以及实践训练的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不高,专业人员较为匮乏。创新研发投入占总体销售收入比重很低,创新研发设计专业人才匮乏,造成研发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最为重要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中,百万人口中创新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分别只有广东的78%、辽宁的56%,人才总量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仅占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5 长三角地区的合作能力

2.5.1 基础条件

长三角区域的纺织服装产业周边城市合作关系良好。2018年初,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正式在上海成立,标志着长三角产业合作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以地域为基础的扩散性发展,集群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是促进长三角纺织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途径。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布局长三角,通过以总部为生产基地、兼并重组等方式,跨区域构建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

2.5.2 障碍和瓶颈

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和地区之间产业低水平同构现象严重,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该地区产业集群内相关纺织服装企业缺少健全的协同机制,远没有达到世界级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共同行动能力。就整个长三角区域而言,由大部分民营企业组成的各个专业化分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绝大部分集群存在规模较小,不存在退出障碍和壁垒,因此这些企业只要发现新的服装市场,就争相抄袭与竞争。长三角区域内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趋同、恶性竞争、重复建设,导致纺织服装行业环境的不断恶化。

长三角的纺织产业链虽较为完整,但上下链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模式,具体表现为服装面料与印染产品、印染产品与纺织坯布、纺织坯布与化纤原料之间缺少系统整合。此外,尽管多年来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一直强调“以质取胜”,但依然存在一些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缺乏长远目标,一旦发现新市场就蜂拥而入,大打价格战,低价竞销,从而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3 长三角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3.1 长三角世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布局

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推动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和贸易中心的形成,提升高端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在安徽建设现代纺织生产基地,推动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合理分工。在江苏、浙江加快发展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及产业化。依托安徽加强资源集聚和产业整合,全面推进清洁印染生产,推行节能降耗技术。

3.2 上海在长三角世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唯一的一线城市,上海有责任进一步突破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是上海开放经济腹地的切实需求;与此同时,对接上海也是长三角各个区域城市谋求自身发展的捷径。长三角一体化没有上海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如果上海没有长三角的各种支撑,其发展空间也是相当有限的。上海应该积极推动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和贸易中心的形成,并且作为时尚中心的上海,也应该积极提升高端服装设计创新能力。

3.3 长三角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策略

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发展较完善、开放程度较高,上海作为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处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的顶端,对整个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江苏、浙江、安徽等纱线、面料、服装等生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长三角区域整体协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具体的发展策略如下:

第一,以上海设计之都和时尚之都建设为核心。上海是中国时尚服饰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时尚品牌培育和诞生的摇篮,目的是打造世界第六时尚之都,打造时尚产业主体和标志性的载体平台,重点发展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销售等领域;坚持以“立足本土兼备国际视野”和“创意设计与商业落地并重”为特色定位,融合东西方文明,发出中国声音。通过上海纺织系统“时尚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互动对接,“纺织时尚”与“纺织科技”的融合,将上海从“纺织制造”到上海“纺织创造”的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力量。

第二,多领域发展,拓展服务新业态。上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重点发展各个设计行业,例如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图形与多媒体设计、广告与会展设计以及人工智能服务设计等,通过对集成设计和流程设计等服务新业态的拓展,发挥服装创意与设计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整合利用全世界服装创意设计资源,围绕服装创意设计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一批纺织服装名品、名人、名企和名牌,建设各种流动要素资源更加集聚、服装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带动效应更加显著、国际合作更加开放的国际设计之都。

第三,鼓励纺织服装骨干企业进行原创设计。上海扶持中小企业加快营销模式改进以及自主品牌创立,重点布局在环东华大学等时尚院校构建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时尚谷、上海家纺园等,更多地成立和加强产学联盟合作,通过良好的桥梁、纽带作用连接企业、政府和名校院所,积极组织纺织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以及前沿技术。鼓励江苏、浙江、安徽等纺织服装企业进行创新与上海联合,提升纤维等技术水平、加快纺织企业技术改进、提高服装企业设计和开放水平,整体提升纺织服装产品的创新科技含量,拉长纺织业上下游产业链,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型纺织服装企业。同时引进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各大高校的毕业人才,将人才和智力优势溢出转化成为长三角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的竞争优势。

第四,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促进各类资源的共享与开放,从而降低中小企业以及创业者的成本与风险,提高中小企业研究以及产业化的水平,通过对社会公共资源的高度利用率,来引导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降低市场成本。整合长三角企业科技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资源,在纤维技术研发、纺织面料开发、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营销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快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纺织服装业协同创新网络,加为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提供帮助。

第五,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协同。依托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两端的服装设计、服装销售领域,加强与江苏、浙江等上下游企业合作,打通内外部的面辅料生产加工,与各类生产商开展合作关系,整合上下游的供应链,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充分整合,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为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供重要支持,提高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长三角集群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