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经历过多少“生死劫难”

2019-08-04

新传奇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造字符号书写

汉字是中国最伟大的成就,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唯一最有效载体。“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一个书画民族,因为中国的象形文字用千万次的书写,让每一个中国人具有艺术的视觉感受。”美国《洛杉矶时报》特别指出,在中国文化里,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比汉字更能体现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秦始皇规定“书同文字”

汉字是汉代的文字吗?汉字是汉民族用的文字吗?准确地说,“汉字”是指记录汉语的文字或书写系统。其实在先秦不叫“汉字”,叫“文”“字”“书”“名”“书契”。

“文”和“字”连在一起是从秦始皇时代开始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明法度,定律令, 皆以始皇起。同文书。”分析认为,“书同文字”主要是对既有字形和用法的规范和确认,而非创造新字;“书同文字”的政策不仅是命令新统一的六国改用秦系文字,还包括文字使用规范的建立,并且相关的规定细致到了个别字的写法和用法。

到了现代,因为中国文字除了记录汉民族语言的文字外,其实还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字,因此把记录汉语的文字改称为“汉字”。

“汉字”之所以了不起,在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以及它所展示的顽强持久的生命力。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早都消亡了,只有汉字从产生之日起,从远古到今天,经历重重困境,不断变革发展。

那么,汉字是如何起源的?什么时候开始有汉字的?先秦时代,古人就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但是一直没有说明白,留下了很多猜想和传说。最有名的说法是“仓颉造字”,说的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受到动物鸟兽的足迹启发创造了文字,但这个传说没有办法证实。目前考古发现最早与汉字有直接联系的是山西临汾陶寺遗址,这里发现的陶罐上出现了“文字”的“文”。

遭遇造字和书写困境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曾经历了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机。第一次是构形困境、造字困境。按照甲骨文来看,早期的汉字是以形表意,客观上有一个物象,把这个物象描写下来造一个符号,就是所谓的象形字。

古人利用抽象符号来组合或在原象形字之上加一个标指性的符号来造新字,这就是所谓的“指事字”,如“上、下、本、末”等。还有的字是将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们相互位置关系或意义关系来造成一个表达新的概念的字,这就是“会意字”。如“乘、涉”等。有很多符号实在没有办法画出来,例如“思考”怎么画?画不出来。古人讲话有“之乎者也”,这些虚词也画不出来。

如果找不到办法,文字系统就不完善,这个符号系统就要走向灭绝。古人很聪明,想到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假借。思想的“想”造不出来,就用同音符号替代。第二个方法,就是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再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就是形声造字法。形声字一出现,汉字造新字就突破了原来的困境。到了战国时代新造的字有99%用的是形聲造字法。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这个方法造字。

造字困境突破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很快遇到了第二个困境,就是书写困境。早期的文字,形象性很强,按照形象弯弯曲曲去写。随着文字使用面越来越广,书写效率低下,和现实用字要求快捷方便形成了矛盾。

汉字又开始了它与时俱进的转型,小篆、隶书逐步出现,隶书又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定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战国开始酝酿、试验,经过了秦汉之际,然后到晋唐的楷书才最终确立。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字形体古今转换发展的过程中,草书、行书体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汉字书写求简趋便的尝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书写者的个性化追求和汉字审美的自觉,从而催生出举世无双的汉字书法艺术。

“没有汉字,我们的灵魂都无处安放”

18世纪,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日本明治维新后也开始学习西方。1902年吴汝纶到日本考察,回来以后建议要像日本人那样重视教育,改革语言文字,统一国语,向西方学习使用拼音文字。神圣的汉字逐渐跌落神坛,各种汉字改革方案纷纷面世,其中新文化运动对此争论最为激烈。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说汉字“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20世纪之新时代”。

当时,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赵元任、黎锦熙、傅斯年、鲁迅等文化教育界的代表人物,都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改革汉字的主张。以罗马字替代汉字,推行拼音文字成为大家的共识。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是这个时期影响很大的一次新文字创造和推行的尝试。1928年,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共产党人,受苏联文字改革的影响,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研制“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1929年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化字母》在莫斯科出版。这一方案1933年传入国内,曾产生很大影响。

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形成的这场汉字改革运动,几乎将汉字推到了毁灭的悬崖。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动文字改革,提出了简化汉字、推行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

纵观甲骨文以来汉字3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汉字经历了内部构形机制的完善、书写体系的古今变更和汉字体系的现代转型。三千多年来,汉字成功地走出三次重大的困境和危机,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独树一帜,正体现了“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精神。

21世纪的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古老的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冲击下,会不会面临更大的危机?汉字的前途如何?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德宽认为,文字是历史、社会、审美和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综合,汉字不能废除,因为废除汉字,中国文明就中断了,“没有汉字,我们的灵魂都无处安放”。

(《今日文摘》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造字符号书写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隋文帝造字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书写春天的“草”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