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19-08-02张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影响因素

张乐

摘 要:教师网络研修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通過文献研究,对教师网络研修知识共享、团队效能感、学习动机、研修行为、交互效果、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个体、平台及环境、研修设计、氛围和共同体、专家支持服务、主观规范因素等方面,为促进教师网络研修深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2-0063-04

教师网络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当前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领域。近些年国家大力实施“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强调网络研修社区的建设和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开展教师网上协同研修促进教师同行交流,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师网络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然而,在大规模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同时,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如网络研修平台异变为资源库或公用的展示平台,其真正的资源积累、生成、检索、交流、评价、协作等与教师教研工作相关的功能远没有被挖掘出来;网络研修评价方式也局限在发帖、回帖、在线时长、作业提交等简单指标,并没有深入了解教师的知识建构和态度、行为、能力方面的变化;网络研修质量保障体系也仅仅是从制度方面提出一些生硬的要求,没有关注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有效运行等,教师网络研修的投入和效果不相适应,网络研修效果亟待提升。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积极性和学习绩效?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教师网络研修知识共享、团队效能感、学习动机、研修行为、交互效果、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找寻促进教师网络研修效果深化发展的途径。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开展研究。劳伦斯·马奇(Lawrence A. Machi)、布伦达·麦克伊沃(Brenda T. McEvoy)提出了文献综述模型: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综述撰写[1]。根据这个模型,本研究确定研究主题——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并在专业数据库检索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开展文献的论证,探寻已有文献研究的不足,凝练出本研究的核心观点。

2.研究框架

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而开展的有组织、有引领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的新方式,它不是对传统的教研和面对面集中培训的取代,而是对传统的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2]。

根据已掌握的文献发现,国内外直接针对“网络研修影响因素”这一主题的研究较少,且都聚焦于理论的归纳和梳理。教师作为成人参与网络研修,是一种成人的学习行为,网络研修也是一种在线学习的行为,因此教师网络研修应属于成人学习的范畴。本研究中将教师网络研修这一主题扩展,对和教师网络研修密切相关的教师“在线学习”“网络学习”“网络教研”“网络虚拟社区”“网络实践社区中教师知识构建”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分析研究,借鉴研究结果和方法理论,综合提出教师网络研修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框架包括网络研修构成(制约)要素、网络研修效果影响因素、网络研修社区影响因素、网络学习(成人)影响因素、技术接受视角的影响因素等五个维度。

3.研究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的文献资料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检索篇名中文为“网络研修并含影响因素”,英文为“Onlin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Teacher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key factors or anlysis factors”,发表时间截止2018年12月。共检索到论文119篇,进一步剔除主题不相关、重复检索等文章18篇,最终分析文章101篇。

二、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教师网络研修影响视角的影响因素

已有网络研修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网络研修态度、行为、交互、认知、团队效能感、知识共享等方面。总体来看,影响教师网络研修的因素在于:教师个人特征(包括对社区的认同、参与网络研修的态度和意愿、认知风格、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网络研修社区(包括支持服务、社会交往、技术构建、社区规范、内容表现、主题设计等方面)、研修活动过程(持续性学习、活动设计等)、主观规范(心理预期、外部规范等)四个主要方面。

(1)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加拿大学者Bibi M和Alajmi提出影响在线学习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六个假设: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共享态度、知识共享主观规范、知识共享主观描述、知识共享可控性[3]。胡凡刚等提出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知识影响包括共享内容(隐形知识的表达性、隐形知识的情景性)和社区成员整体(知识文化背景的差异、表达能力的差异);动力因素包括教师的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及时反馈、教师的积极参与;环境因素包括共享的环境(共享的氛围、成员间及时反馈、和谐的关系、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人性化的平台、多样化的交流工具、社区及时整理知识)和教师的角色(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引导、教师的鼓励)[4]。

(2)团队(集体)效能感、存在感、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胡凡刚对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目标认知信念、经验直觉信念、团队合作信念、能力技术支持、努力坚持毅力、组长领导风格对集体效能感有明显影响作用[5]。李肖锋等针对虚拟学习中社会存在感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选取CSDN、Ucenter以及Moodle等三个学习社区中的209名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虚拟学习社区社会存在感的七个影响因素:导向性、融入性、交流、关系、技术、表达方式、批判性[6]。

(3)学习动机(使用意向)影响因素

胡凡刚等针对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四大影响因素:教师因素,包括社区中教师行为和线下教师角色;学习者因素,包括信息素养、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成败归因、活动价值;环境因素,包括资源(目标内容、学习资源)和技术(平台功能、评价方式);文化因素,包括社区中成员、社区中尊重、社区归属感、社区中自由氛围、社区的情感联系等[7]。Fan Liu等探讨了在线学习社区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包括在线课程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个人在线学习经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互动、使用在线学习社区意向[8]。

(4)网络研修行为影响因素

张敏等采用问卷法开展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虚拟学习社区在线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感知收益会积极影响求助意向、依恋焦虑积极影响寻求帮助的意向、感知风险会消极影响求助意向、依恋规避消极影响寻求帮助的意向[9]。Hui-Min Lai等针对教师使用教学博客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SEM提出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包括编写效度、知识损失、声誉、帮助他人的乐趣、知识的自我效能感、个人创新、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兼容性、享受感知、学校支持、学校奖励、管理者的影响、同辈影响等方面[10]。

(5)网络交互效果影响因素

李建生等针对网络学习社区中教师参与程度和交互模式对社会性交互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教师参与程度对网络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数量有促进作用,教师参与程度影响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性交互内容,交互模式影响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性交互数量,交互模式影响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性交互内容[11]。

2.网络研修社区视角的影响因素

网络研修社区作为教师网络研修的支持环境和主要活动空间,是研修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由于网络研修社区具有多功能性,其中也包括网络学习、在线辅导等功能,因此本研究中对网络学习平台的影响因素也展开综述。

整体来看,影响网络研修社区(网络学习平台)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师自我效能、使用态度、使用目的、学习风格以及TAM模型中提到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社区本身的可靠性、丰富性、友好性等众多方面。张文兰等提出了网络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有学习平台、辅导教师、学习者和课程学习等,具体包括平台功能与设计、辅导教师、学习活动设计、虚拟奖励、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同伴交流与反馈、同伴协作与竞争、课程要求、学习任务难度、讨论主题、学习资源等因素[12][13]。马凌等针对课程网站用户使用意向进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认为影响因素包括辅导教师、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虚拟奖励、同伴协作与竞争等[14]。

3.网络研修构成要素

从教师网络研修构成要素或制约要素方面来看,教师网络研修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个体自身因素、平台环境因素、资源因素(课程、资源)、互动因素、指导者因素、管理机制等方面。乜勇等提出了网络教科研的核心因素:网络研修的基础是丰富的优质资源[15],网络研修的支持是交互平台,网络研修的形式是教研共同体,网络研修的保证是教研团队。乔爱玲等提出教师远程研修障碍影响因素包括远程研修能力、远程研修心理、远程交流、远程研修支持服务、远程研修资源五个维度,其中远程研修能力因素包括知识获取因素、知识筛选因素、知识吸引因素和知识传播因素;远程研修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意志因素和个性因素;远程交流因素包括学术交流因素和感情交流因素;远程研修支持服务因素包括学术支持因素、情感支持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远程研修资源因素包括质的因素和量的因素[16]。

除以上研究之外,王国华等还对网络研修工作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社会性需求、工作績效需求、客观使用、计算机效能感、外部支持条件等因素对教师使用网络研修工作坊的意向产生影响,计算机效能感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受到使用经验的正向调节,工作绩效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受到使用经验的负向调节[17]。新加坡学者Timothy Teo基于TAM模型,提出了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过程中使用ICT影响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便利条件、使用态度、使用行为意图等[18]。

三、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利用二维矩阵对各研究学者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梳理,对各研究中出现的影响因素关键词进行群举并归类,主要包括:研修主题、研修活动、资源工具、评价激励、研修内容、学习课程、组织管理,归纳为“研修设计”;环境条件、研修社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归纳为“环境及社区”;互动参与、共同体、指导者,归纳为“共同体及互动”;情感支持、支持服务、技术支撑,归纳为“支持帮助”;主观规范独立作为一个类别;个体整体、意愿态度、自我效能、行为、目标动机、经验直觉、感知有用、焦虑风险、学习风格等,归纳为“个体因素”;学习时间、使用成本等,归纳为“其他”,由此得出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构成,如图1所示。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由六个维度构成,分别如下:

(1)个体因素

指教师个人因素对参与网络研修的影响,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科等。教师研修经验,如教师是否具有参加网络研修的经验;教师自我效能,如教师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网络平台工具使用熟练程度等;教师个人环境限制,如计算机拥有情况、网络环境情况;教师作用认知,如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到网络研修的重要意义等。

(2)平台及硬件环境因素

指网络、计算机配备等外部物理环境对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影响,包括研修环境、研修社区辅助、研修社区管理、研修社区评价、研修社区技术设计等。

(3)网络研修设计因素

主要指教师在网络研修社区中参与的研修活动对研修效果的影响,包括研修目标设计、主题设计、活动设计、资源设计、评价设计等。

(4)研修氛围和学习共同体因素

指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及共同体内部角色间的互动对于参与网络研修的影响,包括研修范围、研修反馈、研修氛围、研修参与对象等。

(5)专家支持服务因素

指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能够获得的支持服务、帮助等对参与网络研修的影响,包括专家支持、专家引导和专家评价。

(6)主观规范因素

主要是外界要求、压力和制度规范对于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影响,包括领导要求、制度规范、考核办法等。

四、研究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个体因素、平台及硬件环境因素、网络研修设计因素、研修氛围和学习共同体因素、专家支持服务因素、主观规范因素等方面。虽然有大量学者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对教师网络研修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多学科、多方法、多角度的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但笔者认为在后续研究中还应解决以下问题:

(1)从总体上看,对于教师网络研修的影响因素研修中,大部分学者往往偏重于演绎,例如借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学科的成果得到教师网络研修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网络研修效果的机制。这些机制由于来源于观察、参与等质性研究方法,虽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但是对于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不够,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导致尽管有很多相关研究但是在实践方面仍然没有好的发展。部分学者注重借鉴已有成熟理论,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归纳分析,提出影响因素间的数学关系,进而厘清发展策略,这种方式从理论层面借助数据科学分析方法得出研究结论,但脱离了教师网络研修的真实场景,现实依据略显不足。

(2)无论是国内研究还是国外研究,大部分研究将研究对象割裂为平台、技术、环境、制度、评价等分别进行探讨,或者只是从教师网络研修知识共享、网络研修社区等角度单独进行实证分析,导致研究整体性不高,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

随着国家“互联网+教育”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新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网络研修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互联网+教师教研”所带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其内容、模式、机制、方法、工具、评价等都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师网络研修评价机制、研修资源众筹汇聚机制等方面,成为教师网络研修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马奇、布伦达·麦克伊沃著,陈静、肖思汉译.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马立,郁晓华,祝智庭.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J].教育研究,2011,32(11):21-28.

[3]Bibi M, Alajmi. The Intention to Share: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in Online Communities[EB/OL].http://tappedin.sri.com/publications/2011/Bibi-IntentionToShare2011.pdf.

[4]胡凡刚,鹿秀娥.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20-25.

[5]胡凡刚.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集体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4-32.

[6]李肖锋,王倩,张龙革.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存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6):87-94.

[7]胡凡刚,仇秀娟,刘玮,等.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动机激发因素的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4):52-59.

[8]Fan Liu, Meng Chang Chen, Yeali S. Sun,et al. Extending the TAM model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Intention to Use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4):600-610.

[9]张敏,夏俊,江娜.虚拟学习社区在线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82-87.

[10]Hui-Min Lai, Chin-Pin Chen. Factors infl uencing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s adoption of teaching blog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11):948-960.

[11]李建生,张红玉.网络学习社区的社会性交互研究——教师参与程度和交互模式对社会性交互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6-41.

[12]牟智佳,张文兰.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4):37-42.

[13]张文兰,牟智佳.高师院校大学生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50-55+59.

[14]马凌,陈娇,漆颖.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用户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4):45-49.

[15]乜勇,史俊霞.构建“教—研—修”一体化的网络教科研平台研究——基于陕西省教科研网络化平台的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114-119.

[16]乔爱玲,田潤.中学教师远程研修障碍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67-72.

[17]王国华,张立国.教师使用网络研修工作坊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7(9):26-34.

[18]Timothy Teo.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ers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Model development and test[J].Computers & Education,2012(6):2430-2440.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