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心青少年心理成长,当好“护花使者”

2019-08-02许漫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护花使者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许漫

[摘要]青少年成长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人格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控制问题四大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来自青少年自身特点的内部原因和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外部原因。建议进一步转变观念,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进一步提高教师心理素养;完善家庭教育,筑建温暖乐园;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注重美的陶冶,共同关心和帮助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关键词]心理成长;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0-0054-04

“老师,我很担心,我真害怕这次考试不好,会对不起我爸爸妈妈。”

“老师,我很苦恼,我学习不好,长得又难看,又不会像别的同学那样能言善语,我真讨厌我自己!”

“老师,我很烦很烦,心情总是莫名其妙的,想一个人待着却又会害怕孤单。时常会和同桌吵架,看到她与别人有说有笑,我就会很生气。”

“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办,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位男同学。”

……

每当回想学生们这些带着各自沉重心事和困惑的倾诉,内心总会感慨万千:花季少年,真的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需要心灵园丁的指导和鼓励,以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突出问题

在多年的辅导和教育中,我发现,青少年成长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是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的,大多数属于发展性问题,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着重关注的。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学习问题、人格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控制问题四大方面。

(一)学习——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为什么读书?以前就好像没想过。首先浮现出的字眼是‘习惯。从小到大,旁边的人和事总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不能不读书。更何况,我不读书还能干吗?妈妈说:‘读书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更好。我自己倒觉得触动不大,似乎太渺茫。就这样,别人读书我也读书,别人考试我也考试……就知道自己不能输给别人,至少不要输得太多,一种自尊,可能就是动力吧……”(读书学习变成了一种被动的从众行为,一种无奈的竞赛)

“我很努力地学习,但成绩进步不大,觉得学得很累,很压抑,很不开心……”

“这次期中考我在年级里排105名,我很失望……”(成绩不错,但没有成就感)

“下星期要期末考了,我这段时间总是失眠或噩梦。”

学习方向和动力迷失、学习乐趣缺乏,考试过度焦虑等,是目前青少年学生学习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学习而不快乐,学习而不轻松。

(二)人格发展——自信不足或自负有余,迷失自我

去年下学期开学一个月后,我接到一位家长来访,要求帮助指导她的儿子。他儿子上学期已停学一学期,新学期开学重回学校,入学三天后又不想回校,已有一个月了,妈妈很焦急。面谈后了解到,该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不自由,而且同学们的水平都不如他,自己身体又不好(曾患胃病,已治好),他想在家里自主自由地学习,这样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谈话中,该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坚信自己能像一些科学家一样有所建树,能有一些创造发明。但我却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惧、害怕和自卑,他害怕面对同学、老师,害怕同学老师说他不聪明不能干,害怕大家不喜欢他不接受他,因此,在交谈中他总是以夸张的语言和表情来描述他的未来,却一直回避谈现在情况。

“我觉得我就是矛盾与纠结的综合体,有时候喜欢独处,有时候却怕被遗弃,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是一位学生的内心描述,他自称,“以前很自信,现在很自卑。”

青少年往往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己是混乱的,变化不定的,有时感到自己很成熟,有时又觉得自己很幼稚;有时对未来充满希望,有时又对未来产生恐惧;有时对自己充满自信,有时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些自我意识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就会出现像上面例子那样的异常行为和矛盾心理。

(三)人际交往——花季物语,青春无语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问题,包括同伴人际关系问题、异性交往问题和亲子关系等。由于自身的因素,不少青少年学生与同学之间相处不和谐,要么关系冷淡,要么关系紧张,剑拔弩张。同时,青春期异性交往是学生、教师、家长敏感和极为关注的话题。学生因情窦初开而来咨询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学生怀孕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有一位男生写信给我,说喜欢我,我不知该怎么办,心里很乱。”

“我只是把她当作好朋友,她突然向我表白,我该怎么办?”

在一次心理活动课上,一位学生现身说法:“我有过GF(女朋友),是在高一时,好了一年。大家在一起原想好好学习,相互鼓励,一起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刚开始我们过得很好,学习还真有进步,但是后来,我们的心老是安静不下来,整天胡思乱想,电话、短信不断,每天耽误的时间特别多,成绩很快地下滑,导致大家心情也不好,就经常吵架,于是分手了。回想起来,我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我真心希望陷入恋爱的同学能吸取我的教训。好好把握时间,恋爱,且慢!”

(四)情绪控制——铸就了自身的枷锁

青少年时期,年少气盛,易激惹,兴奋,又易抑郁、消沉,往往给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造成了不少困难。在校园里因一方多看另一方一眼或无意的一个小动作而引起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一次,学校批评处分了一位打架的学生,但该学生不服,屡次旷课。我接手后,与他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到:他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学校的批评教育也是对的,但他就是覺得不公平不服气,就是不想做好(这是教育中的意义障碍)。进一步交谈,帮助他了解和分析自己,他发现自己是因交女友失利、家庭父母不和、老师的偏见而内心极为痛苦、不满,消极情绪积压而易激惹。自己也曾为之苦恼,但不知如何调节自己。是呀,青少年的一些道德行为问题往往有其深层的心理原因。

常常遇到学生反映情绪低落不知如何调节,因学习吃力而紧张,因他人误解而委屈,因活动失败而沮丧和消沉等,这些都是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问题,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这也反映出他们更多关注自己、感受自己,渴望提高自己,这也是我们教师必须深入了解、理解和帮助其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中,他们的认知、思想、道德、心理等各方面素质都在形成过程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矛盾。这是正常的,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在的不利环境因素。

(一)内部原因

1.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

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12~18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期,是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时期,是一个“狂风暴雨”期。 由于这阶段青少年身心发展存在不均衡性,他们面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因此,处处碰壁,弄得一脸灰。

2.个人认知模式偏差

青春期学生的思维模式带有自我中心倾向,即假设世界中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因此,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片面的主观意识,对社会现象、社会行为规则的认识易产生意义障碍。如青少年非常关注自己,认为别人也同样关注自己;如认为父母离异是自己做得不好,要抛弃自己;又如认为学校的管理是与自己对着干,是专制,是压迫等等,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和意义障碍阻碍了他们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也就容易导致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3.挫折耐受力低

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青少年自小的成长环境少了许多风雨,使他们从小少了许多磨练,也少了些责任感,翅膀更稚嫩一些。但是,人生就如在大海中航行,无风尚有三尺浪,不可能时时处处皆一帆风顺。所以,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扩大和变化,缺少磨练的青少年学生一开始总是手足失措,有时甚至不堪一击。

(二)外部原因

1.科学教育观念只是口号,传统教育方式才是真经

新课改倡导的终身学习观念,科学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虽被普遍认可,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分分分,家长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仍是许多学校的主题曲。素质教育是理想,应试教育是现实,机械单调、被动沉重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渐渐失去学习生活的方向和动力。

2.教师重“师道尊严”,重“教书”,轻“育人”,轻“育心”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以各自的教育风格、人格特质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教师片面强调“师道尊严”,师生心理距离疏远,甚至师生关系紧张。同时,教育教学中只注重“授业”,不注重心灵沟通,不注重“育人”“育心”。这往往也是导致学生学习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家,已不再是温暖的港湾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的第一位老师,然而,一系列由于父母监管过严导致父母恶打孩子的事件,甚至出现孩子弑杀父母事件,不由让人深思:当今的父母怎么了?父母以爱的名义过度照顾保护甚至控制孩子,使孩子体验到的是窒息而不是温暖,从而使家庭关系陷入父母想抓、孩子想逃的怪圈。

三、几点建议

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进一步转变观念,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学校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教学观,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质量观、学生观。然后付诸教育实践,以营造一种适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课程领域,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学校应在校长或分管校长领导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系统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辅导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课、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实用的活动中正常有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

教师心理素养是指教师具有较系统的心理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完善自我,指导教育教学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实践修养与能力。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深刻理解学生心理,做好教育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其体会与创造职业幸福。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不仅应该满足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需求,而且应该关心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困惑与苦恼。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自觉提高自身心理教养,了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心育”能力,才能当好“护花使者”。

3.完善家庭教育,筑建温暖乐园

早期经历和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许多青少年学生来说,家、父母有时候就是安全感的代名词。家庭教育的好坏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是截然两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是广大父母的心愿,然而,许许多多的父母在教育中却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教育手法粗暴,教育水平不高。或认为“树大自然直”,不在意亲子沟通和教育,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因此,对许多父母来说,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要充分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树立新的子女观念、家庭观念、成功观念,加强亲子沟通,增加家庭亲子活动、休闲活动等,把家营造成孩子们心理的保护伞、安全的港湾、温暖的乐园。

4.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注重美的陶冶

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各级文化部门、群众团体要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管理,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种优化的社会环境,用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社会风气影响青少年,弘扬真善美,用美熏陶、感染每一个年轻的生命,以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走向美好人生。

“老师,很多时候我真的很想念您,我真的很感激您在我最迷茫的时候那样耐心地辅导我……”这是一位在高中时几度想辍学,经过近两年的跟踪辅导后,顺利完成学业并学有所成,毕业后在东莞工作的学生的来信。

“老师,是你让我学会了选择。”这是一位在我的支持和鼓励下,鼓起勇气说服家人,潜心自学、旁听,考上本硕连读并在广州一高校工作的学生的收获。

“老师,是你让我学会认识自己,爱自己。”这是一位经历了早恋风波的女孩的成长。

很多时候,我很欣慰。但我知道,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犹如“护花使命”,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 ,揭阳,5153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护花使者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大别山下的“护花使者”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别怕,有护花使者!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药酒,调理女性痛经的“护花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