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友好型美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改造

2019-08-01孙英乔,孙名峰,赵梦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生态美学美学特征

孙英乔,孙名峰,赵梦龙

摘 要:如今,生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语境,各行各业都不能避开生态理念,人们一直在探寻更加符合如今社会的生态哲学,而将生态学与美学结合成为生态友好型美学或许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借鉴。特别是在工业遗产改造方面,人们一直尝试在工业遗产的改造中融入生态的理念,而这些生态的内涵或许不那么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这就需要在美学上对其进行指导和优化。

关键词:生态美学;工业遗产;生态友好型;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184-01

一、生态友好型美学

1.生态友好型。在维基百科中生态友好型(eco-friendly)又可被称为环境友好型(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生态友好型是指降低、最小于、无害于生态系统和环境。“环境友好的”理念(Environmentally Sound)是在1992年的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大会还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中有200多处提及包含环境友好含义的“无害环境的”(Environmentally Sound)概念。中国则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快在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生态友好型社会是建立一种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利益、充分考虑环境承受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这将从生态伦理上使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过去的强势人类中心主义走出来。

2.生态友好型美学。生态友好型美学是在2006年由林托特(Sheila Lintott)撰写的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Toward Eco-Friendly Aesthetics)中提出的。林托特将美学对于生态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环保主义者可以通过消除许多有关自然世界的神话和误解,使个人对于生态抱有更加友好的态度。了解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不危险的,在什么情况下危险是真实的,个体才可以从审美上欣赏表面上不被察觉的信息。因为对环保主义者来说,审美上的吸引力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审美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极为重要,而这种选择会从许多的方面影响到生态环境。林托特还认为,除了科学教育之外,对生态友好型的追求既不是不必要的,也不是多余的。相反,生态友好的美学应该与其他专业努力相结合,来保护自然。

美学对于人们的情感是具有刺激作用的,这就使得美学可以成为环境伦理学家、科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等的一个强有力而极为宝贵的工具。但与此同时,现实中的美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却不是那么的让人安心,因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生态健康常常被牺牲在审美的满足上。人们都喜欢美的事物,这就使得在生物的保护上人们更倾向于保护那些美丽的生物,而不是那些在美学上对人们没有吸引力的生物。这种观念在生态上是有很大问题的,不仅是在这些动物保护方面美学与生态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在都市化的城市中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人们更喜欢那些修剪整齐的草坪以及树篱,但这些都让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生态代价。例如,城市中大量使用割草机修剪草坪、大量的城市淡水用于灌溉(取决于城市)、草坪上使用的肥料、草坪上使用的杀虫剂等等。积极地审美会使人们对于其产生关怀,这个很好,但我们同时也要学习如何产生正确的结果,而这个或许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而且,单纯的“关心风景”活动是持续不了很久的。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审美也是有偏差的,每个人对于审美的偏好都有不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喜欢的事物是美的。所以,我们或许都是不诚实的审美者,这个审美的规则反过来也成立。人们讨厌的事物在他们的眼中常常是被认为是没有美学上的吸引力的,这就需要人们改变主流审美,去探索一些新的选择。

人们对于一些在美学上没有吸引力的事物或许是来源于对其的恐惧,恐惧使人们没有时间对该事物进行观察,从而减少审美挖掘的可能性。减少恐惧会使我们更加的生态友好。减少恐惧的方法可以从科学角度进行部分解决,了解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不危险的,在什么情况下危险是真实的等等。在某种程度上,科学会纠正人们错误的判断,科学合作美学可以进行新的标准探析。因此,可带领人们走向生态友好型美学的世界。

二、工业遗产改造

1.工业遗产的界定。工业遗产在国际上的界定一般以2003年7月在俄罗斯下塔吉尔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中的阐述为主,在其中对工业遗产定义为工业文明的遗存,它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技术价值或社会价值等。包括建筑物及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及其旧址,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设施。

2.工业遗产的产生与面临的问题。城市的边缘不断扩张,导致位于城郊的工业区需要搬迁,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而工业遗产面临着拆除新建或保护重新利用的抉择。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人们审美的转变,都给重新使用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的改造带来了新的契机。

3.现今工业遗产案例。一是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国际上知名工业遗产改造案例之一,原场地是蒂森公司(August Thyssen)的梅德里希钢铁廠(Meiderich Ironworks),1985年钢铁厂关闭,一直到1991年前工厂一直都面临着拆除还是保留的问题,最终选择了对工业遗迹予以保留,并赋予其新的功能,而且在景观美学意义和生态特质上加以强化。在改造这个钢铁厂的过程中,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 Latz)以最小侵扰的策略进行处理,不仅展现了其“文化的再利用”层面的含义,而且对于环境、生态的修复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是纽约高线公园。高线公园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西部,高线铁路于1929年开始建设,1934年投入使用,一直到1980年,高线结束了运输使命。此后,高线公园一直都处于“拆还是不拆”的争议之中,一直到2004年才开启了工业遗产改造项目。该公园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入口。高线公园在植物的处理上大量选用了在荒废时期高架上自生的植物,设计师认为,这或许才是这个场地原本所接纳的生态环境。高线公园是工业遗产改造与生态结合极为成功的案例,也为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基于生态友好型美学的优化原则与策略

1.审美上的愉悦感。基于工业遗产的基本特性,运用景观设计手法,赋予场地特殊的美感。工业遗产的场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历史文化的特性、工业文化的特性等都可以加以利用,这些文化特性给予场地不同的属性,给人不同的审美体验,利用审美的愉悦感使人们希望再度光临这个空间。

2.细致的观察地带。基于上文所述,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不想受到事物审美上的吸引力,而是没有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没有发觉事物表面之下的信息。所以,有一个安静而又隐蔽的私密地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体验工业遗产历史文化以及工业内涵,将人们的带入到设计者想要表达的空间之中。

3.科学上的辅助。基于上文所述,美学需要与科学合作,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纠正审美上的错误。人们需要科学的积极引导,在工业遗产改造的时候可以将各种信息通过科学的方式展现出来,给予人们一个正面的认识,这或许可以在审美上带来不同寻常的吸引力。

四、结语

虽然美学不足以以一个革命的形式纠正所有的生态错误,但其具有的积极生态效应人们却不能忽视,因此在生态友好型美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改造同样可以发人深省。如今生态已经成为了社会大时代下的语境,笔者希望通过哲学思想将生态美学与真实的景观设计相结合,指导设计者从事设计,以建设更加生态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生态美学美学特征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对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