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9-08-01宋丽娜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宋丽娜

摘 要: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是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的行动纲领,其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并创造性地与中国制造产业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制造道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科大学生对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思想认同和内容掌握,构筑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全方位联动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关键词: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78-03

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层面是对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实践层面是服务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新时代,制造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工科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也急速提升。审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质量提升和保障的逻辑起点,也是人才发挥作用的思想支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措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深刻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思想灵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思想精髓如何得到传播和发扬,特别是得到工科大学生的认同与实践,是中国制造的当务之急。本文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培育新时代的工科人才。深刻領悟和掌握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思想,使之融入制造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对青年学生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提升制造人才质量。

一、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

制造业是国之命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主导着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世界范围看,新一轮制造业革命已经到来。2015年,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思考中国制造强国战略,首先要知道“思想”是什么,从哪里来?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到:“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五官反映到头脑,产生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凝聚了我国对于制造产业的理性认识和基本论断,反映了其思想内涵和理想追求,彰显了中国制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思想如果为工科大学生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物质世界的有形力量。

二、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

由价值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的影响,培养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1]。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的定义,强调“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相关因素对个体发展的陶冶、规范、限制和影响[2]。众所周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根源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不断的历史实践和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更新,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动态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

(一)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基于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具体客观地把握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做到理论实践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之核、动力所在,是我们党解决制造业现实问题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制造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论断。其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因此,在这个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已清楚地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征,在新时代做出的科学的政治策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全体智慧的结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体现。

(二)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形势审视贯穿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是有机结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坚持“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事物发展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等基本原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形势审视立足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科学看待中国制造面临的发展形势和环境。第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审视。中国制造战略对于发展环境分析首先放眼全球,用世界眼光聚焦制造产业竞争格局,通过阐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谋划和布局,进一步审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通过解读世界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进而审视我国制造业迎来的重大机遇。由此,中国制造战略显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普遍性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因而,“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第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审视。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消费、社会服务的民生和国防建设的安全等需求促进,中国制造战略离不开客观存在的各行各业经济环境的影响。制造业与工业、农业、信息业等行业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这些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理的具体体现。第三,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前景的审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任务的认识建立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事实基础之上,认识到规模层面的大而全,创新能力层面的缺而弱,同时认识到这些事实的存在不是静止不变的,是相对的,如果我们在制度、政策和规划方面积极应对,一定能实现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战略任务。

(三)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坚持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新时代坚持历史维度和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要充分认识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仅认可新时代的社会形态,也必须接受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历史存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文化背景的不一样,国家发展战略也会不一样。

新时代“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目标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提出: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和源泉,质量是制造强国的生命主体,绿色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结构是制造产业布局优化的关键环节,人才是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根本,这些发展原则是党和国家坚持历史发展观,总结制造业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发展的力量选择和价值取向,蕴含着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观,人类社会是运动与发展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体现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三、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融入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框架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并创造性地与中国制造产业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制造道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彰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

(一)认同融入思想,确立工科大学生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要政治论断,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总纲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是在充分认识我国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变化基础之上,通过新时代的环境审视、原则把握、目标制定和任务分配出台的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我国制造产业发展的总思想和总路线。作为中国制造的主要建设者,工科大学生首先需要认同“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做到凝聚共识,明确目标,牢固树立中国制造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承担中国制造事业宏伟目标实现的历史使命。

(二)掌握融入内容,促进工科大学生专业自觉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工科大学生专业自觉,需要工科大学生充分掌握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内容,做到自觉学习、自觉实践和自觉研究。专业自觉是工科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内生动力源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担当。第一,自觉学习。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揭示了中国制造的问题和差距,也展现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若干优势产业,我国已具备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条件。工科大学生深入领悟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蕴含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而理性地看待中国制造的现状,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增强专业自信心,提升专业幸福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思维,培养专业精神。第二,自觉研究。自主创新能力弱是中国与先进国家相比的差距显现,强国战略的基本方针首先是创新驱动。创新是主动探索和研究的思维成果,自觉研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核心推动力。工科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特别是实验、实习和实训的场域中,会面临多种、可探索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研究精神,为创新提供思维和行动的丰富土壤。第三,自觉实践。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是推动解决中国制造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而提出的重大策略,也是工科大学生进行职业目标和价值选择的实践坐标。工科大学生应该自觉承担起中国制造的发展任务,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贡献青年力量。

(三)构建融入机制,增强工科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新局面。”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开创工科教育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手段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核心要求。依托工程伦理教育,加快专业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构筑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全方位联动机制,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工程伦理教育旨在通过建构世界工程图景进行的伦理启蒙,唤起责任意识和实践自觉,在工程责任认知、工程责任内容和工程责任行动三个方面培养培养工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华盛顿协议”的发起组织之一,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在20世纪80年代就规定,将工程伦理纳入工程教育规划是通过的ABET认证的必要条件[6]。因此,工程伦理教育成为工科专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我国工程专业教育内容改革的重要举措。承载着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思想的中国特色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上下联动,贯穿工程教育全过程,切实增强工科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3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47-5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5]范春萍,江洋,张君.研究生“科技与工程伦理”类课程实践探索——以北京理工大学“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4):26-30.

[6]何菁,从杭青.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创新探析[J].江苏高教,2017(6):29-33.

(責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