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研究

2019-08-01相震潘凡豪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融资模式农村

相震 潘凡豪

摘 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为了适应新常态发展的迫切要求,农村势必要做出相应变革,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补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短板。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步加大,金融的趋利性导致金融市场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呈现明显疲软态势,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开辟新的融资模式已成当前农村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019-02

引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三权分制呼之欲出。但支撑三权分制改革的资金流又在何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银行信贷。但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时滞与时间不一致性的存在使得尽管政府为了推行新制度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效果并不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由于多方原因并没有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只是单纯地将资金放进银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将资金的很大部分引向非农业领域,导致资金外流极为严重,限制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必要性与存在价值

(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内涵

所谓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即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为手段,通过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经营组织。但仔细對比可以发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与农村合作社并不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两点。

首先,规模不同。20世纪的农村合作社搞大规模集体经济,后来在此基础上演变成为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是其典型特点,即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基础是家庭经营,规模上要小于20世纪的农村合作社。

其次,工作的内容不尽相同。农村合作社建立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农民还没有从旧中国的摧残中完全释放出自己的活力,农民手中充其量只是掌握一些生产工具,因此农村合作社所能做到的只是将这些落后的生产工具集中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今非昔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农民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建设自己的家园。21世纪初中国入世以来,经济已逐步与世界接轨,市场经济也为农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建设有利于资本利用效率提高

众所周知,资本对于社会进步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终局作用,资本的作用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领域都是不容忽视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是以整合一个家族以资金为基础的各类资源,根据本地区特色与市场需求来发展集体经济的新型组织。从这点看,资金问题成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首先需要考虑的基本点。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居民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获得了不容忽视的财富。

(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倒逼政策变革

政府的政策对于一个行业的兴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沧桑巨变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积极稳定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平年代,“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需要面对并重视的问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模式的初步建立以及展现出来的蓬勃生机让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了它的活力,从而势必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出台利于农业发展的各种政策,这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虽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比较于城市对GDP的贡献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农业并不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随着国家的壮大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所以,“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关键点,也是我国历代领导人十分重视的问题,并将其放在关键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认可这一定位的同时,将其提升到能够影响战略全局的高度上来。探索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正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当前经济政策朝着农业发展倾斜的局势下,探索农业发展新道路,对农村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有助于转变传统农业的固有模式,开发适合农村发展、有效改善并提升农民生活水准的新模式。

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现状

(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发展缓慢

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前进必然会伴随着旧的农村制度的逐步走向灭亡。旧的农村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一批利益集团,这些人的成功得益于以前的农村制度,那么当一个新生事物产生并威胁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必然会奋起反抗,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发展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虽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比较于城市对GDP的贡献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农业并不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但今时不同往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大多行业发展都遭遇到了瓶颈现象,发展态势较为疲软,不足以为中国经济带来新一轮的动力。相反,过去一直在作为工业与服务业配角的农业开始大放异彩,“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等一系列名词层出不穷,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且稳定的内生动力。

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制约因素

(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曾一度领先于城市,但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便被城市反超。究其原因,思想观念似乎占据了很大成分。城市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开化程度亦或是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等领先于农村。在城市,人们收获财富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消费或者投资,而在农村则恰恰相反,思想较为保守,收获财富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储蓄。用经济学原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解释。

首先,用费雪的跨期消费选择来解释,城市居民在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选择了当期消费,相反农民则选择了未来消费。在当前利率较低而物价飞涨的年代,无疑城市居民的选择更为理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高鸿业,2017)。

其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农民偏好储蓄,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进而乘数较小,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高鸿业,2017)。

(二)金融市场体系构造不完善

城市地区金融市场较为完善,城市居民的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城市居民在获得财富之后,往往去追求财富的增值,将资金投资于不同领域,如股票、债券等一系列金融资产,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作为最终目的。

农村地区金融市场非常不完善,农民的投资意识淡薄,人们对于货币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可以这样理解,人们没有意识到货币可以再度增值,也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甚至于为零,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难以开展的原因。

(三)“委托-代理问题”造成的信任危机

即便成立了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在这个组织中也总会有一个人居于领导地位,其他人处于从属地位,血缘关系并不能完全限制基于人性基礎之上的逐利性,这也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孙翠香,2013)。如果作为委托人的农户对作为代理人的行为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充分的了解,即具有完全的信息,则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居于从属地位的农户对居于领导地位的农户的情况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从属农户很难随时随地地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即便具备足够的精力来监督,但也可能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

四、对于建立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政府的“守护者”定位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离开了政府对市场的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陷入混乱,从而极大地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将自己定位为经济的守护者,科学行使自己手中的职权,为建设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保驾护航。

1.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淡化思想上城乡之间的界限,为农村经济腾飞奠定思想基础。政府的宣传教育手段要从多元化角度出发,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手段,也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要让农民意识到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区别,努力改变他们的消费理念,使农民理性消费,敢于将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2.政府的政策对于一个行业的进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要适时推出适合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政策,正确引导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发展进程。

(二)确立农民的“改革先行者”角色

农民要主动扮演改革的先行者,主动寻求利于农村发展的“战机”,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进而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不竭的动力。如果全部依靠政府来发挥作用是非常不现实的,政府只能适当引导,适当出台各种调控政策,而不能为农民包办一切。农民要想实现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就要努力寻找市场机会,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种资源,不断充实自身,探索适合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的融资模式,从而实现自身的梦想。

(三)大力发展教育

索洛模型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便是若两个不同的国家只有人均资本不同,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其他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国家就可以实现趋同。

教育对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一个企业亦或是一个产业链,如果缺少了教育,那么肯定是没有前途的,在激烈的竞争中会迅速被社会所淘汰。在当今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状,教育越卓越的地方往往经济较为发达,同时思想普遍非常活跃。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不仅仅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还可以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和民族兴旺。

结语

目前,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区与深水区,改革开放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习近平在《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一文中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作为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胜负手,三农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农村地区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变化对于农村地区的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这场变革势必将会引导农村地区乃至于整个中国社会的以资金为基础的众多资源的走向,在这场变革中对于财富的再分配必将发生较大的影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也必将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出历史所赋予的伟(下转27页)(上接20页)大作用,引导农民理性使用自身掌握的各种资源,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融资模式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贵州省XX市新型城镇化试点融资模式探索
浅析公租房融资模式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