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经济金融化

2019-08-01邢钰书韩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经济

邢钰书 韩平

摘 要:基于中国经济金融化的内涵,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中国经济金融化发展程度,探讨经济金融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对于目前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金融化;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010-02

引言

Bagehot在1873年谈及英国工业革命爆发成因时表明,英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充沛资金,是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动力来源。1980年起,金融业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新古典经济学派甚至将金融业定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金融化也逐渐进入专家学者的视野。19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高额利润来源已由生产、贸易出口向金融业转变。20世纪80年代金融业的发展在全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不需依赖传统资本交易所必需的商品劳务、投资,就可使巨额资本进行高速流通。1997年东南亚危机之后,学界开始将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作为新的研究方向,认为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无法与金融业发展速度相匹配是东南亚危机的根本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们开始意识到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经济金融化也因此再次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17年我国GDP高达827 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2018年末,广义货币M2 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国家外汇储备已由1999年1 546.75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30 727亿美元。经济证券化急速上升并大幅度波动,1993年仅为0.165 6,2007年突升至1.445 5。据上述数据可以看我国金融业逐渐成多元化发展,中国经济金融化日益深化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投机性,增加了对金融风险监管的难度。张思成(2014)指出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市场上大量资金脱离实体经济领域向虚拟经济领域涌入,普通商品的价格越来越取决于市场的金融化水平和资金规模,不再单纯地由实体经济的供求关系所决定。2014年至今,过度金融化带来的高杠杆驱动股票市场经历了股价泡沫的快速膨胀和破裂,引起了股票市场的剧烈动荡;在银行信贷杠杆的驱动下,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房地产泡沫问题日趋严重(刘晓星,2018)。综上可知,世界经济正面临着经济金融化问题,深入了解经济金融化内涵及其成因,准确把握中国经济金融化发展程度,对推动我国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经济金融化理论内涵

经济学界通常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领域相对。因货币流通和信用扩张而发展起来的经济领域称作金融经济,但截至目前,经济金融化在学术界还没有没有明确定义。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主要从下述角度探讨经济金融化。

(一)资本关系视角下的经济金融化

此观点基于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内在联系对金融经济化进行定义,将经济金融化视为特定阶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后凯恩斯学派通过研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下资金供求方对经济金融化的影响发现,食利者阶层会促进经济金融化。Dumenil(2002)表示,食利阶层通过金融资本化手段来掠夺其他阶层的资金财富,其自身的不断壮大就是经济金融化最好的证明。Epstein(2005)认为,经济金融化就是金融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愈发重要,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和地位大幅度提升,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逐渐超越穿透不过产业,此观点目前被广泛接受。

(二)企业管理视角下的经济金融化

此观点基于微观视角,以企业内部权力结构的改变为出发点来阐述经济金融化。股权激励制度的出现和恶性收购事件的激增促使美国改变了其固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从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变更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Pillips(1996,2002)认为,经济金融化是指金融工具多样化,金融活动平常化,资本市场在金融制度中起主导作用。Williams(2000)认为,经济金融化在企业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企业更加注重股东利益,金融投资在非金融部。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视角下的经济金融化可以理解成一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改變。

(三)利润来源视角下的经济金融化

主要是从利润来源的角度来看经济金融化,认为经济金融化是利润的一种积累形式。Arrighi(1994)认为,经济金融化指经济逐渐脱实向虚,非金融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由传统的采购、生产、销售模式向虚拟的金融产品交易转移,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业务交叉更加明显。这里的金融是指会带来股利、利息等资本利得的流动资金转移活动。这种观点将经济金融化的周期性纳入考虑范围,便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

由上述三个观点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笼统对经济金融化进行探讨,主要依据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经验,缺乏针对性,得出的结论缺乏普适性,发展中国家不能生搬硬套。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西方发达国家新自由主义思潮盛行,经济金融化是在此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与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传统金融制度相融合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开始较早,目前金融业的发展和监管都比较成熟,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起步较晚,利率市场化等金融制度仍处于探索期,金融监管力度薄弱。国内学术界也对经济金融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张慕濒(2013)对经济金融化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有密切关系,金融业的贡献率已高于第二产业。姚耀军(2005)通过VAR模型对我国经济金融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经济金融化程度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明显且二者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易纲(2008)认为,经济金融化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谢长安(2017)认为,经济金融化就是因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而涌现出大量信用活动的金融现象。

到目前为止,关于经济金融化的内涵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我们可以理解成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的影响力度增强,金融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也可以理解成公众的投资决策越来越受到金融信息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经济金融化时要依托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情况具体分析。

二、目前中国经济金融化的具体表现

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GDP增长率由2007年的峰值14.23%下降到2015年的6.9%。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变迁也非常明显,从整体上看第一产业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约30%,1981年第一产业贡献率高达40.5%,到了2007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仅为10.97%。第二产业比重呈先降后升趋势,但从长期来看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48.22%下降到1990年的41.34%,到2007年再次回升到50.2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呈整体上升趋势,1985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达到28.92%,2015年高达51.4%,2017年第三产业贡献率达到59.6%,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发展迅猛,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4年居民资产总量为84.5万亿元,包括股票、债券、存款、基金等,每户家庭金融资产与人均GDP的比率为4.8,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金融资产总量2014年为263.7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52.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过17%,远远超过我国GDP增长速。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5.7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业增加值对GDP 的贡增长率献度达16.7%,人民币新增贷款11.72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达15%,而2014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速仅为9.8%。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金融业发展势头高涨,我国表现出经济金融化趋势。

从微观角度来看,中国金融企业利润年收益呈上升趋势。Luo.Y.通过分析A股上市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发现,A股上市金融公司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7,4%上升到2009年的49.3%,而非金融企业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波及,年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传统非金融企业与金融业的业务交叉性越来越明显,其获利形式已不局限于以往的商品生产销售,而是越来越多地依靠金融途径。张思成通过分析近时期中国非金融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我国的企业的投资方向正逐渐向房地产、基金、债券、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转变。中国银行协会公开报告显示,2012年26%的非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将近150家公司投资房地产。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由此带来的期限错配现象严重。这些现象都从微观层面反映了中国经济金融化现象。

三、经济金融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金融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还未有统一定论。部分学者认为,经济金融化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加深经济金融化程度。对于二者之间的冲突,主张经济金融化虽然会带来一定风险,但从长远角度看必定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发展不足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是制约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从而提升金融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进而提高金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效率。张红伟(2008)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张慕濒认为,我国经济金融化发展程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金融体系需进一步健全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杨有才(2014)表示,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会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升交易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升国民经济水平。

但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让我国学者意识到经济金融化的风险性不容忽視,过度金弱化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学者认为,我们要警惕金融业的发展,其发展可能会制约经济增长,增加系统性风险。叶凡(2015)(下转14页)(上接11页)认为,我国经济金融化总体上拉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目前我国居民越来越倾向把闲置资金投向金融产品,居民的财富水平与所投资金融资产的价值水平有强烈因果关系,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动效果大于中部地区。张思成实证发现,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一般产品会因投资水平的提高表现出金融产品的特点,其价格越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商品价格脱离均衡市场价格的周期变长,增加通货膨胀治理成本,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同时,经济金融化会更加侧重金融行业的发展,传统农业、工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自然会受到制约,而我国目前产业失衡现象严重,第二产业仍是支柱产业,这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结语

综上,考虑到我国国情适度经济适度金融化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为此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调整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以略高于GDP增速平稳增长,适度扩大规模保证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平衡,使金融不过分挤压实体经济,调整金融市场结构,合理增加直接融资规模。第二,政府应加大金融发展保障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尽量将金融发展所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内。第三,在货币价格方面: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市场看不见手的作用,减少央行常态式的外汇市场干预。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经济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