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排队活动组织策略的中美比较

2019-07-31

成才 2019年7期
关键词:排队幼儿教师对象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教师时常需要用排队的方式来组织各种活动。通过对教育场境当中的排队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和对文献当中不同专业领域所涉及到的“排队论”的深入学习,笔者认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排队”,指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员有目的地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活动。排队一般是站立的状态,组织排队的过程常常是让散开的人群有序地集中起来,人群再次散开才意味着排队活动的结束。在幼儿园活动中,除了体育活动中的专门队列训练之外,排队活动主要应用于不同教育活动或不同教育场地之间的转换,是一种环节的过渡活动。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良好的排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而幼儿能否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与教师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全面了解幼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组织“排队”活动的观念、方法和组织策略,了解我国与美国幼儿教师在排队活动中的行为与决策异同,笔者利用在美国一年访学的便利,运用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中部省份(湖北省)的6位幼儿教师和美国中部州(田纳西州)的6位幼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组织“排队”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提升我国幼儿教师一日活动组织与班级管理能力的有益经验。

一、中美幼儿教师排队活动组织策略的对比分析

由于中美在幼儿教育机构命名和服务范围上存在差异,笔者是按幼儿年龄段来选取带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的,中美两国分别选取了3—4岁、4—5岁和5—6岁带班教师各2名。中国的6名幼儿教师选自湖北省武汉市和黄冈市的两所公立幼儿园,在选取教师时具有随机性,因此工作年限既有才上岗3年的新教师,也有已经工作了15年的老教师。美国的幼儿教育涵盖面广,幼教机构样式也非常多,既有育婴所、日托中心,还有独立的幼儿园以及设置在公立小学的幼儿班和学前班,本次所选的6名美国教师分别是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儿童中心4—5岁带班教师1人,公立小学3—4岁带班教师1人、5—6岁学前班带班教师2人,私立小学3—4岁带班教师1人、4—5岁带班教师1人。所选美国教师也存在工作年限差异,既有才工作2年的新手教师,也有工作了17年的老教师。从所收集的数据来看,中美幼儿教师在组织排队活动时既存在着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差异。下面主要围绕教师组织排队活动的策略来进行分析。

1.关于“排队”概念及在一日活动中的定位

共同点:中美两国幼儿教师都认为自己是非常重视排队活动,都理解“排队”的含义,能明确地让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站或行进;对于“排队”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角色,两国教师都认为是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环节过渡作用;在对一日中组织排队活动数量的计算当中,都能按“让散开的人群有序地集中起来,人群再次散开才意味着排队活动的结束”的理解来计算。

不同点:中国幼儿教师侧重将排队作为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主要在户外操节、如厕、饮水、进餐、离园等时段才会频繁使用,在教育活动之间的转换中则较少使用;而在美国除了在户外活动、如厕以及早午餐时段之外,还涉及不同活动室之间的场地更替时使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幼儿园建筑布局与我国不同,我们主要在班级活动室内开展教育活动,并将生活活动和餐点以及睡眠室都集中在一起;而美国的活动室内只有一个小厕所,仅供特殊情况时一个人使用,集体入厕需去本楼层的公共厕所。另外,美国的正餐如早餐和午餐都是在多功能厅里全校(园)集体轮流进行的,因此特别需要排队,而点心可以在本班活动室享用,就不需要单独排队;开展户外活动或进行音乐、美术活动时,需要到专门场地或专有活动室去,因此也需要排队。在美国幼儿园,排队更多地体现了它的过渡性作用。

2.关于组织排队的目的

共同点:中美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排队时,都有基本的目的,即让幼儿快速排好队,保持秩序性;在排队的过程中,能保持适当安静,不相互干扰,不影响到其他班级幼儿的学习。

不同点:中国幼儿教师将安全作为排队的第一目的,认为排队有助于保障环节过渡中的安全,组织排队活动有益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谦让的礼貌行为。美国幼儿教师认为组织幼儿排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过渡,即从一个场地转向另一个场地去活动,也认为排队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但6个研究对象均没有谈到安全问题。

3.关于组织排队的方法

共同点:从观察记录看,所有研究对象主要使用的都是语言指令的方法来组织排队活动,而且从访谈的记录来看,他们自己也认为语言指令非常简洁明了,幼儿也较容易明白;同时,有9位研究对象采用的是“语言指令+手势”或“铃鼓+手势”的方法,可见大多数教师还是多种方法混合或者交替使用。

不同点:中国幼儿教师更喜欢直接发出语言指令,而且指令的主要语言是“好了,请小朋友们摆好小椅子,开始排队,我们要去……”美国幼儿教师也使用语言指令,但语言指令中的规则有所不同,往往会在排队前提出此次排队的要求;一日活动中不同时段的排队指令,则会考虑之前活动结束和之后活动需求的情况而有所不同;喜欢使用手势或者儿歌来变换着方法发出排队指令。

4.关于排队的时间

共同点:在观察中发现,所有研究对象组织排队的时间都较短,一般在1~2分钟内,但是不同年龄段的排队时间有差异。教师组织年龄小的幼儿进行排队时,会重复排队要求,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一般要用3~4分钟,而组织年龄稍大一些幼儿的排队时间会少一些,这与教师的指令要求和幼儿的能力水平相关。中美幼儿教师都认为,排队的时间与前一个活动内容直接有关,又与下一个活动的场所距离相关。

不同点:中国幼儿教师评估自己每次组织排队活动的时间相比美国幼儿教师要长一些。6位研究对象都认为大概要花3分钟左右,但美国幼儿教师大多认为只要1分钟。另外,中国幼儿教师不仅强调全班幼儿排队的整齐性,也强调队伍在行进过程中的一致性,即队列行进中的队形保持,会让小班幼儿前后拉衣角或双排行进相互拉手,中大班强调行进中队伍不能松散,不允许说话。观察中发现,美国教师较重视开头的队列管理,等待所有幼儿都安静地排好队了,才开始行进;在队伍行进过程中教师站位较自由,主要在队列中部,对幼儿不作特别要求,行进结束后再进行整顿并提出要求后散开。

5.关于排队的效果

共同点:所有研究对象都认为幼儿在排队的过程中大多数能保持安静,有个别孩子会出现捣乱的情况,需要教师进行提醒或个别督促。

不同点:中国幼儿教师偏好全体幼儿排队整齐,并鼓励幼儿通过身体接触来保持队形,鼓励幼儿之间相互看齐相互督促,确保排队行进中的安全性。美国教师强调幼儿站立时的独立性,地面标识有距离间隔,同时,教师会反复强调“双手放好”(hands to your body),不许相互之间有身体接触。

6.关于环境创设与利用

共同点:两国的研究对象都注重利用环境来育人,在组织排队活动时都创设了有利于幼儿练习排队的环境,比如在地面贴标签、圆点或脚印和长线条等。

不同点:中国幼儿教师设置的标识仅用于站队(操场中的按点站位)和维持行进秩序,比如上下楼梯的脚印,侧重暗示行人靠右上下的行进规则,以及一个跟着一个前进;美国幼儿教师使用标识会有许多变化,不同场地标识不同,在班级内的站队标识会比较丰富,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辨色、辨数、辨性别等,而班外走廊上的公共标识要简单得多,主要是用于集中进餐和分班如厕所使用的直线和脚印。

7.关于谁站队头与队尾

共同点:两国幼儿教师都注意到了选择队头与队尾人选的重要性。

不同点:中国幼儿教师是以幼儿的行为好坏或好动与否来判断谁站队头或队末的,比如教师在队头,就会让不听话的孩子站队头,教师在一旁监督;或者教师请平时表现很好的孩子站在队头,为全队做榜样,把不听话的孩子放在队末,由队末的教师监督。美国教师也重视队头的作用,但方法更多,一般情况是每天随机安排,每天都不一样,今天按幼儿姓或名第一个字母为排序规则,明天或以幼儿被分配的数字为站序,后天可能按教师说的衣服颜色顺序来进行优先排队,但站前列的人员,一般就是本班的值日生。美国幼儿站在队头不是榜样示范或行为纠正的作用,而是为全班做好服务的人,如为行进的队列打开走廊的门、撑着门或关上门等。

8.关于男生与女生的排队要求

共同点:两国研究对象都认为在组织排队中,对男生与女生要求大致是相同的,都要求要快、安静、有序、安全地站好。

不同点:中国研究对象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第一反应都说是会区别对待,主要区别在于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是要求幼儿分男生、女生站成两条队,理由一是让幼儿从小有性别辨别意识;理由二是分男女各站一队,也可以让两队之间相互比一比、赛一赛,激励全班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排好队;理由三是在如厕的时候需要区别男女生,并分别排队和如厕。但中国教师也都表示,除了按性别排队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的排队要求都是不区分男女的。美国研究对象无论是在一日活动中还是在访谈中,都表现出一致性,没有出现在性别上的排队要求差异。

二、中美幼儿教师排队活动组织策略比较的结论及启示

1.中国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

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观察来看,中国的6位研究对象在一日活动中能根据需要组织幼儿进行排队,组织排队的时段主要集中在生活活动,即户外活动、如厕、餐点以及餐后散步等环节;而在学习活动中较少组织幼儿排队,或主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按小组来进行简单排队,且侧重于维持秩序。组织排队的方法主要采用直接的语言指令。在小班排队组织中,教师偏好让幼儿站两条纵队,两队之间幼儿手拉手前进或本队中后一个幼儿双手牵着前一个幼儿的衣尾;在中大班排队组织中,教师偏好分男女生站两队,且偏好以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为标准来决定谁站在队头,谁站在队尾。在整理队列的时候,教师偏重以“看谁站得更好”为评价语,并在队伍行进过程中,着重批评在队伍中表现不好的个别幼儿。

从与研究对象的访谈来看,中国的6位研究对象都认为自己是比较重视排队活动的,也能详细说明重视的理由,主要理由是排队有益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等待行为,有助于维持秩序;研究对象回顾自己组织排队活动的时段与观察者所记录的一致,但关于一日活动中的排队次数的问题,在6个研究对象之间出现了较大差异(见下表)。研究对象都认为访谈问题已经很全面,自己没有再补充的信息。

国别一日活动中组织排队的次数3-4岁班 4-5岁班 5-6岁班教师1教师2教师3教师4教师5教师6中国幼儿教师10次 2次 15次5-7次13次 7次美国幼儿教师2-3次 3次 8次 10次 16次 4次

2.美国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

从一日活动的现场观察来看,美国的6位研究对象根据一日活动安排的需要组织了不同时段的排队活动,主要集中于早餐和午餐、户外活动、如厕以及学习活动时段。组织排队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指令和地面标识。语言指令主要是儿歌律动。地面标识和排队规则在学期初会引导幼儿进行学习,然后在每天的排队活动中加于巩固。在组织排队的时候,教师主要提出“快而安静”站好的要求,幼儿则根据“班级值日生”站队头的原则,自觉留出队头的位置给值日生。每个班每天有2名值日生,负责协助教师并服务全班。在队伍行进过程中,教师会前后观察幼儿的排队情况,但不会有过多言语,主要是眼神巡视并管理队列,会鼓励和表扬年幼幼儿的良好行为。

从访谈的情况看,美国6位研究对象也都认为自己比较重视排队活动,理由是排队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礼貌行为。在排队的策略上,呈现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的举例说用了儿歌,有的用了手势,还有的用了音乐与念儿歌相结合的方法。在回顾一日活动中的排队次数时,研究对象之间的次数差异也很大。在排队的用时上,美国的6名研究对象都认为是用时较短,一般少于1分钟。在问到排队中曾面临过的最大挑战问题时,他们认为是幼儿不能快速安静地站好。在访谈中问到是否还有其他问题补充时,有3位研究对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与建议。

3.启示

在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得到空前重视的时代背景下,这项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非常多的,仅从教师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概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确立起科学的儿童观。在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中,不同的儿童观带来的管理行为是不一样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树立起科学的儿童观,要从全面、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待儿童,要能公平公正地处理儿童的各种行为,而不应给儿童贴标签、带有偏见地对待儿童。在排队活动中,谁站队头谁站队末,不应全由教师说了算,应给予儿童自主决策的机会和权利,让儿童自己来决定,从而在教育当中逐步学会尊重儿童、顺应儿童和推动儿童发展。

二是要落实有效的课程观。一日活动皆课程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要贯穿于班级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美国教师在组织排队时让幼儿通过辨识形状、颜色、数量等内容选择站位,通过律动、儿歌等方式保持队伍行进的秩序,特别是让幼儿轮流担任班级值日生,在排队活动中为全班做好服务,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这都是非常好的课程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是践行适宜的大教育观。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教师不只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去观察了解儿童,也应是一名教育研究者,能够去研究儿童的需求,能够反思自身的专业成长。在本研究当中,中国研究对象全程非常支持、配合,但是对于研究者为什么开展这项研究、为什么访谈这些问题,没有人提出询问和质疑,更对研究没有提出建议;而美国研究对象在跟班观察和访谈中都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对本项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就是一种大教育观的体现。期待我国幼儿教师既从微观角度了解自己的工作,也能从宏观视角以及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建构起大教育观。

猜你喜欢

排队幼儿教师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怎样排队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