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角色冲突与调试

2019-07-30肖珊李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高职学生现代学徒制

肖珊 李伟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育人体制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学徒两个角色,面临角色间和角色内的双重冲突。文章认为,传统观念的固化,上层政策的缺位,校企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学生产生角色冲突的主要因素,可从加强自身价值认知、完善国家制度设计、完善校企管理方法等方面开展工作,帮助高职学生做好角色冲突的调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角色冲突;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247-02

自国务院2014年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各地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已如火如荼开展。然而,由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具有“在校生”与“企业学徒”的双重角色,当不同角色对个体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取得一致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个体行为与决策。分析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角色冲突,对于破解因角色认同、角色定位等问题带来的学生成长阻碍有重要作用。

一、角色冲突表现

“角色冲突”指因不相容的期望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现象[1]。因培养方式的特殊性,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常常因在不同角色间游弋而产生角色冲突,即使面对同一角色,也会因为不同的行为期望和角色规范,或是自身理想角色的期待与现实角色行为之间的不同而产生角色内冲突[2]。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角色间冲突。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在校生—学徒”角色转变不是分两个阶段先后进行的,而是发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先进入学校学习,然后逐步过渡到工作阶段,毕业时,学生完成学业,告别在校生角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员工[3]。因此,学生往往需要在学校和企业间流动,学习场域的变化也带来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角色改变。初入学校,学校育人为第一要务的,让他们与一般高职学生无异:在同侪群体、师生关系的包围下,关注学校生活、考试分数等话题,生活重心落在学校。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进入企业。不同于学校对学生的呵护,企业的营利性质决定学徒与企业间的雇佣关系。高职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必须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和办事准则,从事企业生产活动。此时,学生为扮演好学徒角色,不得不尝试将在校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学徒角色,以在企业规则、师徒关系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平衡。

2.角色内冲突。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生角色内冲突主要表现在同一角色在价值观念和角色期望间的冲突。一方面,传统认知中的“高级人才”往往与脑力劳动者挂钩,而我国职业院校对高职学生的培养大多是类似“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这一定位与“高级脑力劳动者”有所区别,这让作为在校学生角色的高职生在他人期待和自身定位间产生平衡的两难;另一方面,作为学徒,要处理好技能的学习,还要满足企业盈利的需求。但学生学徒往往以学习技能为自身第一要义,要做到为企业盈利,对从学校进入企业,在技术上还十分生疏的学徒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在学徒这一角色中,高职生面临自身对技能习得的渴望和企业期待之间的冲突,影响着他们技能习得的进度和成效。总之,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即使在同一角色,也面临他人或社会期待与自身行为或价值观念冲突的情况,成为影响高职生合理定位自身角色的阻碍。

二、影响因素分析

1.传统轻技术、重脑力劳动观念的固化。高职学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即是“大学生”身份。大学生在传统观念中往往与“受高等教育”、“成为高知识后备人群”“摆脱体力劳动”等挂钩,这种对大学生进入社会阶层“顶层”的期盼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需要从企业最“底层”的学徒做起这一现实形成鲜明反差。并且,对于“学徒”这一概念,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不高,表现在学生对就业前景的高期望值与现实企业具有较大差距,甚至很多家长认为学徒低人一等[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给学生心理带来落差,让学生在在校大学生与企业学徒角色的转换中出现冲突。

2.上层制度对学徒身份、校企育人责任缺乏明确规定。作为一项自上而下推动的职业院校育人模式改革,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政策尚不完善。特别是国家尚未对高职生的学徒身份予以确认,对涉及学生学徒的工伤保险、福利待遇等还没有明确标准。企业方面,国家在倡导现代学徒制的同时,尚未完善对企业在减税、财政支出方面的经济补偿,让企业利益受到影响,导致企业培养学徒的兴趣不高,学徒对自身的角色认同度下降。

3.校企双方缺乏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現代学徒制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不同的场域进行育人活动。由于校企间在人员管理、学习环境、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学生,两者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生涯教育,企业则注重生产与效益[4]。若二者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和衔接机制,环境之间的巨大落差难免带来对生活的不适应,让高职学生产生角色失调。

三、角色调试建议

1.增强自我价值认知,合理定位,提高环境承受能力。当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已映射出技能人才迎来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展示着自身价值。因此,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要摒弃“学徒低人一等”的观点,增强自我价值认知,从对知识、技能的踏实学习做起,积极了解学校和企业状况,充分融入学校与企业的学习工作,在不同场域转换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妥善处理角色矛盾与冲突。

2.完善国家制度设计,明确校企关系,保障学徒权益。现代学徒制的深入有效推进,有赖于国家制度设计的完善。通过设立标准,明确企业进入资质,规定企业参与学校育人的范围、界限,通过税收减免等减轻企业育人负担,通过补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徒薪酬福利、工伤保险等利益,让学校的办学热情能够得到持续,企业育人责任得到发挥,学生的成人成才得到保障。

3.完善学生管理方法,加强校企沟通,搭建合作管理平台。面对在校生和学徒角色的双重化,学校和企业需要按照不同的角色对学生(学徒)实施相应的管理与引导。特别是学校,作为大多数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起点,一方面应该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让学生充分了解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机制;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对接企业,与企业共同制订校企双方管理方案,让学生在不同场域下的角色得到合理界定与尊重,让学生因角色冲突造成的困扰得到及时帮助,让合理的校企分工管理模式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学生权利[5]。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贺兰,函锦标.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时期教师多元角色的冲突与调试——基于角色理论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10):89-94.

[3]王绍飞,等.现代学徒制中各方角色和关系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5)32:92-96.

[4]吕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转变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20):39:6-10.

[5]陈荣荣.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异化与调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16-119.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高职学生现代学徒制
声音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