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干部诚信生活现状与思考

2019-07-30江申胡雪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现状调查

江申 胡雪莹

摘要:诚信原本就是一种生活,构筑大学校园诚信生活离不开高校学生干部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调查高校学生干部诚信生活的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诚信生活;现状调查;教育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218-02

诚信起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形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研究诚信问题应从生活视角出发。[1]高校学生干部(以下文中简称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榜样,具有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起示范引领作用。构筑学生干部诚信的生活方式,对高校诚信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结合前人研究[1,2],从诚信生活认知、行为维度和生活维度(日常生活、制度生活)自制问卷《高校学生干部诚信生活现状调查问卷》,对丽水学院各级各类学生干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1份,有效率为94.1%。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与分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5点式计分,对诚信水平按低到高分别计“1,2,3,4,5”分。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总体现状描述分析

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总体得分为4.19分,整体状况较好。从诚信生活认知和行为看,认知高于行为;从日常生活和制度生活上看,制度生活诚信生活状况高于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内容上看,日常交往诚信水平最高,消费生活其次,闲暇生活最低。从制度生活内容上看,学业诚信最高,其次是规则遵守,工作诚信最低。(见表1)

(二)不同群体学生干部诚信生活差异分析

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运用mann-whitney与kruskal-wallis两种检验方式,从性别、年龄等方面分析不同群体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水平差异,当渐进显著性(sig值)<0.05时为差异显著。

在性别差异上,女生诚信生活总体、诚信生活认知、行为等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男生。(见表2);在年龄差异上,“95”后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总体上水平最高,“00后”其次,“90后”最低。但在学业诚信维度上,年龄越小,学业诚信度越高。(见表2)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的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水平越低。(见表3)

担任年限仅在日常交往诚信差异显著(sig值为0.012),担任1—2年的日常交往诚信度最高(4.45±0.65),其次为2—3年的(4.33±0.67),再次为3年以上的(4.39±0.75),最后为担任1年以内的(4.29±0.77).在担任数量也仅在日常交往诚信上差异显著(sig值为0.017)。由高到低分别是:担任3个及以上(4.46±0.66)、2个(4.41±0.68)、1个(4.30±0.76)。担任数量越多,日常交往诚信度越高。

三、讨论与建议

(一)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总体较好,但知行脱节、制度生活诚信高于日常生活诚信

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总体状况较好,但认知好于行为状况,制度生活诚信好于日常生活诚信状况,工作诚信和闲暇生活诚信状况相对最差。诚信知行脱节一方面与行为比认知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与我国诚信教育重知轻行的传统有关。我们在“重知”主义的路线上滑行距离过远,需要添加“重行”张力予以拉回。[3]日常生活是一个凭借重复性实践和重复性思维而运行,具有经验化、自在化的特征。[4]缺乏制度生活中规则的约束,学生干部在日常生活诚信状况相对较低,尤其体现在闲暇生活中。当前大学生闲暇生活最主要的是网络生活,虚拟网络缺乏规则的约束,大量不诚信的信息诱发学生干部不诚信行为。调查中,有28%的学生干部在网络中有过不正当刷票行为。面对网络谣言,仅42.3%的学生干部能主动发声。工作诚信状况最差,这与当前大学生务实性的价值取向有关。有45.7%的学生为了找工作需要,所以加入学生干部队伍,近一半的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利益面前,会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二)不同群体学生干部诚信生活状况不平衡

性別、年龄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水平影响最大。由于环境、教育、性格上的差异,女生更早接触社会,对道德规范的认同相对较高,诚信水平更高。“95后”学生干部诚信生活水平最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干部有一段时间的学生干部的经历,责任、规矩意识较强。大一学生干部主要以“00后”为主体,担任干部时间较短,处于大学适应期,学生干部角色理解不深。但他们学习压力较小,能平衡工作和学习,学业诚信水平更高。“90后”学生干部主要以毕业班为主,就业中接触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环境,诚信生活状况相对较差。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的学生干部诚信生活状况越差。经济状况越差的学生干部自尊心相对较低。自尊水平越低,对诚信价值认同越低,诚信状况越差。学生干部担任的数量和年限仅在日常交往诚信上差异显著。担任年限越长,责任心越强,认可度相对越高,诚信水平越高。不是担任的数量越多越好,以1—2个数量为宜,能平衡工作和学习生活。

(三)从生活视角出发加强学生干部诚信教育,构筑学生干部诚信生活

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只有在社会生活中,现实的伦理才会鲜活起来。[5]诚信是一种生活,只有在日常生活和制度生活中融入诚信,才能内化诚信价值。具体而言,应挖掘日常生活中日常闲暇、日常交往和日常消费中诚信资源。尤其是日常闲暇,应充分利用学生干部闲暇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闲暇德育活动,如读书会、欣赏高雅艺术等,将诚信融入到日常闲暇中,让学生干部感受到闲暇时间的宝贵,改变放任自流的状态和“无处不网、无网不在”的现状,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6]在制度生活中,通过大力加强高校共青团改革,完善学生干部的遴选、培养和考核制度。通过“青马工程”、“诚信档案袋”等制度,加强学生干部职责和规矩意识教育,让学生干部回归初心,在服务和奉献中提高内在的修养,把真诚、守信的价值内化于心,形成诚信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参考文献:

[1]江申.小学生生活诚信的现状、问题及教育应对[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2]傅建明.小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240.

[3]刘伟.诚信知行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干预[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148.

[4]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龙柏林.道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J].伦理学研究,2003,(9):83.

[6]刘胜良,张百顺.高校闲暇德育有效性研究[J].教育评论,2010,(4):7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干部现状调查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