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19-07-30张芳余洁琪冯嘉谊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张芳 余洁琪 冯嘉谊

摘要:构建“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本次调查以佛山市现代学徒制学生为主,通过问卷的方法对在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困境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出现的种种现状和现实困境;由此可知,在社会大思政学习格局的确定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必须同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大思政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拥有匠心的准工匠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048-02

“工匠精神”对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巨大。如今,随着社会大思政格局的确定,引起了各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培养的反思。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方式开启了现代工匠培育新模式,学校应积极探索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育人格局”,通过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切实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当前现状

本次调查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生采取简单非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有79人参与,问卷有效率100%。由于有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参与,使得本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更具有代表性。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工匠型人才社会的需求状况和高职院校、企业如何对匠人的培养。

1.工匠精神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同主体构建不同的学习方式。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专业课课堂、校园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企业应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和企业文化,打造特色学习方式,让现代学徒制学生在企业学好本领的同时,学习工匠精神。学校也应积极探索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格局,与企业深度合作,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培育综合素质人才。

2.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吸收。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责,对推动社会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吸收,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有内涵的校园。

3.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有规范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徒制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与学习中,企业文化的育人作用不可忽视。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于学生有了约束作用,才能保证工作与学习的更好运行;规范好学生的行为,才能有利于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水平。

二、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困境

在大思政视野下,对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存在一些困境。学生在思政课教育中高校教师传授知识落后、企业分配时间未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如何解决培育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1.高职院校教师传授相关的知识应做到与时俱进。老师是学生在校接受知识的传授者,应随时关注时代知识的变更,改进自己的传授方式和知识。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敬业、专注、热爱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具备的职业道德是一致的。现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待改善,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传授知识。高职院校也应该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更加实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2.企业应把握好学生学习工作的时间的合理分配。现阶段现代学徒制还处于试点阶段,企业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缺乏一定经验,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企业应总结经验,了解学生学习所需,规划好学习工作时间,让员工自我提升,不断进取,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学生也应积极把需求反馈给企业,把握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技能。

3.企业应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调。企业与学校加强合作,协同育人,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之间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二者缺乏有效的信息互动。积极寻找有效沟通的方法,提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交流,课程设置协调好,培养综合性人才。

三、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当前大思政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得到重视,使得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质量时,也应在教学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以教育为根本,树立创新工匠理念,培养工匠型人才;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创新活动来提升自己,做一名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1.学生层面;牢记匠心为原动力,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1)学生应重點把握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所举办的活动,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在人文活动中积极参与,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身的能力,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2)学生应牢记初心和涵养匠心。牢记初心,涵养匠心,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工作中。将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应牢记初心,涵养“匠心”为原动力,匠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专业,促进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学生自我的提升。

2.学校层面:积极改进教育方式,开展主题的教学实践。(1)学校应创新工匠精神培育方式。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创新,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工匠精神。推进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建立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吸收与理解,让学生领悟到工匠精神的内涵。(2)建设主题长廊与校园文化结合。把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可以使工匠精神更好地让学生吸收与理解。要想把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更好的结合,首先要建立学校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学生可以在课后或课余活动中通过“文化长廊”感受校园文化环境,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伟大,提高对自身的要求。

3.企业层面:注重企业文化熏陶,多方面培育学生工匠精神。(1)企业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有41.77%的学生认为企业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中,应了解企业文化。把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运用“以师带徒”的育人模式,使学生的技术和精神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一批高级匠人。(2)企业应注意学生时间的合理安排。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时间安排,合理规划好现代学徒制学生的工作、学习时间。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应该在时间安排上改进,更加灵活。注重企业的专业化人才培养,融入企业自己的特点和文化,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培养,让学生自我学习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艳军.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德育工作的SWOT分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报,2014,(1).

[2]邓庆宁.发挥基础作用优化布局结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3]张荣.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3)

[4]隋延亭.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4).

[5]李国兰,高军.现代学徒制视阈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业通讯,2016,(5).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