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网络下创新农业科普服务模式研究——以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为例

2019-07-25王冠玉温玉环温国泉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视频点播科普志愿者

王冠玉,温玉环,韦 幂,温国泉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南宁 530007)

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移动网络在创新科普服务模式,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认识、分析和判断的方式不断改变、优化[1]。以“低头族”为目标人群,改革传统的科普途径,探讨手机移动端的APP、微信微博(以下简称“双V”)等新媒体的科普网络设计,对创新农业科普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农业科普网站、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动漫视频与文本结合、手机移动端站点设计、匹配型农业科普社区志愿者服务等5种农业科普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新环境下农业科普教育发挥最大作用的有效途径。

1 移动网络下科普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开辟的“互联网+科普”是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和里程碑[2],它改变了传统传播方式如报纸、图书、电视、展板、传单等单一、枯燥的宣讲方式,变得更加人性化、趣味性、大众化,贴近人们的实际需要[3]。随着移动4G网络的普遍运用和5G时代的到来,不同层次智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不仅仅局限于年轻人,中老年用户也呈上升趋势[4]。现在人们获取信息不会花大块的时间听讲座、看图书、逛科技馆,而是利用饭后或者中午休息时间刷朋友圈,关注公众号,看视频评论,线上互动倒成了常态[5]。人们学习时间更加自由灵活,主要是利用“碎片化”时间看手机[6]。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人们关注的科普教育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创新农业科普服务模式,将新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科普服务迫在眉睫。

2 农业科普创新服务模式

2.1 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网站

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网站主要是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农科院信息所”)、广西科普示范基地,组织农作物、动植物、科普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管理等领域专家,以广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蔬菜、动物养殖、健康养生、生态农业、科普问答等内容板块为核心,全面收集、整理和整合相关的科普资源库,具有广西亚热带特色。网站以广大公众尤其是农民种植户、养殖户为主要科普对象,将现场讲座与新媒体工具相结合,动漫视频具有视觉效果,非动漫文档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解决生产实践上的问题。可以让农民群众快速掌握农作物高效种植、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家禽生态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和急救措施,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网站突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农业科技热点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绿色有机农业、脱水蔬菜、生态养殖、克隆动物、农业生态系统里的食物链关系、生物杀虫剂、有效间种套种、太空蔬菜、微生物饲料、植物相克相生作用等,将农业科普大众化,引领科普工作创新发展。

2.2 社区信息服务平台

微信微博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社交软件,为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提供了广阔的服务平台。大部分“低头族”都有刷朋友圈的习惯,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之余业务学习时间长,没有完整或者大块的时间再去了解科普知识,只能用零碎的时间通过微信微博获取信息,觉得好就转发,在朋友圈看动态、点赞、评论。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互动,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设立了微博和微信信息服务平台。根据大部分人想知道、想了解、想关心、想学习等兴趣而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和发表信息,并且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润色完善,避免长篇大论和枯燥的学术内容影响人们阅读的积极性。经过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再加工,将枯燥、晦涩难懂的农业科普知识分解成了若干个较小的知识点,并通过小课件、微服务或者小视频供大众阅读和评论,以提高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当代社会获取信息节奏很快,通过“碎片化”的手段把“大分量”农业科普知识切碎成“小剂量”传递给公众,融入其日常生活,为读者提供了有趣味、有含金量和有营养的“零食”,使之有“馋嘴的感觉”,但不至于“太饱而不消化”。截至2018年12月15日,“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微博发布农业科普相关信息430余条,微博粉丝25 600余人,重点展示了科普专题活动和社区示范等工作。“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233篇,微信关注总人数22 100余人,微信公众号每周不定期更新,内容主要为老百姓关心的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科普知识,如食品安全问题,更有“头条新闻”“今天吃什么”“辟谣”等固定栏目[7]。

2.3 动漫视频与文本结合

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网站改变传统的电子文档和纸质展板宣教的模式,采用动漫视频和文本相结合的方法来吸引读者,有利于农业科普的传播。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网站主要由信息发布与视频点播两大主要功能组成,农业技术人员、社区居民、广大“低头族”是网站的服务对象。网站内采用B/S结构进行视频点播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的发布主要以图文与专题介绍的形式展现。视频点播部分主要由3部分构成:流媒体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视频点播系统的核心是流媒体服务器,主要响应用户点播请求及点播过程中的动态交互过程,为用户提供稳定的视频流等(图1)。网站分为科普新闻、科普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活动、视频点播以及科普专题五大栏目。除视频点播栏目外,其他均为信息类栏目,主要功能以发布图文为主,而科普专题栏目主要以专题单页与文章列表混合搭配的形式进行设计,页面内容展现更为丰富。视频点播系统主要由视频点播浏览系统和视频点播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视频信息显示模块主要由视频相关信息和视频内容描述构成;主页中最新视频列表模块主要以大幅视频截图与标题的形式显示最新的4条视频信息;视频点播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视频进行删除、增加、修改等功能。此外,网站还提供整站搜索功能,可以方便地搜索到用户需要的文章与视频信息。网站精选了一批突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农业科技热点问题的动漫视频,如无公害农业与有机食品、太空蔬菜、辐射育种、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大棚蔬菜、害虫与天敌、漂浮栽培、植物激素应用等,在农业科普社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受到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

图1 视频点播系统的实现路径

2.4 手机移动端站点设计

虽然有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查找科普内容还需要搜素关键词,不是特别方便和直观[8]。网站开发了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网站(APP),把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的科普内容和海量资源以APP形式展示出来,大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方便快捷、随时随地访问科普内容,如乘坐地铁期间、工作之余、吃饭空隙、乘坐公交期间等各种“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6]。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手机移动端网站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能够调整使其适应各种品牌、型号和分辨率的手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9]。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手机移动端站点采取响应式网页设计的理念,实现了一套网页资源适配各种智能终端,通过“移动站点+微信”的方式实现了移动端科普,极大程度地方便了民众特别是“低头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访问网站,获取最前沿的农业科普信息,更好地掌握农业相关资讯。

2.5 匹配型农业科普社区志愿者服务

科普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知识和才能,参加公益性科普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而提供志愿服务的注册人员。社区农业科普志愿者是掌握一定农业专业科技知识的农业院校学生、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等。农业科普志愿者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农业科学知识,还需要在开展科普活动的过程中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因此,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开展者,广西农科院信息所项目组不应仅着眼于志愿者知识的专业性,还需要考量志愿者的沟通能力、知识普及能力及组织通俗易懂的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广西农科院信息所项目组对志愿者服务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匹配型农业科普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

匹配型农业科普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就是在开展志愿活动时,不再按照平常的“一群志愿者同时服务一群居民”的方式,而是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居民所倾向的不同志愿者服务特点和风格(如所学专业、年龄段、主动传授知识型或问答型等),然后对志愿者进行分组、培训,在服务过程中,居民可选择自身偏好的科普交流对象和沟通方式,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和学习。通过调动居民的选择性,能削弱科普活动单方面输出的弱点,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使其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相对枯燥的农业科学知识。广西农科院信息所项目组招募、培养农业院校学生、农业技术人员成为农业科普志愿者共计16人,累计参加农业科普志愿者活动共32人次,致力于宣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普志愿者专业能力及服务能力,需要着力加强科普志愿者组织建设。一是积极吸纳农业知名专家学者进入科普志愿者专家服务团,并组织和支持志愿者参加各类科普咨询、报告、讲座等科普服务活动;二是搭建农业科普志愿者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平台,明确不同居民交流沟通模式和接受科普方式的偏好,建设围绕农业领域重点工作科学普及,提高科普志愿服务的层次;三是聘请农业专家学者举办学术科普报告,提升科普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3 小结

基于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农业科普服务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展板和讲座宣教模式,在表现形式、传播方式、设计理念、信息库存量等方面发生了数量和质量的飞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0]。交互性是新型农业科普途径的重要特征[11]。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科普内容上的创新。构建、普及推广具有广西农业特色的以传递农业科普知识为主题的农业科普信息资源网。②科普形式上的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网站,进一步提升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科普知识的展示,以动漫、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视觉效果,凸显农业科普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实用性。③科普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时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服务平台、手机移动终端APP等方式及传统的图书、报纸方式及公众进行双向交流,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增强科普交互性[12]。④匹配型科普志愿者服务模式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科普队伍,为农业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普网站、手机移动终端APP、双V、公众平台在科普内容的传播上更灵活便捷,更能适应“电脑族”“上班族”“低头族”类人群获取其感兴趣的科普内容,实现广大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视频点播科普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科普达人养成记
我是小小志愿者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流媒体的视频点播系统在微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网络视频点播系统
基于Web的流媒体视频点播系统在校园网络中的运用
在线视频点播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