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研性听评课要点探究

2019-07-22付雪莲

江西教育C 2019年6期
关键词:预设教研师生

付雪莲

李海林教授曾将听评课分为三种:学术性听评课、考核性听评课和教研性听评课。就一线教研员而言,接触最多的是教研性听评课,且其实践性、迫切性和重要性都摆在工作的首位。那么,就小学语文教研性听评课来说,其要点是什么呢?

一、观教学内容,评目标是否达到

察其根本,寻其源头,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听一节课,我们主要观察执教者在教什么,包括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是教“课程的语文”还是“教师的语文”,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等。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李维鼎先生也曾说:“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 这充分说明,语文的学习先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文本内容,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再回到文本形式,进行语用学习。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由“言”得“意”,再由“意”悟“言”的过程。然而,以内容理解為主的阅读教学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对此,听课者首先要站在语用的角度审视课堂,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课程目标是否达到;评判教者是否有一双慧眼,能敏锐地发现教材中的语用元素,将语言建构与运用科学化、合理化、常规化。

二、观教学方法,评方法是否恰当

古语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而这就关乎到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法有很多,那么是否要全盘照搬呢?当然不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学要求教者挖掘教材的语用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关注师生的双边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生本对话的同时,锻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年段感、文体感、语用感 “三感”融合,使语文教学真正落地。

三、观学生反应,评学生成长

关于评课,时下常见到的一句话是:“一堂好课要能看见学生小手常举,小眼发亮,小口常开,小脸通红。”这话不无道理。薛法根老师也曾说过:“一堂好课要能看到学生成长的过程,要让他们经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

记得有一回在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活动,窦桂梅老师的一堂课令人大开眼界。她执教的是一篇短篇小说。对小学生来说,理解小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初读环节,这些初次见面的学生,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怯生生地提了二十几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四十分钟内,窦老师的课堂围绕这二十几个问题展开,体现了一位“大家”的“大举措、大手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每个问题,老师居然记得是哪位学生提出的,她用一句话瞬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戴眼镜的小男孩,我记得这个问题是你最先发现的哟,现在你明白了吗?”她的这一招奇迹般地促动了孩子们,使他们兴趣大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二十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全部得到了解答,颇有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之感。大家感叹,原来,长篇幅文本可以这样教!这堂课,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投入,给大家呈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本真课堂、能够看见学生成长的本色课堂。

教研员在听课、评课时,从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学生的成长入手,能够反观教者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观预设与生成,评教学机智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之两翼,它们独立又谋求统一。

记得有回送教下乡,笔者执教四年级的《母爱》。在课件里播放老牛被主人鞭打得“哞哞”叫的声音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说实话,这一阵大笑把我给搞懵了。静默了两秒钟,主意有了。我神情凝重,注视着笑得最爽朗的孩子说:“孩子们哪,当别人面临苦难,你的笑声是最大的残忍,即使不能伸出援手,保持沉默也是一种善良。”学生愣住了,随即满含歉疚地低下了头,开始真正深入文本,主动走入角色内心,体悟文本的情感。这可能就是教学机智散发的魅力吧。

如果说教学预设是对教材的尊重,那么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课堂的尊重,它是师生思维的碰撞点、情感的激发点,它能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通过内化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建构与运用语言,发展与提升思维。

站在教研一线,观课评课所需关注的还有很多,如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等,一切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任何教学事件都是评课的资源,需要我们在沉思、摸索的同时,追本溯源求真意,刨根问底悟贯通。□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预设教研师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