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7-22丘淑环苏嘉怡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阻塞性满意度

丘淑环 苏嘉怡 杨 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 510000

预防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是目前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治疗的一个目标,使患者残损的肺功能在最大限度上得以恢复,使生活质量提高[1]。有关文献报道称,现代西医康复训练与中医康复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可谓各有优势,前者能使症状在短时间内缓解,后者可使机体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生活质量[2-3]。本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COPD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男26例,女12例;慢阻肺病史1~16年,平均病史(6.3±0.8)年;本次发病时间1~13h,平均发病时间(4.5±0.7)h;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0.4±6.2)岁;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慢阻肺病史1~18年,平均病史(6.5±0.7)年;本次发病时间1~15h,平均发病时间(4.7±0.6)h;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0.2±6.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1) 组建专门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服务小组:主要成员包括责任组长、护士长、护理人员,具体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培训与训练:通过集体讲座和个人指导相结合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训练,定期组织进行理论讲座,并充分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整个过程中由责任组长负责进行培训和监督。(3)康复训练:①弓步呼吸康复训练:嘱咐患者面朝前方,出拳的同时配合吸气,在收拳还原时进行呼气,每天进行1次训练,每次训练重复进行10次,在两脚交替跨步状态下进行;②令患者保持自然站立状态,两腿并拢的同时进行吸气运动训练,与此同时将双臂尽可能举起,在呼气的同时再将双臂放下,每天进行15次训练;③令患者保持盘坐状,双手自然平放在膝盖上面,以缓慢的速度进行吸气,直至到肺部达到呼吸极限,随后进行屏气,并每天尝试进行训练,屏气时间要尽可能的延长,每天进行15次训练;④缩唇呼吸训练:以缩唇的方式进行呼气,每天进行15次训练;⑤ 膈肌呼吸训练:保持半坐位状,双手自然叠放在剑突下腹部的位置,通过鼻进行吸气,直至腹部有明显的凸起,然后经口进行呼气,直至腹部完全不能凹陷为止,每天坚持进行15次训练;⑥ 肢体功能训练:对上下肢进行活动能力训练,胸廓扩张训练要同步进行,每天坚持进行15次。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2)对比护理满意度;(3)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4)慢阻肺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

1.4 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共分为5个项目,每项20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高[4]。量表的5个项目分别为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角色、情绪职能、其他。满意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结束后,按照不记名打分的方式,采用满分为100分的问卷,对满意度进行调查,遵照以下标准,满意:≥80分,基本满意:<80分且≥60分,不满意:<60分[5]。

2 结果

2.1 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FVC、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注:t1、P1为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观察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t、P为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9%和9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42,P<0.05。

2.3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仅有2例(5.3%),少于对照组的8例(21.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慢阻肺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被简称为慢阻肺,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进行性慢性疾病,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所有患者病死原因中居第4位[6]。不完全可逆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属于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后还会伴随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骨骼肌萎缩等情况,临床致残率水平较高;且在急性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呼吸衰竭等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7-9]。

病情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部功能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护理的过程中,将膈肌训练加入其中,可以将恶性循环模式打断[10]。同时,呼吸康复训练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呼吸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而且对四肢进行了适当的锻炼,同时还实施了腹式呼吸重建,使患者的肺收缩性得到显著性提升,从而达到改善肺泡通气功能的治疗和干预目的[11]。进而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得到显著缓解,使肺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使运动的耐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得以提高[12]。

本文中,接受呼吸康复训练护理的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肺功能、生活质量、恢复时间等指标的改善效果也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呼吸康复训练护理的必要性、优势性、安全性,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将该护理模式作为常规护理的一部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加理想的控制,使其转归更加理想。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呼吸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大幅度改善肺部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缩短病情恢复和临床治疗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阻塞性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