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痰热清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小儿疗效及对心肌酶谱、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9-07-22崔红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口病干扰素抗病毒

崔红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儿科 154002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对于症状较为严重患儿还可诱发心肌炎、脑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故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患儿多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能够起到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痰热清属于中药注射剂,具有化痰、清热解毒之效[2]。为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本文将干扰素与痰热清联合用于治疗手足口病患儿,且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3.99±0.71)岁;病程5~8d,平均病程(6.72±0.43)d。对照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3.98±0.74)岁;病程5~9d,平均病程(6.78±0.41)d。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儿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肠道细菌检测确诊;(2)首次就诊患儿;(3)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厌食、口痛等症状。 排除标准:(1)存在脑病及脑炎史患儿;(2)并发先天性心脏病、肝肾疾病患儿;(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合并内脏损伤,癫痫等神经功能异常患儿。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降温、止惊、镇静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25~50万IU重组人干扰素α-2b(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S20060089)治疗,将其加入2ml生理盐水中进行雾化吸入,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上加以0.3~0.5ml/(kg·d)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治疗,将其与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周。

1.4 评价指标 (1)于治疗1周后在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3ml肘静脉血,并使用LX-20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进行检测对比;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肌钙蛋白I(cTnI)。(2)根据患儿体温、皮疹等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比,其中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消失为显效;发热症状好转,体温下降至少1℃,皮疹、流涎减少、口腔溃疡减轻,且无新鲜皮疹出现为有效;仍伴有发热症状,皮疹无减少甚至增多,口腔溃疡、流涎症状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 心肌酶谱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对比

2.2 血清细胞因子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2.3 临床疗效 经治疗后,观察组45例患儿中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56%(34/4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07<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与肠道病毒感染有较大相关性,常发于学龄前儿童,若得不到治疗,可随病情蔓延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引发不良后遗症,进而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该疾病具有较强传播性与感染性,故需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措施以尽快帮助患儿改善症状,促进疾病好转[3]。

当出现肠道病毒感染时,可导致心肌酶产生一过性改变,并引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上升,故在临床治疗中,应以改善心肌酶谱水平,抑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为主,从而加快病情恢复[4]。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心肌酶谱、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表明痰热清联合干扰素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可产生显著应用效果,利于促进血清心肌酶谱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干扰素能够对蛋白质及病毒DNA、RNA合成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可诱导淋巴因子的产生以杀灭病毒,从而有效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方式具有操作便捷、无创等优势,更易于患儿接受,但可引发寒战、食欲下降、疲劳等不良反应,故整体疗效不佳[5]。祖国医学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温病”范畴,多由疫毒时邪、心火炽盛、内伤温热蕴结所致,故治疗常以化痰、抗病毒、解热为主。本文所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药物组成中山羊角、熊胆粉具有镇静、抗病毒、抗炎、解热之效;连翘能够疏风散结、清热解毒;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等功效,且利于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作用,诸药联合使用可共奏抗病毒、抗惊厥、解热之功。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以干扰素治疗可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利于减轻患者各相关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使用更具安全及可靠性[6]。

综上所述,痰热清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能够在改善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的同时,有效降低其机体炎性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口病干扰素抗病毒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