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2019-07-22冯能卓何京伟梁其炎关文峰黄亦欣覃文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根治性浸润性膀胱癌

冯能卓 何京伟 梁其炎 关文峰 黄亦欣 覃文超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泌尿外二科 529500

膀胱癌是指于膀胱黏膜上发生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据约30%[1],临床对于此类疾病首要选择治疗方式即外科手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影响膀胱功能等诸多不足之处,单纯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不佳,仍存在较高复发转移率[2]。新化疗治疗方式是近几年来医学界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重要研究结果,能够通过联合用药方式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近远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由计算机编号,按照单双数法分为观察组(n=69)与对照组(n=69)。对照组69例,男50例,女19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3.46±8.02)岁。观察组69例,男48例,女21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3.61±7.9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给予患者硬脑膜麻醉或者气管插管麻醉。具体为:采用好克内窥镜套件(激光手件),连接德国Storz光源及监视系统,经操作孔置入1470nm激光光纤,激光功率60~80W,利用光纤头部红色瞄准光电进行定位操作,使用汽化切割功能于肿瘤基底部切除大块瘤体,冲洗膀胱,将冲洗出的组织作为病理标本。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实施左右以及上下刷状扫描,沿肿瘤表面逐渐汽化过渡至膀胱外脂肪层,对肿瘤周围黏膜层进行汽化扫描。术中注意及时观察了解汽化深度,分辨组织层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辅助化疗,具体为:在患者局麻状态下选取近肿瘤单侧股动脉近路,使用F5号导管对患者行盆腔动脉造影。之后使用超选择性插管通过双侧髂内动脉直达肿瘤区,给予患者丝裂霉素(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86)、吉西他滨(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94)、顺铂(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41)三联用药方案。于化疗1、8d实施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mg/m2;于化疗起每隔2~3d连续静脉滴注顺铂,50~100mg/m2;每周1~2次静脉注射丝裂霉素,10~30mg/次。在完成以上工作后,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实施栓塞。在14d后采用B超以及膀胱镜进行检查,根据肿瘤大小进行进一步检查。完成以上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实施膀胱切除手术治疗。

对照组及观察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化疗,应用吡柔比星30mg溶于4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注入膀胱,保留1h。1次/周,连续8周;后维持膀胱灌注每月1次,连续10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生存率、转移率、疾病复发率。通过电话、网络或者登门随访统计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2)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愈合时间。(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75分)、角色功能(75分)、认知功能(75分)、情感功能(75分)、社会功能(75分)、总健康状况(75分)6个维度,得分与患者生存质量呈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率、转移率、疾病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5年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转移率、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率、转移率、疾病复发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与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与愈合时间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自20世纪60年来以来,临床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治疗主要依据全膀胱切除术为金标准,但长期以来,并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中有40%在2年内发生转移,5年内生存率仅达55%~68%。且传统辅助化疗在临床中并未体现出明显效果。多位学者均证明传统辅助化疗疗效中普遍存在缺陷[3]。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治疗的深入研究,近几年来,临床逐渐将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作为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方式。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本身即具有安全性,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操作更为简单,患者术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普遍认可[4]。且该种治疗方式能够保护患者正常膀胱功能,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对患者性功能产生影响。我国化疗药物以及周期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完善,新辅助化疗已经逐渐成为临床辅助改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重要治疗方法。通过新辅助化疗中高浓度药物对患者膀胱内肿瘤产生抑制作用,损坏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形成,阻滞膀胱黏膜下肌层以及膀胱内癌细胞进一步分化,也可直接杀死部分肿瘤细胞,已经逐渐发展为治疗膀胱癌的新的契机。本文采用丝裂霉素、吉西他滨以及顺铂联合用药对其进行治疗,其中丝裂霉素属于细胞周期循环中非特异性药物,对于周期循环中G1期、S期具有高度敏感,对于G2期敏感性不强;吉西他滨作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于肿瘤细胞合成期发挥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阻滞G1期向S期进展过程[5];顺铂同样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可对癌细胞DNA复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损伤破坏癌细胞细胞膜结构,具有广谱抗癌作用。由于髂内动脉是膀胱癌主要供血动脉,因此通过灌注以上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能够直接在短时间内损害癌细胞酶系统,阻滞癌细胞蛋白质的形成,减少肿瘤间质之间血管连接,影响肿瘤供血,促使肿瘤坏死,实现治疗效果。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5年观察组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可通过加强药物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间,告知患者定期复查,谨遵医嘱服药,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正常生活与工作。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近远期效果可观,安全可靠,但考虑到外因与自身因素等条件限制,本文样本选取数据以及时间均具有一定限制,随访时间不长,临床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仍需要多中心多机构设置随机对照对其实际应用价值进行探索评估。

猜你喜欢

根治性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浸润性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与MSCT特征变化分析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