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

2019-07-22陈旭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司汀天麻黏度

陈旭辉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眩晕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出对自身或四周事物产生旋转感知障碍,其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疾病、周边神经疾病、基础疾病等有关,且具有反复发作、发病率高、起病急等特点,发病后通常伴随着脸色苍白、恶心呕吐、闭目难立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为了及时改善患者眩晕症状,保证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合理选用治疗药物和联用方案,而天麻素、倍他司汀是近几年临床治疗眩晕症常用两种药物[1]。本文选取100例眩晕症患者,分析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疗效,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9月纳入的眩晕症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双盲分为常规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所有患者病情检验符合眩晕症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过敏、脏器功能障碍者[3];病程2个月~1年,平均病程(7.46±0.08)个月;其中男女比例为3∶2;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3.58±5.13)岁。两组间在眩晕症状、病因、眩晕程度等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常规治疗,即提供维生素B6、维生素C、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等,常规组基于此实行天麻素治疗,主要内容:为患者提供天麻素注射液(生产厂家: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653),即在250ml的生理盐水中添加天麻素注射液0.6g,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干预组实行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具体内容:天麻素治疗与常规组相同,倍他司汀治疗:给予患者倍他司汀片(生产厂家:中国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202006557),每天口服2~3次/d,4~8mg/次,连续治疗14d。

1.3 评定标准 评估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痊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除,未出现行走不稳、头晕眼花等情况;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可以正常行走,但仍然存在轻微头晕和走路不稳等情况[4];有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有所改善,但仍然需要卧床闭眼休息,可适当下床行走;无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无变化,同时存在自主神经症状,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概率总和[5]。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另外在治疗后需监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前者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6],后者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7]。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方法:抽取患者早晨空腹状况下静脉血5ml,并静置于室温15~25℃环境,20min后进行检测;血脂指标检测方法:抽取患者早晨空腹状况下静脉血5ml,并保存在干燥试管中,待离心操作结束后采集上层清液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84.00%,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常规组药物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干预组出现心悸1例,减缓药物滴注速率后,不良反应消除。

表1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对比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000,P=0.046。

2.2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2.3 两组治疗后血脂情况对比 干预组治疗后LDL-C、TG、TC等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而两组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血脂情况对比

3 讨论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疾病,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等特点,其成因与中枢神经疾病、周边神经疾病、基础疾病等有关,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对自身或四周事物产生旋转感知障碍、头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加,眩晕症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因此需要为眩晕症患者提供安全、疗效好的治疗药物,由相关研究显示,眩晕症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存在密切关系,即发生眩晕后,患者LDL-C、TG、TC、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会提高,血液流变性会降低,致使血管紧张素和前列腺素代谢功能紊乱,血管收缩、平滑肌细胞大量产生,最终引发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8],故治疗眩晕症的重点在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天麻素注射液中含有天麻,该成分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供给功能和脑部循环功能,同时可以减小外周血管阻力,对血管扩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作为组胺受体激动剂之一,盐酸倍他司汀可以直接作用在患者脑血管平滑肌,以此促进颈内动脉血液流动,保证椎基底动脉正常供血,对内耳毛细血管(约肌)起到松弛效果,能有效增强内耳血流和淋巴循环,同时可以减小血液黏度,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发挥着抑制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及时改善眩晕症状、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9]。

由实验研究可知,干预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00%(P<0.05),而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LDL-C、TG、TC等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HDL-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较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等情况,还可及时减轻或消除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等眩晕症状,对改善血管平滑肌、血液循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在眩晕症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司汀天麻黏度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