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稳定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TGF-β、TNF-α、VEGF的影响

2019-07-22纪东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阻滞剂稳定型左室

纪东华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154002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致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心肌供血供氧骤然减少、中断,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已成为公众健康问题。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其能够快速恢复心肌血供,但术后仍有一定概率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心源性死亡等,影响患者远期预后[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冠心病病变过程密切相关,其参与了冠心病病理性改变过程[2]。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的药物类型,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治疗中。本文主要探讨冠心病患者术前进行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稳定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稳定型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左室射血分数≥50%,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2)首次行冠心病介入术治疗;(3)无手术禁忌证;(4)签署同意书;(5)完成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重度肺、肝、肾功能不全者;(2)合并重度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者;(3)合并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者。按照患者是否接受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3.28±5.5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23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74±5.8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参照PCI治疗指南(2016)[4]中相关标准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包括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病变部位狭窄<20%且血流分级3级视为手术成功。对照组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mg/次,长效异乐定(珠海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24)50mg/次,1次/d,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第一份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起,至开始行PCI术前给予倍他乐克(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50044)12.5mg预处理,口服,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但注意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00mg/d。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等治疗。

1.3 评价标准 (1)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或恢复至Ⅰ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心功能未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于入院时及术后48h,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ml,以3 000r/min离心15min后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VEGF、TGF-β水平,试剂盒购买自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6.123,P=0.013。

2.2 两组血清TGF-β、TNF-α、VEGF水平比较 术后两组TGF-β升高,VEGF、TNF-α下降,且研究组TGF-β高于对照组(P<0.05),VEGF、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TGF-β、TNF-α、VEGF水平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免疫炎症性疾病,粥样斑块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急骤缺氧缺血,发生坏死。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快速使血管再通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会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导致患者再住院、死亡。当前加强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住院是临床研究重点。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的疗效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是否应进行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仍存在争议,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是否能够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短期疗效尚不明确。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属于β受体阻滞剂,其能够降低异位起搏点频率、延长房室节兴奋传导时间,从而提高心室肌细胞兴奋阈值;其还具有增加梗死部位心肌细胞血液供应,减小耗氧量的作用,减缓心肌缺血性坏死。此外,倍他乐克属于长效剂型,发挥药效时间可达24h,血药浓度平稳,药效发挥持久,避免血药浓度波动对疗效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能够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稳定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该结果基本与既往文献[5]报道相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复杂的病变过程,其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其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并起到关键性作用[6]。TNF-α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使其增加分泌激素,进而影响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TGF-β具有促进心肌细胞分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作用,是一种抗炎效应的保护性细胞因子,能够减小心肌细胞受到的损伤,并促进已受损的心肌细胞修复。VEGF是一种特异性促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从而起到促进血管再生、调节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血管内皮分子异常增加,造成VEGF水平升高。本文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TGF-β高于对照组,TNF-α、VEGF低于对照组。提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稳定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保护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肌细胞,减轻介入术后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β受体阻滞剂预处理能够提升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稳定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效果,可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心功能。

猜你喜欢

阻滞剂稳定型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