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广电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创新

2019-07-22文/李

传媒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融合

文/李 岚

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区域广电主流媒体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突破发展难点,推进模式创新,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平台模式创新

当前已进入以移动和社交为特点的媒体Web3.0时代,布局平台型媒体,是实现媒体融合的重要途径。推进区域广电主流媒体深度融合,要以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对产品、平台、渠道、用户、管理等传媒要素进行重组与变革,通过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搭建各类媒资要素有效整合、融通共享、智能协同的平台。当前,各区域广电媒体纷纷围绕中央关于媒体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从平台升级、流程再造、体制机制优化入手,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融媒体中心,并进入常态化运行。

浙江广电集团建成“中国蓝融媒体中心”,采用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混合云架构,实现基础架构服务、应用服务、统一监控、统一安全和云管理。江苏广电总台推进“荔枝云”常态化应用,其中公有云平台部署内容云、广告云、移动云报道、云互动、云直播等应用服务产品;私有云平台面向总台融合新闻生产业务及频道的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平台在2018年实现技术迭代434次,平台综合用户达8192万。四川广播电视台“云里”融媒体平台、吉林广播电视台“天池云”平台、江西广播电视台“赣江云”平台、山西广播电视台“智慧云”平台、广西广播电视台“广电云”融媒体中心、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融媒“新闻岛”、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福建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甘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飞天云技术体系”、海南广播电视台“海视云”融媒体中心等探索提供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功能,推动广电媒体的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和产品全媒化。此外,一些特色鲜明的融媒体中心也逐步落成,如青海广播电视台的“汉藏双语互联网媒资及内容发布平台”,陕西广播电视台的可辐射丝路沿线省份和国家的“丝路云”融媒体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融媒体中心搭建全媒体平台,打通声频荧屏和网络两个舆论场。通过台网融合、全媒体互动,推进制作流程一体化,实现多终端集成共享、分众传播。重构“策采编发”,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

融媒体平台可以帮助传统媒体打破组织和业务的块垒,合并资源与团队,以用户为中心,倒逼媒体内容生产组织模式的革新,实现深度融合。

技术融合。媒体融合是网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在广电领域催发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在媒体融合进程中,谁掌握了新技术、用好了新技术就等于把握住了媒体融合的先机。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AI、VR、AR、全息投影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落地应用,带来了全新的传播体验。

一是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实现新闻直播化、移动化和产品化。运用好移动直播、高清传输等技术,打破各媒体之间的壁垒,开发建立起支持多种信息录入、传输,可提供多媒体数据,并集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拓宽互动渠道,增强媒体黏合性,扩大用户规模,提升传播效果。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同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二是着重增强技术研发能力,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新技术引领媒体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技术形成的用户数据、用户画像指导节目与服务创新,做到精准生产、精准传播、精准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央视网“数据中台”形成“贯通多终端、统一管理”的数据采集分析体系,实现对央视网多终端覆盖情况及传播效果进行全流量监测、评估、分析,每天用户访问记录超过100亿条。在此基础上,将形成更为丰富、多元的全域媒体数据库,以此支撑数字化转型。

融合发展本身就是推动广电与新技术不断融合,再不断催生新的更高级、更多样服务形态的过程。工信部已将广电网纳入5G建设范畴,今年3月,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广电”)在申请移动通信资质和5G牌照的同时,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及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月,工信部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这也意味着,中国广电成为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后第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随着5G商用步伐加快,广播电视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智慧广电”的目标也将在技术的催生下变得越来越近。

组织融合。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以体制机制问题为代表的深层次问题正在严重阻碍传统媒体的转型推进。体制出活力,机制增动力,要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人员建制方面打破体制机制藩篱,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运行机制。融媒体平台重构内部组织,不能再按照原有媒体属性,如广播、电视、报纸、出版、新媒体等建构内部组织,而是按照用户或者内容服务项目来设置二级机构,即通常说的项目事业部制,每个事业部覆盖一个领域,到达一个目标用户群,打通内容、服务的线上线下,实现内容、服务的采集、生产、制作、分发、传播与消费的全链条。

推进组织机构的转型,建立扁平化运营机制,构建网格化组织结构,激发活力,提升效率。要按照再造的业务流程重新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打破原来媒体间、部门间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篱墙。通过机构重组,建设由内容生产供应体系、集成播控运营体系、内容分发服务体系、产品应用营销体系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组成的融媒体协同机制,合理重构内部组织结构,从根本上突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比如,河南省项城市融媒体中心改革体制:坚持去机关化、去行政化,打破官本位,体制内外一视同仁,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从时间考核转变为量化考核,实行绩效考核制、零基本工资制、全员竞聘制、数据考核制、末位淘汰制,实现同岗同责,同岗同薪,员工多劳多得。

内容融合。融媒体平台在内容生产上结合了PGC与UGC,形成了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PUGC模式。多元的功能与广泛的场景应用让内容融合突破媒介形态限制。新闻客户端正在成为集广播、电视、网站、报纸、PGC、UGC等多样态内容为一体的融媒体平台。广东广播电视台自行研发和运营的新媒体重点项目“触电新闻”APP累计下载量突破5400万,日活用户近400万。随着媒体边界不断模糊,“新闻资讯产品”的功能逐渐脱离单纯的资讯传递,除了监督投诉、直播、电台等板块,江苏广电荔枝新闻新上线了在线音频“随身听”和“问答”两大功能模块。其中,“随身听”模块在整合江苏广电丰富的音频资源基础上,与蜻蜓FM开展深度合作,向更加开放的资讯集纳平台探索。“问答”模块借助知识付费热潮,认真遴选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权威专家入驻,在用户、专家与知识之间产生持续的共振与联结。增强资讯的服务与应用属性。荔枝新闻与携程签订了战略协作协议,推出旅游频道,打造集“内容与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平台。

运营模式创新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阶段,推动主流媒体形成可依托市场资源良性运转的新运营模式成为各家媒体的共识。要突破媒体条块分割的体制格局,实现产业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平台的整合重组,探索建设融合传播共享合作平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市场化产业化运营。推进区域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必须注重市场开发运营能力的培育,实现自我造血。一是加快主流媒体的经营性业务转企改制,利用资本市场,运用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在产业链上对新兴媒体迅速进行上下游协同整合,提升自身内容的多平台传播及商业回报;二是以移动端为引擎,立足移动传播优势,突破单一广告创收模式,拓展经营渠道,推动主流媒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整合区域媒体资源、社会资源、民生资源、产业资源等,不断探索“广电+”业务,探索跨界经营。发挥移动传播本地化特色,创新各种服务百姓的移动小程序小应用,挖掘个体用户的产业增量。

跨媒体跨平台运营。电视和报纸、通讯社新媒体平台进行跨界,和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微博等商业平台进行合作。比如,湖北广播电视台、甘肃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广电媒体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或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合作,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探索跨界融合;山西广播电视台和《山西日报》共同出资组建“山西媒体智慧云”平台,开启不同业态媒体的融合之路。广电媒体与商业平台的联动融合。在新闻直播、短视频等领域与腾讯、微博等合作,开通全覆盖的矩阵式直播报道,如湖北、四川成立短视频工作室,聚集几十余家机构组成“更湖北”“更四川”城市联盟。

跨区域融合运营。构建融合云平台,形成跨媒体、跨区域多终端高覆盖的传播模式。有条件的广播电视台,正加快建立跨区域跨媒体融合云平台,推动广电行业融合型业务协同共进,实现融媒体业务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不同属性媒体在融合云平台上相互渗透、协调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融合运营关系。

湖北广播电视台与湖北省内市、县媒体机构联合,依托“长江云”移动新闻采编体系和云稿库,组建覆盖全省各级上千名记者的“云上联合报道团队”,省市县117家媒体纳入集群,逐渐形成全省主流媒体“抱成团,结成片,连成网”的新局面。浙江广电集团加快推进全省市县融媒体协作体系建设。“中国蓝云”实现全媒体业务支撑,为市县媒体融合中央厨房建设、广电节目制播及新媒体研发运营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已有31家市县广电媒体加入浙江省广电融合传播协作体系。广东广播电视台发起“广东广电媒体融合共同体”,聚合带领全省20多个地市台在共享文稿库、版权保护、媒资运营等领域携手共进、融合发展。甘肃广播电视总台“视听甘肃”面向省内17个市县广电单位、省级职能部门提供内容发布展现平台,开展模块化内容合作。吉林广播电视台成立吉林省电视新闻联盟,目前有60个市县台和企业站加入。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发起成立安徽广电(县域)融媒体联盟,安徽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与全省60多家县级广播电视台共同签署了安徽广电(县域)融媒体联盟合作协议。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轻快”手机台以H5技术为依托,为基层广电特别是中西部地(市)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目前,“轻快“的合作台服务已覆盖全国26个省、200多家市县广播电视台、1000多家政企单位,有效推动了基层广电以低成本实现融合发展及移动互联转型。

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模式。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五项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标准发布,在优先利用省平台资源并逐步对接省平台的政策框架下,各地纷纷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

第一种是“托管”模式。即最大化利用省平台资源模式,县级新媒体平台运营人员主要专注于内容生产。比如,浙江青田传媒集团融媒体中心正是基于“中国蓝云”云平台,充分利用中国蓝云架构和业务能力的优势,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浙江广电集团以“中国蓝云”为主体,根据青田传媒集团需求,为青田台“量身定做”了应用模块,组建“中国蓝云”青田台租户,青田台只需“拎包入住”就能享受所有的服务。

第二种是“合办”模式。即省县部署兼顾模式,县级媒体与省级媒体的中央厨房或融媒体中心合作。如,江苏广电总台与徐州邳州市委宣传部共建县级融媒体中心。邳州市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打响“银杏融媒”品牌,是以广电为主导开展县级媒体融合的创新实践。江苏广电总台将积极利用“荔枝云”以及总台的生产、运营和技术研发能力,助力邳州全面整合全媒体资源,优化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发布平台,让邳州融媒体中心成为“媒体+政务+服务”的重要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第三种是“自办”模式。即本地化部署为主模式,独立运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设有统一管理各新媒体平台建设的部门或机构,对县级融媒体平台进行集约化、统一化管理。比如,2011年,长兴县整合县内媒体资源组建县级传媒集团,设立全媒体采访部;2012年,搭建全媒体新闻集成平台;2016年,升级融媒体平台;2017年,优化为融媒体中心,下设10部室。

目前,省级媒体带动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模式是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要选择。在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推进过程中,涉及各方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生态模式创新

数字生活的兴起加速了“智慧广电”生态圈的形成,为我们挖掘广电行业潜能、发展广电智慧经济、实现行业更大价值展现了美好的图景。“智慧广电”建设是广播电视继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之后又一轮重大技术革新与转型升级,是大力推动广电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

一是广播电视与政务、商务、教育、医疗、旅游、金融、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合作和业态创新。比如,贵州广电网络以满足政用、民用、商用需求为导向,全面拓展和深化各类功能应用,构建“智慧广电”生态链。与24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推出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融合创新型业务。歌华有线与北京市教委合作推动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北京市卫计委合作启动“智慧家医”项目合作。安徽广播电视台基于腾讯面部识别、无感支付等技术,将打造综合智慧旅游云平台。

二是广播电视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等新兴网络业态创新。如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物联网社区大脑平台公司的筹建,并开发出第一版“城市大脑”产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了数据—判断—预测的数据驱动机制。浙江华数打造城市物联网平台,启动全市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的建设,为智慧城市建立末端感知神经元网络,把覆盖各类行业应用的传感器通过统一标准汇聚并接入“城市大脑”,为“城市大脑”的各类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三是移动化趋势下广播电视在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中的业务创新和产业布局。比如,歌华有线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包括雪亮工程项目、无线北京项目、歌华视联网项目、城市副中心项目等。浙江华数接入智能音箱、智能手机等各类智能平台,打破客厅地域限制,实现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电视、用电视;以华数4K智能盒子为核心,承载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安全支付、智能物联等互联网技术能力,打造“智能全屋”概念。陕西广电网络推出了新一代业务品牌“秦岭云”,并积极布局智慧社区业务。2018年上半年,已建成的841个智慧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开业运营,覆盖全省122万户家庭。

未来,区域主流媒体将进一步在培育“智慧广电”生态上发力,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服务能力,打造面向用户、互动体验、多元智能、内容丰富的智慧生态链和服务新体系,推动广播电视宣传平台、渠道、手段创新升级、做强做优,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融合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