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疗法联合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2019-07-22陈章凡梁葵兴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失眠症疗法障碍

陈章凡 梁葵兴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失眠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失眠症的现患率在4% ~50%之间。失眠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治疗、rTMS等方法[1]。目前失眠患者仍较依赖药物治疗。安眠药物可以短时间内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提高对治疗的信心,但长期服用却可出现嗜睡,成瘾等副作用,远期疗效较差。

“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或译为“阅读治疗”)一词源于希腊语,是“书”与“治疗”两词的合成,是指患者在医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引导、有控制地阅读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借以辅助医治疾病,特别是情绪、情感方面的紊乱病症[2]。有很多篇研究证实阅读疗法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3-5]。也有很多关于阅读疗法改善抑郁症的情绪、生活质量的研究[6-9]。但阅读疗法对失眠治疗的研究较少。本试验根据目前阅读疗法开展和应用情况,将其应用于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以观察分析阅读疗法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3月-10月在我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70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失眠症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干预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8~73岁,平均为(44.1±12.4)岁;病程1.2~36个月,平均为(13.7±8.1)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12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0~75岁,平均为(43.0±12.1)岁;病程2~32.5个月,平均为(13.6±7.8)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3例。两组对象文化程度和性别、年龄及病程、治疗前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酒石酸唑吡坦[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21],起始剂量为5~10mg/d,1天1次,睡前服用,随后根据患者睡眠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共治疗4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阅读治疗(方法如下),研究时间同为4周。

1.2.1 评估 医师根据患者及家属描述病史,结合PSQI评分判定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深入访谈法了解每位患者失眠发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归类,如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1.2.2 实施方法 一、由治疗师向患者讲解阅读疗法的原理和方法。二、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因素,选择适合的图书阅读,阅读书目根据失眠的不同的因素及科尔曼、加农、瑞森、王波提出的阅读疗法选书原则,选择不同类型的图书。图书的分类有医学知识类、心理保健类、休闲放松类、军事体育类、人生哲理励志类等。指导患者阅读,阅读时间除患者自己自由选择时间外,要求患者每晚睡前阅读推荐的图书1小时,然后服药,但避免睡前阅读一些导致情绪波动过大的图书。三、组织患者书写读后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图书阅读的收获和感想,交流在治

疗各阶段取得进步的体会和经验。

1.2.3 评估工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设计主要是用于评估睡眠障碍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包含19个自评条目,分别归属于7个成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累加问题(睡眠障碍),睡眠药物使用以及日间功能紊乱。此外还有5个问题是询问受试者的同寝室者或床伴,这五个问题并不参与计分。该量表能较好反应受试者过去一个月内他们出现的这些睡眠问题的频率及总体的睡眠质量状况。每个问题采用0~3分的评分方法,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代表睡眠紊乱越严重。该量表的重测信度0.85,灵敏度89.6%,特异性86.5%[10]。

1.2.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患者PSQI总分减分情况予以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PSQI减分率>70.0%;有效:PSQI减分率30% ~69%;无效:PSQI减分率 <30%。总有效率 =治愈率 +有效率。[11]

1.3 统计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评分以±s表示,有效率以%表示。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睡眠状况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干预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睡眠状况比较(±s,分,n=3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睡眠状况比较(±s,分,n=35)

注: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②P<0.05。

指标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质量 2.74±0.44 1.29±0.67① 2.63±0.49 0.714±0.52①②睡眠时间 2.57±0.50 1.66±0.64① 2.54±0.61 0.89±0.58①②入睡时间 2.37±0.64 1.60±0.55① 2.40±0.65 1.09±0.56①②睡眠障碍 2.20±0.76 1.34±0.59① 2.17±0.71 0.68±0.47①②睡眠效率 2.28±0.67 1.48±0.56① 2.14±0.69 0.89±0.53①②催眠药物 1.71±0.71 1.00±0.68① 1.51±0.61 0.43±0.50①②日间功能障碍 2.11±0.76 1.17±0.51① 2.17±0.71 0.51±0.50①②PSQI总分 16.00±1.76 9.48±2.12① 15.54±1.58 5.20±1.86①②

2.2 两组临床疗效方面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 57.1%,χ2=7.00,P=0.008.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

2.3 不良反应情况 干预组不良反应为头痛1例、头晕1例;对照组为头痛1例、头晕2例、恶心1例;干预组不良反应率5.7%与对照组1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39。

3 讨论

阅读疗法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848年,J.M.高尔特在美国精神病学年会上宣读了《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娱乐和消遣》的论文,提出了图书疗法的功能,分析了患者类型及相应的阅读处方,被认为是阅读疗法研究的第1篇论文[12]。1961年,“阅读疗法”首次被收入第3版《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1964年,由美国图书协会(ALA)主持召开了“阅读治疗讨论会”;1969年“阅读疗法”被收入《图书情报学百科全书》;20世纪50~70年代对阅读疗法的研究更是进入到一个高潮阶段[13]。阅读疗法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其应用研究历史更为短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其应用价值已受到关注。阅读疗法的应用领域虽然以医疗卫生领域和教育领域为主,其他领域并未广泛开展,但是毕竟已经开启;其干预对象已经不再局限于大学生和医院患者,儿童青少年、老人、女性、服刑人员等人群也已经开始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其作用也得到扩展,除了心理辅助治疗,其在人格培养、心理障碍预防、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障碍康复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凸显。

阅读疗法在临床应用方面,国内外差距很大。在国内临床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提供了又一有效措施,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得临床心理护理更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对于失眠障碍的治疗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是心理治疗,其中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第二是药物干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为主;第三是物理治疗,包括失眠治疗仪、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第四是祖国医学干预(中医药)[1,14]。但就目前临床所知,所有应用于失眠障碍的药物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认知行为疗法却因为患者依从性的问题而导致疗效降低,物理治疗则需借助昂贵的仪器并需要特定技术的人员操作,中医的外治法(耳穴压豆、针灸)由于操作比较复杂(不同取穴、手法),标准化实施比较困难,导致在不同医疗环境中的可重复性较差(特别是国外)。这些治疗方法的使用均有局限性,从而影响失眠患者的依从性。阅读疗法只需阅读者学会选择正确的书目去阅读,即可从书中得到领悟、共鸣、净化心灵、平衡心态、放松身心的效果,从而促进失眠患者更好入睡;阅读疗法方便操作,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失眠症疗法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