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重度痤疮采取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治疗的疗效对比

2019-07-22兰建平郑雅男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痤疮蓝光重度

兰建平 郑雅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福建宁德355000)

痤疮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该疾病多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及囊肿、结节、瘢痕等,轻度痤疮通过使用药物治疗后即可痊愈,而中、重度痤疮治疗后极易出现色素沉着或留有瘢痕,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毁容,对患者心理上会带来极大压力[1]。现阶段针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治疗方案较多,除了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外,中医中药以及理疗方案均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对于不耐药物或者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中重度痤疮患者还可接受物理治疗,临床治理中红蓝光疗法、强脉冲光(intensive Pulse light,IPL)、激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射频技术和果酸疗法得到多样化应用[2-3]。采取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且疗程长、疗效差、容易产生耐药性、患者依从性差。光动力疗法可以对增生旺盛的细胞进行有效杀伤,而对周围组织不产生任何影响,疗效确切[4]。我院本次对中、重度痤疮患者分别使用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治疗,现将治疗经过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研究两组各26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痤疮诊断标准并采用国际改良分级法的Ⅱ~Ⅳ级中、重度痤疮皮疹、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患者;②近2周内未外用过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③知情同意本研究,且能定期复诊。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内有激素、抗生素及口服光敏药物用药史;②面部合并过敏性皮炎;③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⑥光敏性或瘢痕体质者。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0~26岁,平均年龄(21.5±1.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1.8±2.3)年,Ⅱ度6例、Ⅲ度14例、Ⅳ度6例。研究组男17例,女9例,年龄20~27岁,平均年龄(22.1±1.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1.5)年,Ⅱ度9例、Ⅲ度15例、Ⅳ度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度及痤疮分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使用红蓝光发进行治疗,30min照射时间,光源同皮损照射部位的距离保持在7cm,每周2次照射,连续进行4周,治疗时以红光和蓝光进行交替照射,使用CrystaLite-R治疗仪按照先红光后蓝光顺序进行照射(彩星,上海奥通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红光及蓝光波长峰值分别为 630nm、410nm;能量密度80mW/cm2。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叮嘱其不可食用辛辣食物,保证饮食清淡,作息时间合理,严禁熬夜[5]。

1.2.2 研究组使用光动力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将ALA散(艾拉,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配制成浓度5%的乳膏,先给患者进行面部清洁,然后将调配好的乳膏涂抹在痤疮皮损部位,1.5h避光封包之后使用清水清洗干净,使用光动力LED治疗仪(红光治疗仪,北京科电微波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波长633nm,20min红光照射,控制能量密度在48J/cm2,每周照射1次,连续照射4周。本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要求同对照组一致[6-7]。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第1,第3月时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价:患者临床表现全部消失,皮疹评分下降>90%为痊愈;皮疹评分下降在60% ~90%之间为显效;皮疹评分下降20% ~59%为有效;皮疹评分下降<20%为无效。以(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计算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从皮肤干涩、色素沉着、反应性痤疮、水肿及瘙痒发生情况进行评价;并于治疗结束后第1、第3个月进行随访并计算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如图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图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光动力治疗组出现皮肤干涩3例、皮肤瘙痒2例、红斑水肿3例,停止治疗,3~4周后症状自行消退,未见遗留。红蓝光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77%VS 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复发情况随访 于治疗结束后第1、第3月进行 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0,P< 0.05;χ2=7.079,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3月复发率比较(n,%2)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针对痤疮主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的中、重度痤疮患者还可使用维A酸类药物进行治疗[8]。但是因为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普遍的原因而导致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菌株的数量在日益增加,所以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远不如过去理想[9]。此外,维A酸类药物外敷使用会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受到刺激而发生反应,对其皮肤屏障保护功能造成破坏而发生相关并发症,维A酸类药物如果系统使用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及脂质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上述情况都给中、重度痤疮临床治疗工作增加一点难度。所以,安全性高且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已经是今后中、重度痤疮治疗新趋势。

目前常用的物理治疗主要有红蓝光疗法、强脉冲光(intensive Pulse light,IPL)、激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射频技术和果酸疗法等。了解每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性,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是临床医师及患者共同的需要。

首先强冲光技术借助选择性光热的特点,使痤疮丙酸杆菌的代谢产物卟啉产生单态氧的光动力反应从而杀灭痤疮杆菌,同时可使皮肤毛细血管闭塞,减轻痤疮炎症后红斑。然后对光动力疗法进行分析,光动力疗法是指利用光敏剂和光辐射作用下所导致的依赖于氧化反应的一种组织反应来治疗痤疮。首先分析光动力疗法的光源,主要有蓝光和红光光源。其中蓝光光源吸收波长为415nm,能够激活毛囊皮脂腺单位中的痤疮丙酸杆菌F产生的代谢物内源性卟啉,使之成为高能量的不稳定卟啉,然后与三态氧和细胞膜上的化合物结合,抑制细菌繁殖。红光光源吸收波长为660nm,能够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抑制炎症,修复损伤的细胞膜层。红蓝光治疗属于光学疗法的一种,在对中、重度痤疮治疗时是利用高功率密度和高纯度红蓝光对痤疮区域进行直接照射,在对细胞结构改变的同时将细菌杀死。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出现的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在临床中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已经成为中重度痤疮首选方法[11]。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光动疗法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治疗中较红蓝光治疗更具优势,该疗法具有患者无痛、难受性好、见效快及临床疗效理想等特点,经过大量临床研究以将其疗效充分证明,尤其是安全性方面[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有10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了光和安慰剂治疗痤疮的效果,观察到绿光、黄光和红外线对痤疮的疗效与安慰剂相似或稍优于安慰剂。3项试验观察到蓝光或红蓝光疗效优于安慰剂。总之,如果患者能耐受最初的不良反应,光疗和激光治疗对于痤疮患者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还没有证据显示光疗和激光治疗比局部外用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而且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Smith等回顾所有关于PDT治疗痤疮的文献,结果表明,PDT治疗痤疮后炎症性损害可减少25%~88%或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单独的光疗。但所有研究均显示,PDT治疗可诱发疼痛、肿胀、红斑和脱屑,部分患者可出现长期的光敏现象。一项未公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未发现PDT治疗效果优于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加蓝光治疗或单纯的ALA基质。因此,尽管PDT治疗痤疮短期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但由于其局部不良反应,故不推荐作为痤疮的一线治疗。而且一项对照试验观察到,PDT治疗痤疮在减少炎症性损害方面的短期效果不及1%阿达帕林。

综上所述,中、重度痤疮患者使用光动力疗法治疗,临床虽然有一定副作用,但安全性还是较高,该疗法应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痤疮蓝光重度
防蓝光对眼睛来说有必要吗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更纯粹的“影院级”4K蓝光机 杰科BDP-G5700
蓝光特别推荐
宫斗剧重度中毒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