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

2019-07-18周丽娟

绿色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要素区域分析

周丽娟

(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1 引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教学设计理念的迅速发展和完善及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的实施,教学设计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指出地理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学习能力[1]。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是贯穿地理学学习的最基本的主线,因此区域分析能力是地理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区域分析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从单独追求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向地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转变。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并运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的目标。

2 区域分析能力的内涵

地理学是区域科学,主要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和发展变化规律。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统一性”两个显著特点[2]。这一论断很清楚地表明区域是地理研究的载体,同时还表明了地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性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地理学的区域性使得区域分析能力成为地理学科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之一。

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所以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区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其次,区域分析是通过对比揭示区域间的差异和要素间的关系,从而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区域特征,并解决区域问题、预测区域发展趋势[3]。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还要求对区域的各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并有一定的要素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最后,区域分析的要素是分析的对象、分析的方法、分析过程、分析的结果。因此,学生区域分析能力主要包括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要素分析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递进关系,层层推进,三种能力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针对具体区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区域分析能力主要可以通过要素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决策分析能力这3个方面进行培养。

3 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3.1 对区域进行客观评价,寻求适合的生活环境

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区域之间流动,寻求自己满意的居住环境。有的人迁移到大城市,有的人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有的人从市中心搬到郊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

区域是由多种不同的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对区域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单个要素,要对区域的所有要素进行考虑。选择生活环境时不能只考虑经济发展状况这一个方面,还要综合分析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发达地区也具备一系列的弊端,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考虑的时候要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对区域做出评价,寻求最适合的居住环境。

3.2 解决区域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要求学生为参与解决国内及国际问题做好准备[4]。这就明确要求地理学的学习是为了更好解决社会问题。地理必修三主要从“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两大部分来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因此,区域分析能力运用于生活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能够养成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方面、多要素来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到对症下药,避免从单要素分析问题产生的片面性和对问题认识的不全面。

4 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在原来的传统教案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更能体现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策略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逻辑性[5]。

地理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设计运用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操做过程中,它既具有教学设计的普遍性,又必须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共性和个性并存的集合体。一般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具的选择[6]。这些过程在实施的时候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不同就要求教师优化实际的教学过程。

4.1 注重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地理学传递地理信息的第二种语言[7]。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比旧版教材增加了100余幅地图,使得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地图教学是地理学特有的,它用自己独有的图例、符号来传递信息。搞好地图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空间概念、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必修三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这一节采用地图教学法。

根据课本内容可以发现,本节内容一共包含16张图,包括东北地区的区位图、地形图、气候图等。每一张地图都形象生动地表达相关地理信息。

首先是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图,通过读图、析图,可以得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以及他的轮廓、大小等。东北地区位于39°~53°N之间,临黄海渤海,区位条件就奠定了它的地理条件,由于位于温带地区且临近海洋,其降水量也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根据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可以发现,东北地区的中部和东北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山脉为主,地形条件的差异也会引起农业类型的差异。所以可以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得出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分布。

通过对区域的行政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从各个要素出发,培养学生的要素分析能力。同时地图也具有综合的特点,虽然地图本身反映的是某些要素,但是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推导出其他要素的可能性。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地图传达的信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4.2 开展小组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小组合作是以若干同学为一个整体,通过交流合作达到预期目标。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8]。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改变了单一以老师讲述的单调,使课堂的形式丰富,通过自主探讨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开展小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开展小组合作探讨。

课堂活动一:提出问题“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将全班同学以前后4人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提醒学生可以从自然、人文等方面进行探讨。学生可以根据荒漠化的定义、自己以前对荒漠化的了解、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的概括进行探讨。然后请出小组代表来表述各个小组的成果,老师对每一组的答案进行点评。这一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要素的分析来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在学生表述完以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列出产生荒漠化的原因,如图1。

图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课堂活动二:针对上一活动所得出的荒漠化的原因,各小组通过讨论,对症下药,找出解决荒漠化的对策。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学生区域分析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提出解决荒漠化的对策。

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运用于开放课堂的教学中,小组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样就能相互弥补,达到最终的目的。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不能盲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最后将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点评,加以概括,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区域分析的思维模式的形成

区域分析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线性思维模式,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法。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主要的流程,是教学设计的实施。主要包括课堂导入、讲授新课、课堂活动、课堂小结等环节[9]。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将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区域分析的思维模式。

首先,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导入方式对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10]。针对区域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般以问题式的导入为主。问题式的导入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人教版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

课堂导入:运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向同学们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的视频。

在过去的4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继而引发学生的一系列思考——什么是工业化、城市化?为什么该地区在近40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对比,培养学生提高区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的提出。

其次,讲授新课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的环节,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阶段要根据课本内容很好地规划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区域发展的条件、过程、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内容,如图2。

图2 教学过程

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正是区域分析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探讨了问题的提出,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正是地理学的分析问题一种思维方式,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运用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意义。

最后,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体概括,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覆盖整节内容[11]。因此课堂小结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出现。

课堂小结:请同学完成表1。

表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程阶段

课堂小结是在学习完整节课后对课堂知识的梳理和复习,课堂小结看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串连成一个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环节从问题导入到根据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到最后的课堂小结,整个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一节课,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区域问题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5 结语

区域分析能力是地理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它被广泛运用于学习、生活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这一能力的培养,将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是针对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地图教学法;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采取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寻求最优的教学设计方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本文仅对教学设计的部分环节进行了研究,并未全面展示教学设计的所有环节,教学设计还是存在许多随机性。本文中只针对地图教学一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比较分析法、范例教学法等相关方法,研究还不够全面。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大量的实践进行改正和完善,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要素区域分析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区域发展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