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选择的最优指标选择研究

2019-07-17余晓鑫余少杰叶小建

价值工程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因子分析法

余晓鑫 余少杰 叶小建

摘要:在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研究了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关系的概念及特征,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战略伙伴选择的初始指标。采用科学的调查方式,并利用因子分析法,保证了足够的信度和效度情况下,得到了最优的制造企业的战略伙伴选择指标体系。最优指标体系包括了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发展环境等方面。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 under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 studied, and the initial indicators of strategic partner selection of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in depth. By using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optimal strategic choice index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sufficien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optimal index system includes business capability, development capability, management capability, cooperation capability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关键词:产业集聚;战略伙伴选择;因子分析法

Key word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strategic partner selection;factor analysis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5-0044-04

0  引言

产业集聚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并且在一个国家的战略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波特(1990)认为产业集聚是生产某种产品的产业链中的企业及服务机构和相关机构在地理上集聚在一起,以达到共同发展目的的产业组织现象。

产业集聚下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有利于降低企業总成本、改善各方交流、增强信息共享、降低库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之间操作的一贯性、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上下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交易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保证产品交货期,提升业绩。由此可知,选择优质的战略合作伙伴必然将使核心企业在很多方面产生一系列在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自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反之,若选择了不适宜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带来的弊处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换言之,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和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已经成为影响产业链效率乃至企业能否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十分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阶段企业合作伙伴的评价方法有很多,但各有优劣,多数评价方法是由负责人依据各项指标的自行主观决定的,而过高的主观性,无法准确反映各指标的作用,久而久之其决策的正确度可能受到重要影响。基于此,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合理评价和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成为重要课题。

1  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分析

关于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义截至目前并没有形成标准,很多学者均对此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做出过不同定义。smith.K.L(2001)认为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建立在长期书面合同基础上,同时又超越合同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共同获利、共担风险及共享信息的企业关系;Bettina Buchel(2003)认为合作关系是一种管理结构,以每个独立公司间的不完全合同为基础,每个伙伴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权;马士华(2005)认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由此我们发现,所有定义中在共同获利、共担风险、共享信息方面达到了共识。在此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做出了如下定义:产业链上的至少两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利用协议、契约等形式建立的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的共同获利、共担风险、共享信息的协议关系。

合作和竞争并不完全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是一种相对对立的关系。竞争是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而战略合作是不扩大企业的前提下扩大范围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手段,具有低成本、无需实际合并企业等诸多优势。

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关系的特征:

①信息共享。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互动性客户由于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均会主动的分享有效信息,共同为解决问题推动战略目标达成献计献策。

②高度信任。战略伙伴关系是基于共同的战略目标形成的,因此其存在高度信任的关系,关于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信任的特征多为学者开展过深入研究,包括Winter、李华焰、陈琦等,均认为高度信任是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特征。

③灵活性。即愿意进行适应性调整,积极主动的信息交流团结一致。合作双方均应从产业链角度出发,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灵活调整及时改进。

④共赢。合作双方应意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相互扶持和成就,共同发展和进步,实现双方共赢。

2  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选择的原始指标分析

关于战略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迪克森(1996)是最早开展的一批,他认为往来安排、培训以往业务量应归入“稍微重要”之列,沟通系统、遵循报价程序等几个因素是“一般重要”的,交货、历史效益等几个因素则是“相当重要”的,质量是影响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见表1。

叶赫雅和金斯曼(2000)对美国1000多名经理和主管的调查,得到了战略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权重,他们的评价指标与迪克森给出的评价指标差别并不大。

国内相关研究中较为典型的是马士华、林勇与陈志祥设计包括四个大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该体系对于影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运作绩效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反映的较为全面,然而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并未设置能反映柔性能力、信息能力、协调能力等的相关指标。

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伙伴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但不同企业组织间要想实现良好的合同关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只有及时传递出相关信息,才能确保沟通顺畅,完成产业链整体协调和合作。

考虑到指标是否适合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选择,本研究将迪克森、叶赫雅和金斯曼、马士华的指标并加上信息能力、柔性能力、协调能力等因素,设计出初始指标见表3。

3  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选择最优指标体系制定

3.1 问卷制作与调查

采用Likret表6分制的方式,将表3的初始指标制作成调查问卷,“6”表示代表程度为“完全可以”,“1”表示代表程度“低”。将问卷发给随机抽查的中大型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填写。共发放487份问卷,回收3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87份,有效回收率97.72%。

3.2 效度分析

见表4、表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数据导入spss18.0中,获得各因子及因子荷载。从表4可知,KMO为0.772,大于0.5;显著性系数P=0.00,故适合做主成分分析。从表5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有5个,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66.654%,解释程度较高。可以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

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因子载荷系数,见表6。

3.3 信度分析

将22个题项做全部信度分析,并进一步将经济指标Y1、运营指标Y2、服务指标Y3和员工素质指标Y4分别做信度分析,得到表7~表8。

从表8可知,整个问卷的信度为0.770,信度较好。每一个一级指标的信度均大于0.5,信度较好。可以将22个指标进一步提取出一級指标。

3.4 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选择最优指标体系

从表5可知,共可以提取5个因子,每个因子的荷载见黑色字体数字,令这5个因子分别为Y1,Y2,Y3,Y4,Y5,则有:

Y1=0.894T11+0.738T13+0.784T20+0.629T22;

Y2=0.932T1+0.889T2+0.788T3+0.709T8+0.774T9;

Y3=0.751T14+0.705T15+0.733T16+0.841T17;

Y4=0.717T5+0.846T19+0.736T21;

Y5=0.768T4+0.804T7+0.774T10+0.706T18

从Y1表达式可知,它代表了设施、人事合作、部门内部合作、管理状况,是有关管理能力的指标,因此可以将Y1命名为管理能力。

从Y2表达式可知,它代表了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生产能力、售后服务,这些指标均是运营业务方面的指标,因此,可将Y2命名业务能力。

从Y3表达式可知,它代表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这些指标反映的企业经营环境的,故将Y3命名为发展环境。

从Y4表达式可知,它代表了沟通系统、信息系统衔接能力、部门之间合作,是属于企业之间合作方面的,故将Y4命名为合作能力。

从Y4表达式可知,它代表了财务状况、效益、技术能力、企业发展前景、适应变化能力发展能力方面的,故将Y5命名为发展能力。

具体名称见表9。

4  结论

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的选择虽然在产业集聚中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这对于产业集聚下企业联盟运作有着重大意义。足于制造企业,研究产业集聚下战略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以产业集聚、战略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作为指导,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集聚下战略合作伙伴选择最优指标体系。本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下制造企业选择战略伙伴的最优指标体系包括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启兵.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2]孙建飞.产业集聚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06.

[3]熊刚.论产业集聚区[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04.

[4]周旭娇,刘耕.海港新城的产业集聚密码[J].东莞日报,2013,03.

[5]宋华.供应商选择、参与对采购成本管理绩效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12).

[6]胡志群.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7,01.

[7]Luo Fuzhou; Han Yan tiger; Song-tao li. Large complex project strategic alliance partner selec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empowerment grey correlation evaluation [J].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2013.04.

[8]蔡素妹.基于协同商务链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02.

[9]王胜维.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05.

[10]刘长义.中小企业R&D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技术经济,2008,05.

[11]苗乐平,常晶.现代企业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及评价[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2]钟祖昌,王洁.激励机制、信息反馈与供应链绩效的持续改进[J].中国市场,2008(19).

[13]WebberCA, BentonWC.J. Vednor seleeiton Cirteira and Mehtods[J]. European Journal Industri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rkansas, 2005.

[14]Liu Qianyun; Alyson; Jiang Fangtao. Supermarket chains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AHP method of supply chain strategy partner selection [J].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y BBS, 2012.10.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因子分析法
基于因子分析对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的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