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欲望的艰难觉醒

2019-07-15林文静

神州·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史阿兰罪恶

《东宫·西宫》(电影文学剧本)主要讲述在北京某公园游荡和搜寻目标的阿兰被派出所民警小史抓住并带到派出所审问的故事。审问过程中,小史的言行不乏对阿兰的歧视和侮辱,但阿兰丝毫不为自己是同性恋难为情,反而不动声色地讲起过往经历,并用死囚与刽子手的故事隐喻他对小史的畸形爱恋,慢慢地,小史发现自己的心中原来也藏有一座断背山。

《东宫·西宫》剧本短小而精悍,每个场景的设计极具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无论是傍晚细雨朦朦的公园、幽静深邃的小树林,还是又小又脏且贴满同性恋“宣传画”的公园厕所、深夜里昏暗诡谲的派出所,均以环境要素渲染小史和阿兰的关系发展背景,隐喻两人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有场景的设计均有一个共通之处:隐秘和禁忌,象征小史和阿兰的情感纠葛及其存在、发展的困境。

剧本始于小史偷偷地剪开信封,捧起并抚摸阿兰创作的书却又将书锁在抽屉,由此就埋下了小史和阿兰的感情线索——他们之间的爱情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潜藏在黑暗里,无法直面阳光。在这段隐秘的情感关系中,王小波着力从阿兰的情感体验入手,在限制性视角中揭开阿兰同性恋情结的由来。

阿兰的童年记忆里仿佛只有自己的母亲,还有自己咬住母亲的奶头、母亲拧打他的事。他对女性的初印象便是自己的母亲。而他对性的初认识,来自于红色年代里布告栏上关于对犯强奸罪、奸淫罪的犯人的判决书还有厕所墙上的淫画。在幼年阿兰眼里,象征着权力、威严的法律判决书定义了未婚男女的欢爱之事为罪,那么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随着这些恐惧,我的一生开始了。”在上学时,阿兰遇到外号“公交汽车”的女同学,他心动了,却又恐慌。在每天压抑着勃起兴奋和冲动的同时感受到经久不衰的恐怖。这种恐怖对于一个正处在欲望和道德形成期的青少年阿兰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他在面对自己正常的生理欲望时不断压抑,进行自我审判和自我否认,而在同性恋的倾向面前,原本隐藏在正常欲望下隐秘的罪恶便被非常态的对象所覆盖和稀释,罪恶的情感和羞耻的欲望得到坦然的释放。在情感倾向的转变中,他逐渐走向社会却遭到社会道德伦理的排斥,陷入孤独和绝望的深渊。但是在罪恶感裹挟着的生活里,他仍保持人性固有的欲望,對爱欲的渴求和感知坦然、敏感而自然。

他在第一个、第二个同性爱人的身上感受到咸的味道,是爱情的味道。在2015年电影《卡罗尔》大热期间,原著《盐的代价》得以“重见天日”。电影编剧Phyllis Nagy在戛纳记者招待会谈到“盐的代价”时说:“这典故出自《圣经·旧约》,罗德之妻回望一眼索多玛城,变成盐柱。以Highsmith(作者)的个性,她用罗德之妻的典故,并非指原意中对旧城旧制度的留恋,而是以索多玛,代表离经叛道的欲望和欢愉。我的解读是:为了那份极致灼热的欲望,即使以性命为代价变成盐柱,又如何?”阿兰一直渴望爱,努力地感受爱的存在,可是他希望从爱人身上得到的爱从来都是让他失望的,但他生性乐观,在忧伤的同时意识到“自己是活着的”的事实。同性恋倾向被赋予的“变态”“罪恶”之名牢牢地拴住了他的人生,更悲凉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在哪里。所以在军官和女贼的故事里、在军官对女贼三种处理方式里(逮住她、放她走或者是把她占为己有),阿兰期待着军官能够放弃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一切的束缚,把他占为己有。而小史的出现,让他重燃对爱情的渴望。

遇见小史在王小波的笔下,仿佛是阿兰的命中注定。早在乡下时,阿兰和在当小学教师的小史曾发生肉体关系,未出现过爱情。虽然成为警察的小史已经忘却,但是阿兰重新找到了他,把自己交到了他的手上。阿兰被捕后按规定剖析自己这些年的“罪恶”时一直被小史嘲笑、讽刺、辱骂,但是污言秽语中潜藏着的是阿兰对小史的“引诱”。看似在审问过程中小史不断强调同性恋是病,得治,最终诚如他所说,“他没把阿兰的病治好,把自己给弄糊涂了。”阿兰从认出小史开始,步步紧逼,用自己感情经历和囚徒与长官的故事表达潜藏着的爱意;在小史情感态度徘徊不定时用言语刺激他、激怒他,让他面对自己的内心。阿兰不断地剖析、表白自己的过程,也是其在精神上对小史的驯服过程。阿兰在面对自己内心无比坦然而显得游刃有余,他从幼年到成人时期作为社会边缘人群不断进行自我否认和挣扎,一次次重塑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进而不断地成长和实现自我救赎。在小史面前,阿兰言说其隐秘的生命体验,也在以其个体存在本身唤醒小史被警察身份所压抑和束缚了的自我——“每个人都有一个主题,都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你为什么不问问你自己呢?”在阿兰潜在的精神驯服下,小史打开了阿兰的手铐,并让他离开。与此同时,阿兰作为一枚钥匙,开启了小史窥探内心的大门,他的欲望也苏醒了。

在阿兰和小史的交锋中,我们得以窥探阿兰的独特且孤独的生命体验。在觉醒后却被边缘化的艰难生存境遇中,阿兰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昏暗的社会生活,与隐秘而伟大的欲望同行,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的追求依然如初。“罪恶”的种子尽管发芽,但结出来的果子未必是带着毒性的。阿兰在压抑着自由、个性的年代里,阿兰处在精神和思想里的“黄金时代”,他寄寓着作家王小波对生命、人性和自由的憧憬和向往。

将北京隐秘的东宫、西宫搬上荧幕,王小波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为隐于黑暗、藏在柜子后面的人们树立了一面大旗:对自由和爱的向往从来都不是罪过的。

作者简介:林文静(1998—)女,汉族,广东惠州人,单位:华南师范大学,2016系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小史阿兰罪恶
原始的塑造——多米尼克·阿兰作品欣赏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罪恶
能量小史
Sixteen Years’Promise
唯美歌姬阿兰全新单曲《兰之乐光Lan of music light》正式首发
罪恶赎金
《罪恶赎金》
罪恶的官商“二人转”
火力机动发展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