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标准化问题探讨

2019-07-15许秀红

物流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物流系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许秀红

摘  要: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标,是以国家和地区间广泛经济贸易交往为基础,以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有效衔接实现的。如果国家之间物流标准相互协调统一,就会消除国际物流运作的障碍,节约各项由于标准不一引起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国际物流效率和效益。国际物流各环节如果能够全面启用国际标准,将有助于国际物流过程的快速顺利进行,推动各国或地区间物流标准化进程,进而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

关键词:一带一路政策;物流标准化;物流系统;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based on ext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is realized by the effective interface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 harmonization of logistics standards among countries will remove obstacles to the 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save costs and expenses due to different standards, thu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an fully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t will help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rocess to proceed smoothl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of logistics between countries or regions, and thus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policy;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logistics system;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理念的深入,各国之间加强经济联系,积极寻求国际范围内的各类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和自由流动,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中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在基建、交通及贸易投资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通过实施国际物流技术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等管理手段,消除贸易壁垒,提高物流操作的国际适用性,有效促进了国际物流发展。

在目前国际物流领域,各国为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纷纷致力于改善本国物流环境,积极参与制定或遵循物流行业各项国际规范和标准,提高本国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广泛推行集装箱运输、EDI信息技术、符合国际规格标准的各类设施设备、法律环境、单证文件结算工具以及相关管理手段等,有效协调国际和国内物流的转换统一。

1  受國际标准化影响的主要领域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指各国在制定实施各自基础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技术标准和相关物流领域工作标准的基础上,以国际物流系统为目标,按国际物流配合性要求,统一协调相关各国物流设施、通关手续、结算工具及信息技术等系统标准,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获得最佳物流秩序和经济效益。如果整个物流系统实现标准化,各国间各项标准协调统一,则可提升国际运输、装卸的速度,降低因转换和衔接不畅所致的损失,提高运作效率,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欧美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使用统一规格的条码技术、托盘及集装箱等,既减少了物流耗费又提高了转运速度,促进了这些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快速发展。而尚未执行这一标准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耗时耗费,从而削弱其国际竞争能力。

1.1  产品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可以实现产品在更大范围的适用性、互换性、兼容性等,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从国际物流角度看,标准化为国际物流市场的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提供一个公开的、共同的标准,为企业提供一种固定标准的贸易条件,为消除贸易壁垒,特别是贸易技术壁垒提供了一个准则;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确立共同遵守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协调各国间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发展;促进国际物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2  集装标准化

(1)集装箱外形和结构的标准化为便于实现“多式联运”、“门到门”现代高效运输方式;集装箱抗压强度的标准化可以保证货物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承载较大负荷并抵抗冲击;集装箱的外部信息标记标准,有助于物流过程各环节信息的识别、记录与及时传输;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集装箱尺寸为20英尺和40英尺,1FEU=2TEU(1单位的40英尺集装箱=2单位的20英尺集装箱)。

在当今全球贸易中,超过总货值80%的货物是使用集装箱运输的,集装箱已成为全世界最大数量的运输载体。我国是世界集装箱制造大国,多年以来不断将符合国际标准的集装箱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各地。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我国金属集装箱产量分别为13 014.52、11 516、9 986.2、10 348.4、10 710.6万立方米,5年来我国金属集装箱产量稳定增长,占全球集装箱市场保有量一半份额(如图1所示)。

(2)托盘是最基本的集装单元,它与仓库、货架、叉车、月台、配送车辆等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密切关联,在衔接上下游其他设施设备方面有较为严格的尺寸匹配关系。标准化托盘推动托盘单元化作业和带托盘运输,促进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托盘标准有:1 100×1 100mm和1 200×1 000mm;世界托盘标准为如下规格(1 200×800mm、1 200×1 000mm、1 219×1 016mm和1 140×1 140mm、1 100×1 100mm和1 067×1 067mm)。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托盘市场保有量达到12.63亿片,同比增长8.2%。

2013~2017年我国标准托盘产量占比情况与预测如图2所示:

1.3  信息技术标准化

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业应用总体水平不高,主要是信息技术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库、编码和接口等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信息系统复杂化、多元化和多平台化。其次是系统协调性差,国际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多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平台往往自成一体,信息技术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应用。最后由于信息技术和国际物流技术、国际物流运作全过程没有紧密结合,信息化程度较低,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许多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整体较低的信息化水平是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这一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其与亚、非洲等国家交流更简单、更有效。

1.4  法律环境标准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和物流活动通常涉及到以下法律法规:

(1)用于处理国际货物买卖关系和发展国际贸易关系的《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2)多式联运方式下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国际商会制定的《联运单证统一规则》。

(3)国际航空货物运输适用的国际公约有:《华沙公约》,《海牙议定书》、《瓜达拉哈拉公约》。

(4)陆路运输方式下适用的《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国际公路车辆运输公约》。

(5)适用于水运方式下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则及实施细则》和《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海牙规则、《修改的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议定书》即海牙—维斯比规则、《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及《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等。

(6)2017年中德等七国铁路部门在《中欧班列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签署了《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保证铁路基础设施、加强运输组织、统一服务标准、加强宣传营销、协调国家海关联检并且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和专家组。为提高中欧班列运行速度及通关速度提供了协商渠道。

1.5  技术装备规格标准化

为使货物在国际物流过程中规范顺利的移动,首先要实现国内外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的同步协调,通过实现托盘、集装箱、运输工具等的标准化,加速流通,减少环节,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特别是在当前物流行业倾向于横向广泛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情况下,物流技术装备标准化需求十分明确。具体包括,货架6项,仓库7项,货运站场2项,托盘16项,集装箱袋11项,装卸搬运设备20项,包装设备23项,运输设备12项,共计104项,主要以技术设备类标准居多,其次是管理类标准,基础标准只有《货架分类及代码》1项。

2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标准化现状

2.1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标准化水平等因素都存在上升空间。第一,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口岸管理较为落后,通关效率低,达不到一带一路物流发展需要。第二,我国物流业赋税较重,重复纳税情况严重。物流成本中包括大量的使用费、场地费、停车费、进口费、信息费、配载费等,限制了物流大规模发展。第三,物流业国际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物流业信息基础设施响度落后,缺乏高速、移动、安全的信息平台,并未形成具有国际认证的技术标准,是我国物流存在摩擦、交易成本高的弊端。

2.2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济集团,而影响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正是高效的物流业。货运物流以公路运输为主,从整体经济角度来看,铁路、短途海运和内陆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和模式组合可以更有效率。主要特点有:

(1)欧盟物流采用的共同协作模式(Co-Modality)专线政策,鼓励运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分别或结合使用,实现了运输资源的最佳和可持续利用;使用更清洁的车辆将运输物流实现更大的可持续性;使用欧洲部署智能交通系统(ITS)①,加快货物在货运物流中的移动速度,在道路运输和与其他模式接口协调实施中可互操作和无缝衔接。

(2)德国:位于欧盟的地理中心,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货物转运地,物流产业发展较快,成为继贸易和制造业后第三大经济支柱,产值约占西欧总产值23%以上,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均居世界领先地位,物流信息系统吊装技术也是世界一流水平。但是铁路运输方式仍然存在问题,铁路设施老旧和工会频繁举行罢工是造成铁路运输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像中欧班列从重庆到杜伊斯堡大约需要12~13天,火车从重庆到布雷斯特这10 000公里的路程只需要5天半(平均时速80KM),但从布雷斯特到杜伊斯堡这1 300公里路程则需要6~7天(平均时速10KM)。

(3)波兰作为进入中东欧地区其他国家的捷径和陆路及水陆交通枢纽,是扼守欧洲中部、联系东西欧的纽带,已经成为多条中欧班列途经波兰进入欧洲的重要节点。比如,长达9 800多公里的蓉欧铁路从中国成都始发,终点就在波兰的第二大城市罗兹。目前“蓉欧”班列行程在14天左右,未来中波双方计划将14天缩减至10天左右。波兰的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各方面基礎设施条件都比较好,但2017年以来,随着中欧班列货运列车数量激增,一个月多达200列火车,有关承运商表示,基础设施已显现出不足,同时还出现报关文件积压情况,铁路运输在欧洲和中国的陆港均出现超过10天的延迟。

2.3  东盟作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其不但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规划中的南部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地。我国主要从东盟各国进口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如:橡胶、木材、矿产、干果等,而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产品则多以基建类如水泥、建材和工业制成品为主,双方经济有着较大的互补性,这也为双方进一步加深经贸往来奠定了基础。

(1)现有中缅铁路的主要功能是将缅甸的大量木材及矿石及从非洲运来的能源和矿产品安全运到中国,在中缅段铁路上需要借鉴大秦铁路②的特点,发展20 000吨的重载铁路以满足双方的特殊需求。在建的中缅国际铁路起点为中国云南省会昆明市,终点为缅甸仰光。铁路全长约1 920公里,中国境内段昆明至瑞丽铁路全长690公里。高铁很快也由云南与滇越铁路对接,还将与中(国)老(挝)铁路、中(国)泰(国)铁路、泛亞铁路(昆明—新加坡)对接,为云南的对外开放带来新机遇、新速度、新发展。

(2)中越的经贸往来以农副产品为主,考虑到农产品保鲜及对时间敏感的特点,其铁路的建设需要以速度为中心发展快速铁路。2014年,中越国际铁路昆玉河准轨铁路开通以来,昆明铁路局采取米轨直通国际联运、准米轨换装国际联运、公(海)铁国际联运、集装箱国际联运等联运方式,使河口口岸铁路货运量大幅增加。从越南、土库曼斯坦进口的铁矿石、硫磺、木板;出口到越南,再转运到泰国、巴基斯坦的化肥、焦炭、钢构件在这里中转,每天从河口发往云南各地的铁矿石就达1.2万吨。如今在昆玉河铁路沿线形成了铁矿、铝矿、磷矿等资源加工的产业带,昆明铁路局采取“每天5列集装箱+3列整车”班列化运作模式加快运输循环,降低运输成本;并大力推行集装箱运输铁矿和焦炭,大幅减少货物运输损耗和环境污染,方便多种运输方式换装,服务沿线企业发展。同时为加快进出口运输效率,昆明铁路局与河口检验检疫局共同投资通道式放射性监测仪和自动喷淋消毒仪,使联运货物“一关两检”时间由原来的30多分钟压缩至2分钟。

(3)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岛国铁路很难与其相连,我们选择铁海联运将货物通过船舶运抵越南的港口之后由铁路运往以昆明为枢纽的西南内陆地区。为了将缅甸的普通货物运往中国,专门引入一条新的铁路使其与普通铁路网相连进而缓解重载铁路的运输压力。最后,为了实现铁海联运我们将缅甸的仰光港、越南的西贡港和泰国的曼谷港作为实现铁海联运的枢纽。

(4)新加坡以“高效”物流业著称,这不仅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还在于其各环节畅通无阻。以通关程序为例,新加坡政府使用“贸易网络”,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涉及贸易审批、许可、管制等通过一个电脑终端即可完成。其中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政府的公众网络系统和物流企业的网络技术平台。新加坡政府的“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

(5)东南亚的泰国、缅甸,南亚的尼泊尔,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国家在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都还不发达,希望能携手中国进一步推动他们各自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进而带动各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4  俄罗斯基本物流服务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运输、终端和仓库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由此导致绝大多数运输、储存、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等服务都要由实际操作的公司自己来完成(68%)。大中小型物流公司之间技术、专业分工、操作标准等信息不配套,因此无法获得长足发展。自从阿里集团菜鸟与俄罗斯合作以来,升级了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通过输出多项先进物流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俄罗斯提升跨境和国内物流业务。从EDI对接,到两国铁路系统运单的互认,国联运单作为两国唯一的收货凭证,通过使用跟单信用证,从根本上降低了物流成本。

3  国际物流标准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比如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目前采用的宽轨铁路与国际标轨铁路之间不一致,直接影响中欧班列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多式联运系统的发展更是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码头、公路、铁路等;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像波兰—白俄罗斯边境的马拉—布列路段经常拥堵,设施老化,时常需要维修;再如马拉场站前往欧盟方向的车板不足,以及冬天温控集装箱的短缺,直接影响到像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运输安全。

3.2  国际多式联运非标准化操作,包括集装箱、装载工具、运价系统、运单条款、法律法规不一致等;落后的电子通信方式;还有管理中存在的瓶颈效应,例如在通关、检疫等方面繁琐的操作规程和落后的运作方式。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明细,国际贸易往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但是发展中国家中的运输企业往往缺乏为整个运输链服务的角色意识。当运输中出现货损、延误等纠纷时,可能会在法律责任方面出现混乱,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法律对运输责任的规定和划分不严格,对多式联运在这些国家的推广起着阻碍作用。

3.3  信息化程度偏低。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整合利用各类商流信息资源,不能充分了解电子商务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更不能提供电子商务通关数据交换、进行国际贸易及现代物流运作。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会直接影响回程货源的有效组织,以及国际贸易执行和结算。目前中欧班列运输方式下,尚未完全实现第三方监管方、班列公司、铁路局、海关、口岸场站、银行等机构信息数据共享,货物信息各主体分散掌握未能实现全链条可视化。尽管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重要的支持手段,但由于其建立和管理难度很大,需要巨额投资,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短期难以建立全球范围的信息系统。

3.4  当前铁路提单及多式联运提单不具备国际及国内立法认可的物权及金融属性,不能被金融机构质押获取融资。短时间内无法从国内立法层面赋予铁路提单及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属性,无法从国际立法及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上通用认可铁路提单及多式联运提单的物权属性,直接影响到交易各方的结算效率,增加了贸易风险。

4  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加快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机遇,组建区域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共同体,形成更大市场,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自由贸易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一带一路经过更多是发展中国家,有利于拓展我国在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国家的贸易市场,依托重点口岸和重要枢纽节点,搭建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平台,完善路网系统建设实现物流资源整合。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国际标准,走向国际化。

(1)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消除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共同组织安全、畅通、快速、便利和有竞争力的中欧铁路运输,提高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宽轨距铁路网络与世界标准轨距系统有效整合,为未来合作创造广阔的空间。注重应用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如自动分拣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以提高货物配送效率、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2)建立国际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国际物流活动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持和保障。应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更新信息,缩减或消除运输方式转换的成本。将优化的物流运作软件融入软件,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物流与供应链软件。推动相关领域协商建立统一标准,如物流运输标准、产业行业标准、通关一体化标准等,以标准的统一来实现政策的沟通和市场的衔接,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提升通关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协调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海关等联检部门,简化班列货物通关手续,优化铁路口岸站作业,压缩通关时间; 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統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l)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

积极推进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及专家工作组的成立并发挥作用,及时协商解决班列运输过程中的问题。推动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实现全程信息追踪,建立突发情况通报和处理合作机制,保障货物运输安全。提高班列在各自国家境内的旅行速度。

(3)物流业务往往是多式联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能够缩短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多式联运的标准化包括“软件”、“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是指多式联运在运作规则、操作标准、技术标准、信息系统、单证、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标准化以及彼此的衔接,“硬件”是指技术装备的标准化发展。加快路网建设应多元化,增加运输方案选择性,保障不同属性的商品都能以较为适宜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流通效果,例如通过对中南半岛路网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仅仅靠规划中的铁路网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铁路网进行补充,并引入海运实现铁海联运,进而保证充足的货源和降低物流成本。

(4)推行“一单制”融资,将来“一单制+第三方监管”模式下将赋予铁路提单及多式联运提单金融属性,类似海运提单的物权属性一样,通过铁路提单、多式联运提单及第三方全程监管控货物达到金融机构对国际贸易业务项下国际结算资金的风险控制。

(5)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营销宣传,扩大物流服务地域,开发新的运输物流产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邮包、冷链运输业务的发展,促进国际物流运量持续增长。

5  结束语

中国的国际物流活动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和沿线各国合作的不断深化,国际物流各种标准化的实行显得尤为重要。运输设施、装卸搬运设备、集装设备、运输单据、海关文件等均涉及到标准化问题,加强推行物流标准化建设,降本增效,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注:①IT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②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大秦铁路承担着“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国家战略任务,大秦线的煤炭运输量占到全国铁路煤运量的三分之一。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

参考文献:

[1] 徐寿波. “一带一路”大物流战略分析与实施[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5):1-11.

[2] 翁适.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09(13):3-6.

[3] 曾志宏. 智慧和可持续的物流—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欧洲[Z]. 2018.

[4] 江望月. 行业标准趋于完善,多式联运将全面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EB/OL]. (2018-11-23)[2019-02-25]. http://3g.163.com/dy/article/E1A9CGF0051480KF.html.

[5] 国家市场调研中心. 2017年中国托盘标准化发展情况与预测分析[Z]. 2017.

猜你喜欢

物流系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
长尾理论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经营模式研究
关于物流系统末端配送服务质量提升的讨论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物流系统优化对公司生产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