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路径浅析

2019-07-15冉洪术

重庆行政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文明绿色

冉洪术

三峡库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落实、落地、落细是三峡库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推动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生态绿色发展成为三峡库区现在和未来的使命担当。

从世界其他国家来看,许多国家纷纷把“绿色发展”作为增长的新动力和发展的新出路。美国提出绿色新政,出台《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日本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把新型环保汽车、海洋风力发电等作为支柱产业;欧盟发布“2020年发展战略”,将绿色增长作为提高欧盟国家竞争力核心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中把“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对立起来,信奉“先生产、后治理”的逻辑,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日益严峻。面对现实威胁,三峡库区只有转向生态绿色发展,才能在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同时,为经济良性发展开辟新的通道。

(一)生态绿色发展符合三峡库区的战略定位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明确了三峡库区的发展定位,有利于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国家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建设,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和治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绿色发展助推三峡库区发展方式转变

三峡库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过去各地在发展中往往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给三峡库区的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思路明确,标志着三峡库区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确定了中央和市委对三峡库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实现“增绿”与“增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形成生态绿色发展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三峡库区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的挑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进,三峡库区的生态绿色发展将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做出巨大贡献,但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仍存在着瓶颈与挑战。

(一)人民期盼与环境改善之间的差距较大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涵了优良的生态环境。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可以说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必然会不断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也往往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这是对人民期盼山绿水清、环境宜居的积极回应,强调了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的高度负责。由此可见,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性、根本性改善,缩小人民群众期盼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了三峡库区和全国人民的一大挑战。

(二)脱贫致富与生态绿色发展的融合不够

三峡库区多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貧致富是当下最为重要的大事。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峡库区属连片贫困地区,如何实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三峡库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人民群众要脱贫致富,只能走绿色发展之路。因此如何推动脱贫致富与生态绿色发展的融合,成为了三峡库区发展的瓶颈。

(三)县、乡、村的污染减排压力大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使得地方的污染减排压力巨大。一是工业发展滞后。三峡库区多为山地,交通比较滞后,因此高尖新的工业企业很难落户,已有的企业在工业污染控制中存在诸多问题。二是城镇快速发展。三峡库区属贫困地区,城镇化处在加速发展期,快速城镇化将给生态环境承载力带来巨大压力。三是农业生产落后。三峡库区农业污染排放管理存在许多漏洞,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不高,一些农业垃圾直接排放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四)生态文明意识不强生态制度体系不完善

任何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奠基与支撑,离不开道德自律和体制他律的逐渐形成。一是生态伦理道德体系不健全。转型期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部分干部群众价值观发生紊乱,滋生出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由此产生的毫无节制、急功近利的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失衡。因此,三峡库区要探索一条全新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体系任重而道远。二是生态文明意识强化需加倍努力。一个国家公民的生态意识是衡量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忽视环境保护或者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仍然没有根除;相当多的群众缺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特别是贫困山区的群众更为严重。第三,生态制度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涉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标准、政策和规划体系。然而地方相对应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仍然比较缺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三峡库区,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将会成为生态绿色发展的又一重大挑战。

三、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三峡库区所处位置特殊、所起作用特殊,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主要包涵着三个方面:一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二是将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四是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坚持绿色发展的自觉性。

(一)合理布局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首先,第一产业突出“特色化、有机化”,挖掘、引进地域特色产品,利用丰富的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畜禽产业、特色养殖业等。其次,第二产业突出“集约化、无害化”,第二产业要向节水、节地、节能的集约化方向发展,向无害化方向发展,向劳动密集、精细制作的轻型化方向发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加工贸易、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临港等产业。最后,第三产业突出“生态化、融合化”,重点发展旅游业,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休闲运动游、养生产业游等,促进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助推三峡库区的生态绿色发展。

(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保障三峡库区绿色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已拥有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等,这些制度和优惠政策将有力地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的建设。同时,在推进三峡库区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库区实际、当地实情,实现政策整合、制度创新,加强执行监督、评估反馈和惩处力度。

(三)健全法制为三峡库区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态势,三峡库区要实现生态绿色发展目标,必须更加充分重视和发挥法治的引导和保障功能。“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良好的法律”,加强对三峡库区生态绿色发展建设的法治保障,用法律制度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绿色发展的行政执法改革,结合库区当前生态环保执法现状,积极稳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生态绿色发展的补偿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司法救济作用;建立全员参与生态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少国家的经验表明,运用法治方式和手段要求全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做法。

(四)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坚持绿色发展的自觉性

大力推进三峡生态绿色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一是做好理念的引路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入脑入心,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绿色生产生活;二是做好行动的践行者,让每个人从拧紧水龙头、关好电开关、垃圾分好类、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下去;三是做好监督的守望者,面对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要以主人翁的态度敢于斗争、敢于担当、敢于作为,保证人人都是生态绿色发展的监督者和守望者。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三峡库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必須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宗旨,必须坚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愿景。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云阳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