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周代陈国巫风盛行的成因

2019-07-15孙嘉明

神州·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陈国成因

孙嘉明

摘要:陈国是西周初期具有特殊地位的诸侯国,在西周建立伊始就作为“周朝三恪”之一以奉舜祀。由于受到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双重因素的影响,周代陈国展现出了浓郁的巫文化色彩,并流传至今。

关键词:周代;陈国;巫风;成因

作为陈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十五国风之一的《诗经·陈风》为我们展现了周代陈国的真实风貌,而《陈风》中最主要的特色当为浓郁的巫风色彩。古往今来,多数学者认为《陈风》十首中的《宛丘》与《东门之枌》两篇最能概括说明陈国的巫风特色。如《汉书·地理志》载:“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1]”又如《<诗经>百家别解考》引周悦让《倦游庵椠记》谈《陈风》首二诗云:“二诗乃民间私行肄业,至其所习之舞,盖亦如《溱洧》修禊所用以招魂续魄之为,此亦其土风民俗所好尚。[2]”本文从地理与历史两个因素来考察分析,借此探寻周代陈国巫风盛行的原因。

一、地理方位因素

陈国地理位置及特征依据《陈风》是可以基本确定的。首先在《衡门》中有“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娶妻,必宋之子”等句,此句提到了婚娶的对象为齐、宋两国的贵族女性,而周代贵族嫁娶多为相邻异姓之国,这表明陈国与齐国、宋国之地相近,同时据此也可以得出陈国地处平原地区。其次,《防有鹊巢》一诗中出现了“防”、“邛”和“中唐”等词,其实指“房”、“江”“唐”三国。例如《左传》载:“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此处的“柏方”指的是柏国与方(房)国两个国家。而至于“唐国”的记载,则见于《左传》所载:“服随、唐”,此处的“服随、唐”指的就是征服随国和唐国。综上所述,“房”、“江”、“唐”三国皆于史有载,其位置处于陈国的西南方向,又在楚国之北,据此则可得陈国之地当在房、江、唐诸国之北,更具体而言则为东北。

综合以上所述,结合史料记载,可以得出周代陈国的位置大致位于淮水之北,北接于杞、宋,西邻郑、许,南交于蔡,且与淮夷、荆楚相近。其北方为杞国与宋国,亦为“周朝三恪”,分别继承夏朝、周朝的祭祀;其南方则为楚、淮夷势力范围,可见陈国处于巫文化浓重的区域。与众不同的地理条件,令陈国能够咸取四方之风俗,淬炼成地域特色明显的文化风格,而巫风繁盛则是其文化中最为显著的一点。

二、多层历史文化积淀

(一)奉舜之嗣的立国之因

作为周朝三恪之一,陈国建国的原因是十分特殊的。朱熹《诗集传》在论述《陈风》时曾提到陈国立国的情况:“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于陈。都于宛丘之侧,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是谓胡公。”[5]因此陈国的受封建国在周初受封列国之间是具有特殊性的,其作为周朝三恪之一,是奉周武王之命立国承舜之嗣的,这就意味着陈国能很大程度上继续保留和传承本地已有的文化体系,这是陈国能够得以保留本地文化所具有的一个先天性的优势条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周代诸侯国的首要大事之一,而陈国立国的原因又在于祭祀先祖,因此“陈风好巫”是具有必然性的。

(二)东夷文化的遗留

《左传》记:“陈,太昊之墟。”由此可得,太昊伏羲氏曾都于陈地,而后世少昊、舜帝继立。伏羲、少昊、舜帝同为东夷族的首领,则陈国文化源于伏羲氏所代表的东夷文化。

重祭祀是东夷族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舜帝出任东夷部族首领时,就举行过盛大的祭祀典礼。《礼记》:“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爓祭,用气也。”由此可得,东夷族是很重视祭祀的。直至今日,陈国故地淮阳县以太昊陵为中心的区域每年仍有拜祭人祖伏羲的盛大活动,其间有许多种类的民俗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当为担经挑。担经挑又称担花篮,其以舞蹈来祭祀、娱神的形式是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是陈国故地周口地区尤其是淮阳特有的祭祀人祖伏羲氏的巫风舞蹈。另外,庙会期间售卖的被誉为“古代文明的活化石”的地方泥玩具“泥泥狗”多以燕子等鸟类为原型,这些都是远古东夷文化的遗存。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伏羲氏所代表的东夷民族文化在陈国故地是一直延续着的。

(三)殷商文化的影响

周本为殷商之属国,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殷商文化或是受到其影响,而从周代重祭祀、敬鬼神的特征来看,显然是受到了商代好祀、重祀之风影响。而陈亦为商之属国,则其不可避免的同样深受商文化的影响。《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种文明虽然可能会随着历史而走向衰亡,但其文化则早已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给遗民的心灵留下深刻的无法磨灭的文化烙印,从而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例如曾在拉丁美洲创造辉煌历史的玛雅人,他们的玛雅文明虽然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玛雅文明的一些遗俗仍在被其后裔保留至今。因此,殷商文化的影响也是构成陈地巫文化的一个历史文化因素。

(四)陈大姬的影响

陈大姬为周武王“元女”,即长女。周武王将其嫁与妫满,是西周建立初期稳定东夷故地的表现。《汉书·地理志》:“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此处的妇人即为陈大姬,其在陈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子产戎服献捷之事,据《左传》载:“敝邑大惧不竟,而耻大姬。”可见,即使到了子产所处的春秋中期,大姬仍然是陈国的代表性人物。由此可得,大姬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对于陈之国政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因此,大姬的推崇与提倡对于陈地巫风的盛行亦有襄助。

由此可见,陈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夷夏之交的中原地区,被巫文化区域所影响、覆盖,为陈国巫风盛行提供了地理条件。而在历史文化方面,陈国历史悠久,奉舜之嗣的立国之因、东夷文化的遗留、殷商文化的影响、陈大姬的影响等因素共同造成其地呈现出巫风绵延不绝的特点。因此,周代陈国巫风盛行是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1653.

[2]劉毓庆.诗经百家别解考[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159.

[3](南宋)朱熹集注.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81.

猜你喜欢

陈国成因
十四国诸侯云集戚城意欲何为?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角度决定视野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角度决定视野
笔仙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