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之路径探析

2019-07-15王亚军

重庆行政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挥作用专家

王亚军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作为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离退休高级专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解决重庆市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资源匮乏问题提供了一种现实路径。

一、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现状

(一)总体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高校(含部属院校)现有离退休高级专家5573人,占离退休教职工总数的25%。其中男性3693人,占比66%;女性1880人,占比34%;中共党员2658人,其他民主党派550人。从统计数据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职称学科结构“两多两少”。即副高级专家多,正高级专家少,副高级专家人数4270人,占77%;正高级1303人,占23%。自然科学学科专家多,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家少。除1363人学科类别填写错误外,自然科学学科2479人,其中,理学类768人,工学类(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1110人,农学类246人,医学类355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1731人,其中,经济管理类265人,政治法律类383人,文化教育类701人,艺体类382人。统计显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比例为1.4∶1。

2.在渝继续发挥作用人数少。统计显示,高级专家退休后居于重庆市内的4997人,占离退休高级专家总数的89.6%,到市外、国外定居的249人,占4.5%;居住地不确定的327人,占5.9%。从居于重庆市内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看,返聘在原单位的200人,占比4%;在其他单位服务的254人,占5%;入股参股创办实体或自由职业的67人,占1.3%;赋闲在家或不确定发挥作用方式的4476人,占89.7%。从发挥作用的渠道看,大部分专家均在原高校或民办高校,到企业发挥作用、自主创业的极少。

3.年龄结构呈哑铃状。退休高级专家中,65岁及以下1126人,占比20%;66~70岁的782人,占比14%;71~75岁753人,占比13%;76~80岁1057人,占比19%;81岁以上1855人,占比34%。

(二)具体指标分析

对1000名退休离退休高级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从统計数据看:

1.发挥作用情况。在本单位办理延迟退休的37人,占5.8%,退休后返聘到原单位的60人,占9.4%,外聘到其他单位的66人,占10.3%,自己创业的15人,占2.4%,加入协会组织统一参加社会活动的35人,占5.5%,安享晚年不再工作的419人,占65.5%,其他情况的8人,占1.1%。

2.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方面的主要问题。241人认为有关部门和单位不重视,258人认为支持政策不完善,144人认为专家退休后发挥作用的意愿不强,93人认为在职人员有阻力,311人认为发挥作用的渠道和平台少,159人认为经费投入不够,190人认为对老专家的关心服务不够,115人认为工作机制不完善,196人认为宣传不够,氛围不浓。

3.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渠道。有825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拓宽,其中,多组织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农”科技服务活动的280人,多组织老专家走进产业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合作攻关的281人,支持老专家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336人,委托老专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205人,放宽老专家到公益性质社会团体的任职年龄限制278人,聘请离退休专家到基层宣讲党政重大决策、战略的67人,创办、领办或参股、入股经济实体48人,其他6人。其中,组织“三农”科技服务、走进产业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合作、参与重大决策咨询建议、开展专题调研、到公益社团的任职的占绝大多数意见。

(三)未发挥作用专家情况分析

1.学科专业情况。自然科学学科专家2424人,占54.2%;哲学社会科学学科2052人,占45.8%。

2.年龄分布情况。自然科学学科专家中,65岁及以下313人,占比12.9%;66~70岁的203人,占比8.4%;71~75岁345人,占比14.2%;76~80岁621人,占比25.6%;81岁以上942人,占比38.9%。社会科学学科专家中,65岁及以下445人,占比21.7%;66~70岁的284人,占比13.8%;71~75岁293人,占比14.3%;76~80岁416人,占比20.3%;81岁以上614人,占比29.9%。

3.健康状况。2618人身体状况填写为正常、一般、良好,占居住在市内专家的52.4%,其余1858人均填写有不同程度患病,其中88人患癌症、脑梗、帕金森等重病。

综上分析,从健康状况看,52.4%的专家可继续发挥作用,身体健康且在75岁以下的1368人,占离退休高级专家总数的24.5%。

二、影响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的障碍

主要存在社会不认可,单位有顾虑,个人意愿弱三个方面的障碍。在利益驱动、物质至上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对知识的尊重和认可淡化,对离退休高级专家的知识更新程度、产业对接能力持怀疑态度。一些用人单位在聘用离退休高级专家时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其身体状况出现意外,会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责任;有的单位担心会对现有职工造成岗位排挤,影响在职人员积极性发挥;还有的单位担心离退休高级专家由于资历深、较敏感,若聘用可能不便管理。一些离退休高级专家自身观念不新、信心不足。有的离退休高级专家由于受家庭、身体、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继续发挥作用的意愿不强;有的由于受固有的学科背景、工作经历、思维模式等的影响,缺乏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意识,服务产业、经济社会的信心不足;有的离开原工作岗位和平台后,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动力减弱,信息渠道变窄,导致观念陈旧,难以继续发挥作用。

(二)体制政策的藩篱

一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大,舆论氛围营造不足,如重庆市主流媒体未对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进行深入的挖掘报道和典型事例的宣传。二是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缺位。对离退休高级专家科研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申报、创办或联办经营实体等缺乏政策支持,在审批服务、收益分配、税收管理等方面没有倾斜政策。三是对返聘回事业单位的离退休高级专家,存在岗位设置不优、职称评聘受阻、薪酬待遇不高的问题。四是经费投入不足。对离退休高级专家党组织、协会团体,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工作条件保障不够,对离退休高级专家开展科研活动缺乏项目经费支持。

(三)工作平台的制约

目前,重庆市尚未统一构建离退休高级专家信息库,导致整体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用人单位与专家之间信息不对称,未能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未搭建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专业平台,如没有离退休高级专家人才市场、离退休高级专家产权交易市场等,导致离退休高级专家缺乏发挥作用的机会。

三、高校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途径探索

高校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制度,积极搭建平台,调动和激发离退休高级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离退休高级专家老有所为、老能有为、老有所乐,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助推全市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有利于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

把离退休高级专家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扩大宣传广度,增强导向深度,营造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

要准确定位。政府要充分認识到离退休高级专家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从观念上把离退休高级专家纳入单位总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中。各级单位要认识到离退休高级专家不是社会的包袱,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可以继续为社会和单位发挥作用,走出离退休高级专家会对现有职工、就业人员造成岗位排挤的误区。

要加大宣传。要通过基层单位发现一批积极典型,通过主流媒体宣传一批先进事例,通过各级党政部门表彰一批优秀专家,从社会舆论、文化观念等方面营造一种鼓励老年人积极就业、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氛围。

要积极引导。引导离退休高级专家坚定继续为单位、社会服务的意愿,转变思路、拓宽思维,树立积极面向行业企业、为产业一线服务的信心,支持和鼓励离退休高级专家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其智力、社会关系等优势。

(二)系统构思、统筹兼顾,制定有利于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

梳理完善现有政策制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制度体系,制定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支持优惠政策,保障离退休高级专家“有所为、能作为、会作为”。

鼓励扶持政策。一是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聘用离退休高级专家,在税费、产业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鼓励离退休高级专家积极创业,创办和联办科技企业和相应技术服务咨询公司,简化办理程序,在税费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人事政策。一是对延迟退休以及返聘的高级专家不作年龄的刚性要求。二是对延长退休的离退休高级专家,享受与其他在职人员同等的岗位聘用、职务晋级、薪酬待遇权利,不占岗位职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三是对返聘的高级专家,可参与职称评审,其取得的任职资格作为参加相应学术、技术活动和受聘从事专业技术人工作的重要依据。四是对在事业单位继续发挥作用的离退休高级专家,应与在岗在职人员同工同酬,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保障离退休高级专家的合法收入。

科研政策。一是鼓励离退休高级专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和著书立说,支持他们培养青年人才。二是各高校应提供科研办公场所、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三是支持离退休高级专家通过原单位或现聘用单位申报相应的科研项目,给予同等的项目经费支持和科研奖励,激发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等工作的积极性。

经费资助政策。一是积极为离退休高级专家党组织、协会团体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二是建立离退休高级专家医疗保险服务机制。对继续发挥作用的离退休专家,由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购买补充商业保险,巩固完善离退休高级专家健康休养制度,建立离退休高级专家定期体检制度。三是拓宽政府购买服务渠道,允许离退休高级专家以个人、协会等名义参与决策咨询、发展规划、项目论证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允许财政经费拨付到个人或协会账户。

荣誉奖励政策。一是设立专门奖项,对在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离退休高级专家,定期进行专项评选表彰。二是对继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高级专家,纳入市级各类优秀人才的选拔范围。三是建立荣誉制度,对从教40年以上离退休高级专家颁发荣誉称号。

(三)拓宽渠道、多措并举,搭建有利于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

政府各级部门应统筹协调,拓宽渠道,为老教授离退休高级专家充分发挥作用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

建立信息数据库。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构建全市的离退休高级专家人力资源数据库,将供给侧的离退休高级专家按学科专业、科研教学创业类型、专业能力水平、个人意愿、健康状况、居住地类别甚至期望待遇等情况,建立专业、全面的信息数据库。同时,对需求侧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统一、集中的用人需求数据库,实现网络管理、实时更新、随时共享。

发挥党组织和协会团体作用。加强离退休专家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扬离退休高级专家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市级老科学技术协会、高教老协、老工程师协会、老卫生科技协会等相应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的管理力度,促进其作用发挥。鼓励高校建立自身的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凸显高校的学科、地域优势,就近发挥离退休高级专家的作用。

建立离退休高级专家智库。完善市政府参事制度,探索区县及职能部门专家咨询模式,吸收离退休高级专家参与政策咨询、科学研究等。允许和鼓励乡镇、街道、社区、企业聘请离退休高级专家作为科技、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专业顾问、咨询专家。

发挥公益性组织作用。鼓励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人生阅历、社会资本等优势,主动积极加入公益性组织,积极开展公益服务。鼓励离退休高级专家从事青少年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教育;鼓励低龄、健康的离退休高级专家为其它老年人服务;鼓励离退休高级专家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鼓励离退休高级专家利用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素养、精神风貌影响身边人、激励身边人、带动身边人。

健全市场机制。建立全市离退休高级专家人才市场、离退休高级专家产权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离退休高级专家发挥作用牵线搭桥,将离退休高级专家的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进行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离退休高级专家创新创业基地,集中离退休高级专家智慧,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助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的信[N].人民日报.2018年6月27日.

[2]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M].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编.2016年12月.

[3]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13〕13号)[D].重庆市委办公厅.2013年3月21日.

[4]谭建伟.人才服务重庆创新驱动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人才工作研究-重庆市人才工作研究会2015年度课题成果汇编,重庆出版社.2016年11月.

[5]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人才工作研究[R].重庆人才蓝皮书-重庆人才发展报告,重庆出版社.2017年12月.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发挥作用专家
专家介绍
致谢审稿专家
·专家介绍·
如何让英雄中队在红色教育中发挥作用
田玉科:老促会组织和政协可协作发挥作用
让中国标准发挥作用
请叫我专家
认清形势积极作为 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
让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