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治形式主义的三重逻辑与路径指向

2019-07-15董小玲梁静

重庆行政 2019年3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理想信念整治

董小玲 梁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反对“四风”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整治形式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整治“四风”之首的形式主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党要一以贯之加大整治形式主义之风,厉行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的根源上来破解。”[1]从政治意义上讲,形式主义就是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割裂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在本质上是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相悖的,不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其危害巨大。整治形式主义之风就必须深究其产生根源,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究其根源有三:一是政绩观错位、扭曲;二是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缺失、懒政怠政、不敢担当、能力不足;三是形式主义之风难以定性。《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中指出形式主义的新表现集中体现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调查研究、群众路线、会议文风、责任担当、工作实效、履行职责、对待问题等多个方面。形式主义与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是完全背离的,形式主义会严重败坏我们党的作风,损毁党的光辉形象,扰乱党的思想路线,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带坏社风民风。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葬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失去执政根基甚至丢掉政权。整治形式主义势在必行。

二、整治形式主义的三重逻辑

整治形式主义不仅契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也遵循了党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还符合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大环境下的现实逻辑。

(一)理论逻辑:整治形式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未明确地提出过形式主义的概念,但其思想理论无不体现着对形式主义的深恶痛绝。从1890年8月27日恩格斯寄给保尔·拉法格的一封信中我们能够直观且清晰地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式主义的反对态度,恩格斯提到:“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2]恩格斯所说的“这些先生们”和“这些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指的是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形成的一种小资产阶级半无政府主义反对派——“青年派”。他们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却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忽视客观环境改变所引起的变化,不能很好地团结其他党派、恶化党际关系,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做出激进派的行为。列宁指出:“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3]这实际上是对僵化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反驳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诞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必须遵守其基本原则和理念,否则便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想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着力整治党内的形式主义。

(二)历史逻辑:整治形式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在党的历史上,我们党始终同形式主义之风在做坚决斗争,并将其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不断传承至今。在革命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毛泽东撰写的《古田会议决议》《反对本本主义》《反对党八股》等一系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正确与否取决于指示内容是否适合于革命形势的需要,“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4]毛泽东就各级党组织执行上级指示的态度,强调我们在贯彻上级指示时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必须思虑“上级”指示的内容实质。毛泽东还指出了形式主义的危害:“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4]改革开放后,受到西方享乐主义和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的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腐败现象随之滋生。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导致乱象丛生的制度根源,他提到:“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5]找到问题存在的制度根源只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如何完善制度建设,进而从根本上抑制形式主义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邓小平的讲话有助于打压盛行的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同时也为整治形式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三)现实逻辑:整治形式主义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需要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形式主义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和成绩,而且会严重抹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光辉形象。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学习上强调:“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6]这种状况指的就是形式主义。要想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文山会海中去,使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开花结果,形式主义这一顽疾必须彻底根除。整治形式主义,一方面是坚定党员干部初心与使命的必要方式,另一方面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坚定党员同志的初心与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个人主义、奢靡之风渐起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形式主义错误观念,一些党员同志丢失了崇高理想和宗旨意识,将初心和使命抛之脑后。不难看出,唤回党员同志的初心和使命,整治贪污腐败、违法乱纪、违反中央精神等性质极端恶劣的行为,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优良品质,都不离开大力整治形式主义。

三、整治形式主义的路径指向

2019年3月,《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鲜明地传递出了党中央要加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可见,整治形式主义迫在眉睫。整治形式主义必须进一步筑牢思想基础、健全制度保障、夯实内在内容、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一)筑牢整治形式主义的思想基础,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党员的理想信念则决定了党的宗旨和目标,决定了党是为谁服务的根本性质,这最终以顶层设计和大政方针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部分党员同志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为了坚定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就必须在传统的上党课、学党史和开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以外,结合新媒体和新科技,创新一批可操作性强、影响范围广、学习效果明显的党员教育手段。这包括开展网络视频教学、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搭建党建平台、宣传推广系列党建网站等方式。在创新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必须继续深化到创新党性教育内容的层面,既要保证党性教育内容科学合理,又要能借助多种教育方式实现教育对象上的党员同志全覆盖。坚定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首先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党员干部必须通过党校系统及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内化到思想之中。其次,在开展党性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适当运用警示教育,使党员同志对违法乱纪的行为心存畏惧,又要充分采用榜样教育,从正面激发党员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最后,还要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开展工作,将内化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工作实效,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上传下达。

(二)建立健全整治形式主义的制度保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机制

筑牢思想信念一朝一夕难以实现,欲求立竿见影地遏制住形式主义之风,还要从制度方面着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修订或颁布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等,弥补了从前由于自由裁量权过高而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为党内一切行为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用制度的绳子拴紧形式主义。“有了执纪监督尺子,就要在贯彻执行上下功夫。”[7]首先,必须畅通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将监督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就以往的情况来看,党员同志对形式主义危害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了一事的消极心态,不能很好发挥监督作用,这也是形式主义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其次,必须摒弃讲人情、卖面子的落后思想,大力发扬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整治形式主义。部分党员同志由于人情观念严重,在交往过程中面临着对上级不敢监督、对同级不好监督、对下级不便监督的困难处境。最后,针对违反党内法规的形式主义必须严厉惩处,既要治病救人,也要惩前毖后。形式主义之流表面上看起来没有贪污腐败影响恶劣,实则都是丧失党性原则的恶果,都会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不换思想就换人,这是党对形式主义之流作出的有力回应。

(三)夯实整治形式主义的实质内容,巩固拓展阶段性成果

整治形式主义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实质性的整治内容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以及能否进一步巩固拓展阶段性成果。如果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那么形式主义依然会根深蒂固、死灰复燃,甚至是陷入循环怪圈。党的十八大以来,“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和纠正,阶段性成果丰硕。但形式主义以新的情况出现,我们党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夯实整治形式主义的内容。

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到党的十九大上指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到2018年的再次重申,即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克服形式主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重要指示精神启发我们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常抓,抓出实效,夯实内容。夯实整治形式主义的实质内容,首先要树立问题导向,善于发现形式主义新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切入实质,找准线索,着力解决各个领域的形式主义之风,比如精准扶贫、扫黑除恶和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其次,各级党委应树立主体责任意识,既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做老实人、干老实事,自觉发挥“领头雁”作用,杜绝形式主义;又要监督考察“自留地”,把责任扛在肩上,自觉加强对下级的引导教育。最后,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遏制形式主义的规定,思想上要看表态,行动上要看落实,最终要看效果。其根本上,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问题出发,推动整治形式主义的内容、方式、形式的不断创新,力求铲除形式主义顽疾。

(四)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强烈地影响着全体党员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形式主义的长期存在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于党员干部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出现了偏离,理想信念的缺失、宗旨意识不强、“官本位”思想浓厚。说到底,形式主义能够顽固地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党的政治文化的弱化、虚化。营造良好的整治形式主义的舆论氛围,如果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之势营造良好政治氛围,那么就能够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清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达到一种标本兼治的效果。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吸收优秀的政治文化基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传承党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良好品质、精神价值。同时要展现政治情怀,比如古代的仁政思想、为官之道、忧民忧国等。二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弘扬实事求是、正直正派、忠诚老实、廉洁清正的价值观,一贯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党性教育,把共产党人的宗旨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抓住“关键少数”,让领导干部在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带头端正思想,以身作则,讲政德、立政德、树政风。党内政治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的长远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以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奋斗目标,涵养党内政治生态,锻造和谐的政治局面,为破除“四风”问题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尤其是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杂症营造政治气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1-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卷[M].人民出版社,2012.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02.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10.

[6]习近平.严把标准公正用人拓宽视野激励干部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N].人民日报,2018-11-27.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小侨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理想信念整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专项整治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专项整治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