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5杜业艳

重庆行政 2019年3期
关键词:卫生状况农村卫生环境卫生

杜业艳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必然要求,人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质量。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地区,整体形势仍待改善。

一、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饮用水来源单一、水质卫生状况差

目前,农村地区供水方式有集中式、分散性及自来水。大部分地区已采用自来水,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采用沟塘、井水、水窖等未经过处理工艺的水作为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较差。

(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细菌和病毒传播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1993年,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7.5%,到2016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80.3%,东部一些省份达到了90%以上。但区域差异显著,有些地区普及率很低,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极低,极易造成环境和农田的寄生虫及虫卵污染。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垃圾与污水处理问题严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产量剧增,不可降解的垃圾大增,仍有不少地区采取传统分散式就地处理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缺乏完善的垃圾和处理系统,水源污染严重。

(四)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四害”问题仍然存在

在农村,随地吐痰、小便现象普遍。冬天洗澡、衣服更换频率较低、饭前便后不洗手以及不明死因的禽畜舍不得掩埋继而食用等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生活行为以及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的去除不彻底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二、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加强后期的运营和维护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环境卫生条件造成的,所以要加快农村水厂建设,完善消毒工艺,加强对水质卫生的监测,确保饮水安全。同时做好前期宣传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快无害化厕所的建立与科学管理,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减少粪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

(二)加大惠民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但又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而需要加大各类惠民利民政策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环境的快速改善。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人员配置,根据自身条件,切实投入资金用于基礎设施建设。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村,可先在村的主要场所建立公厕和垃圾池,分步完成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的村镇,要加大对现有卫生设施的改造,实现卫生设施的升级换代。制定详细的改善计划,逐步完善。

(三)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广新型能源的使用

以“健康中国2030”中建设健康环境为目标,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进行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建房用地,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使中心村成为农村发展的趋势,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造条件使农村建设、卫生城镇建设、健康村镇建设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及污水处理体系建设,深化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推广使用清洁新能源。

(四)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强化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要对农村居民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制定合理科学的农村卫生管理制度及配套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科普教育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知识,培养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改善“脏乱差”居住环境的工作中。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带动村民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郑好,梁成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9):223-226

[2]鞠昌华,朱琳,朱洪标,等.我国农村环境监管问题探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

[3]王立友.德州市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现状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7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医学部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卫生状况农村卫生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环境卫生工程》征稿简则
心理干预对卡波肉瘤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
汉中五轮驱动推进农村卫生
太原市小店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卫生
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引进培养 促进农村卫生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