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 控制问题与策略分析

2019-07-14北京雷石天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马强

中国商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管理机制风险管理

北京雷石天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马强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的稳定发展。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所吸纳的社会就业人员占所有从业人员总数的85%。这也充分的反映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在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吸纳了众多社会上的就业人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诸多企业深受其害,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因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之庞大,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也相继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突破瓶颈,对症下药,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管理手段、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的成本投入以及企业规模的限制等。而其中,对于企业影响最大的非内部控制莫属。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取得的成果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而本文的撰写结合了该领域相关的选择的研究成果,笔者希望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参考性的建议,以此来弥补学术上的空白。

1.3 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法。

首先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个分析,通过结合该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科学性的理论依据。之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为该文提供真实性的依据。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尚早,随着其内部控制方面不断涌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也相继针对该领域展开研究。

Zexi Y认为随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不断滋生,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有效的延伸内部控制的范围,首先要加强企业组织形式的转变;其次要将内部控制的范围从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最后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细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1]。Xiaohong D则指出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分为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以及会计系统,通过对上述控制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2]。

国内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较晚,其研究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与企业审计的内在联系等方面。

陈瑶认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企业的财产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进而有效的避免物资的损坏和浪费等现象的滋生[3]。朱一茹认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的产生及其发展存在诸多的内在联系,而中小企业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显得不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4]。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也愈加完善[5]。企业通过对日常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企业得以长期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也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拓展至企业所有的部门,而企业的注册会计师在制定相关的审计程序时,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节约审计资源的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

2.2 风险管理

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以及产品创新时,均会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增加了经营的风险[6]。而企业良好的风险管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决策错误的概率,同时也避免了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致使企业自身的附加值随之增加。

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3.1 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针对中小企业而言,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管理者及经营者在决策时可以有所依据,从而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经营管理的效率[7]。而这些中小企业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时,都是结合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所制定的内部管理机制才会更加富有真实性,可以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得以实施,并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正如这些中小企业既有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具备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及管理人员的身上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的管理机制。

3.2 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

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是中小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8]。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构建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环境,着重针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优化了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变了传统“一股独占天下”的局面,建立了国有资本退出机制,使公司股权的集中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使企业的各个股东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牵制。同时,为了有效的改善“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强化了董事会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进而有效的突出董事会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中的核心,之后,中小企业为了巩固董事会在企业的地位,特实行了独立董事制度,进而对董事会的内部机构进行适当的外部化,进而对企业的内部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也极大程度上的维护了股东的合法权益。而中小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为监事会对中小企业董事会的监督机制起到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同时也赋予了监事会更大的权利,在完善公司内部环境的同时,也有效的督促了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与执行。

3.3 中小企业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保证企业内部环境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9]。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具备一定的监督意识。首先,为了强调监督机制的独立性,加强了企业的任命机制,对于监事会制定了相关的制度约束,进而有效的避免出现董事会提名监事的情况产生,由职工代表大会上选举出职工监事,而持有股权集合较大的股东联合起来选股东监事,而股东监事要承担其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责任。为了充分的保证监事会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财务及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监事会的负责监事必须要是具备法律、财务、会计及经济分娩的额专业知识,并持有专业的会计资格证书。同时,中小企业为了更好的履行监督机制,特将多个部门合成一个部门,并由监事会进行统一的管理,在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管理及业务流程进行科学性、合理性的管理,进而有效地减少监督环节,使控制的程序得到进一步的简化,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降低监督机制所消耗的成本。

4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所谓的风险管理,就是企业识别并有效的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目标中的潜在风险,这也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合理确定风险管理的策略[10]。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的风险,比如企业组织架构中的风险、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在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企业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风险等。然而实际上,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风险时,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无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及管理。此外,中小企业因为管理手段的不足,其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差强人意,缺乏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防范上过于自信,结果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一旦出了问题就乱了阵脚。同时,在企业外部风险点额管理方面,企业的管理者无法深入的了解市场环境,进而导致了不具备对于宏观形势的有效判断,缺乏对于企业风险的应变能力,进而滋生更多的内在风险。

4.2 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比较混乱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滋生风险,而有风险的出现,就要拥有风险的规避和管理,而企业的内部环境则是企业管理者决策得以实现的重要程序,它的目的是要帮助企业安全的度过风险[11]。为了充分保障企业的内部环境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要合理控制不相容的职务、授权审批、企业的会计系统、财产保护措施以及企业的预算等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了人员及规模的限制,从而会导致身兼数职的情况出现,比如一些管理层的管理者往往还会兼任财务管理工作及其他的岗位,这种现象的存在无法有效保障不相容职务的有效分离。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一些管理层的领导多为家族成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多为家族成员中的七大姑八大姨,而他们往往都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缺乏会计系统的有效控制,无法对企业授权审批的环节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从而造成了内部管理环境的混乱不堪。

4.3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监督机制包含了企业的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前者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企业的人事调整以及企业的战略等进行有效的监督;而后者则是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大都依赖于企业既有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也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去企业的软肋,他们恰恰没有设置相关的内部审计机构,仅仅只是在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立了下属的审计机构,并且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在企业的独立性,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客观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就中小企业监督的职能来看,虽然中小企业内部都设置了相关的审计部门,但大都只是流于表面,无法有效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以及内部稽核等环节,仅仅只是对财务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大大降低了企业监督机制的职能。

5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升策略

5.1 完善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中小企业对于风险的有效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让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树立风险管理理念[12]。管理层在进行任何的决策、制定任何的战略时,都要充分的考虑即将面临的风险,并不是一味的注重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在识别潜在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中小企业要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各个部门对于企业风险识别、分析及管理的能力,做到风险来临时可以“从容应对”,企业要加强对于风险管理的投入,建立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系统,在日常的企业决策上加以应用,并将其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强化企业各部门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从容应对各个业务部门、职能机构的风险管理不平衡状态,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13]。

5.2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建设

企业的控制环境对于企业部门责任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因素,也是企业控制因素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14]。然而实际上,一些中小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往往会让一些管理层的领导人员身兼数职,使一些原本不相容的职务全部由一人来担任,这样不仅无法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反之,还会大大的增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就要求了中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各部门互相牵制、互相制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定期的审查,并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使全体员工充分掌握企业内部的责任制度,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正确的行使自身所具备的权利,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努力提升员工及自身的整体素质,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进而充分适应企业的文化建设。

5.3 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要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充分认识企业即将要面临的风险,之后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之后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如果能够规避的风险要选择规避,如果是不能规避的风险就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降低风险[15]。比如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特聘用一些专业的风险管理专家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并且定期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风险,这种风险管理的手段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创新的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对风险防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外部环境风险管理的安全性。而在风险的防范上,中小企业则要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企业可能发生及潜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排序,将影响程度大的风险设置为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控制风险,并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进而有效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滋生各种形式的风险,而中小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在内部控制的各个阶段加强风险的管理,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包括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以及中小企业的监督机制。其次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包括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比较混乱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发展的策略,囊括了完善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建设以及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管理机制风险管理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进一步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体系研究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