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秸秆纳税

2019-07-13赵文宪

领导文萃 2019年14期
关键词:粟米湘中襄州

赵文宪

北宋时,李允则任长沙太守。洞庭湖、湘水一带,地势低洼的田地种植稻谷,地势高的田地因无法灌溉,只能任其荒废。李允则看到这一现象,感觉非常可惜,总想用个什么办法,让农民充分开发这些无法灌溉的高地。但他左思右想,总想不出合适的办法。

有一天,李允则带了两个卫兵,在洞庭湖、湘水一带抛荒的高地上视察。他发现这些高地引水确实是一大难题,因為附近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所以没办法用灌渠解决这个问题;又因为与洞庭湖的水平面落差太大,洞庭湖的水也没办法引上来。看来想将高地开发出来种水稻是不太可能的了。

为什么这里的农民不种旱地作物呢?李允则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这时,刚好有一位放牛的老伯经过,李允则忙向老伯施礼,并亲切地询问老伯,为何这个地方的人都不种植旱地作物。老伯说,这个地方水田充足,种植水稻已够一家人的口粮,也就没人花费心思去种旱地作物了。

李允则突然转头问两个卫兵:“你们是哪里人?”刚好两个卫兵都是襄州人,李允则问襄州主要种植什么旱地作物,卫兵说,主要种植粟米。李允则知道粟米性凉,味甘,有益气补脾、和胃安眠的功效,适宜脾胃虚弱、反胃、呕吐、泄泻或伤食腹胀之人食用。李允则再问,这里的旱地是否适合种植粟米,卫兵观察后说,这里与他们老家的土地、气候差不多,应该可以种植。

于是,李允则有了主意。

第二天,李允则下令说:“将来纳税要缴纳一半稻米和一半粟米秸秆,而且必须缴纳粟米秸秆,不能用等量的稻米兑换。”像襄州一样种植粟米的地方没什么反应,因为缴纳粟米秸秆减轻了稻米的缴纳量。但洞庭湖边和湘中一带的农民就非常不解,为什么要用粟米秸秆纳税?其实别说农民不解,就连长沙府的官员也都十分不解,李允则这是唱的哪一出?

洞庭湖边和湘中一带没有人种植粟米,哪来的粟米秸秆?于是有商家看到商机,纷纷从襄州买粟米秸秆过来销售。洞庭湖一带每斗稻米能换一束粟米秸秆,而到了湘中一带,一束粟米秸秆就值一千钱。

后来洞庭湖与湘中一带的农民感觉实在太亏,纷纷将地势高的旱地开垦出来种粟米,不再花冤枉钱购买这些几乎毫无用处的粟米秸秆。

渐渐地,湖南就再也没有荒田了,而且高地种植的粟米质量天下第一。

李允则成功地将粟米引进到洞庭湖与湘中一带后,就取消了这个看似极度荒唐、实则非常高明的纳税命令。

虽然绝大多数官员已经明白了李允则此举的高明之处,但还是有官员不太明白李允则为什么非让百姓缴纳粟米秸秆。直接缴纳粟米不是更好吗?粟米秸秆可以说毫无用处,还占用了大量的纳税指标,导致缴纳上来的稻米数量也减半,要求直接缴纳粟米,不是一样可以让百姓逐渐种植粟米吗?而且粟米还可以食用,不用浪费掉这么多的纳税指标啊。

李允则笑着解释说:“如果让百姓直接用粟米纳税,只会繁荣了粟米贸易市场,是不能引进粟米种植的。而我的目的是引进粟米的种植,不是繁荣粟米贸易市场。”

(摘自《思维与智慧》)

猜你喜欢

粟米湘中襄州
襄州,来了你就不想走
情景在变条件在变方法不变
湘中大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19岁的夏天和10本日记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湘中民歌研究现状综述与思考
保持竞进姿态 奋力争先进位——襄阳市襄州区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写给粟米的日记
伍湘中:独创“根接”嫁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