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改革实效研究

2019-07-13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汉语古代汉语基础

易 滢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336000)

“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两门专业基础课历来受到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极大重视。但是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教材内容重合、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导致两门课程并没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的课程改革

2016年10月,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决定启动“古代汉语”、“古典文学”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课程改革工作。2018年9月,17级大专小学教育三年制14个班正式启用《古汉语与文学基础》新教材,上课过程均采用课改组编撰的课程配套PPT。2018年12月,课改组对17大小教《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教材与教学情况调研,顺利回收585份调查问卷。根据本次调研,课改组较为具体的了解了当前17大小教《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新教材的运行情况,授课情况以及学习情况。

二、《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课程受欢迎度高,学生已经认识其重要性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在585名学生中有96%的学生对于《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表示了认可,并表达了一定程度的喜欢。有576名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是重要的,其中有5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很重要。对于影响学生喜欢本课程的原因,52%的学生选择的是个人的兴趣与爱好,选择教材的只有6%。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数的学生意识到学好本课程对于自己的升学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多数的学生都想学好这门课,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学生对课程有厌学情绪,原因在于认为课程很难学,也不知道为何学习古代汉语。

(二)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自己高中时期的古代汉语基础,有1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好,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一般,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不好。从教学的反馈来说,真正古代汉语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大体符合学生的自我认知。

在发现学生古代汉语基础薄弱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课前做不到预习;二是课后不会自己主动去背诵或查找相关资料;三是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过重,只完成教师要求完成的课后练习。

根据问卷信息,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做好预习。大多数的学生寄希望于下学期能够更好地努力一把,让自己学得更好。由此可知,学生有想要学好本门课程的意识,但是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引导措施。

(三)教材运行良好,配套资源需要跟进

当前学生对于《古汉语与文学基础》教材的满意度为99%,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比为22.73%,很满意的占比为45.81%,满意的占比为30.76%。有94.52%的学生认为这是一本很用心的教材。有82.05%的学生认为本教材基本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有17.26%的学生认为不够适用,难度较大,不易自学。学生最喜欢的教材模块是文学作品,认为最难学的教材模块是古汉语通论。值得一提的是教材模块中的多媒体二维码的受喜欢程度。因为有95.21%的学生表示多媒体二维码对于学生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习本课程,但是这一模块受欢迎度却不到10%。这不得不让课改组反思多媒体二维码的有效使用率的问题。

关于教材的内容,66%的学生认为不需要精减任一模块。对于教材的作用,有99%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帮助,并且在毕业后可以在需要的进候拿出来用。在教材的改进方面,学生们在教材的课外拓展知识和文学作品的诵读方面提出了意见与要求,因此与教材相应的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迫在眉睫。

(四)教师满意度高,教学方式有待规范和改进

当前学生对于本学期学生的授课教师满意度达到99.65%,有些学生明确表示了对教师的喜欢,认为跟着老师学到了很多,大多数学生提出了下学期不要更换老师的要求。但是在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中,课改组发现由于不同任课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要求的标准不同,导致学生的诉求也不一样。一个班学生所提的要求在另一个班已得到了满足。这种情况让课改组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更为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标准,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得到规范和改进。

(五)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与考核模式要创新

本学期《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由于是初次使用新教材,教学目标和教法方式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学期授课的部分,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先秦部分,古汉语通论也集中在字、词、句的运用。相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既使有难度,也是基础的部分。对于本学期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81.88%的学生认为不太难,上完课后,能基本掌握;有11.28%的学生认为很难,听不懂。

但是学生古汉语知识的掌握光凭课堂上的授课以及课外的基础练习还是不够的。为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并能运用古汉语相关知识,教学与考核的模式仍要创新。本学期有4个班尝试了无题化、自检式的期末考查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方式可以规范并加以推广。

三、《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紧贴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全科型的乡村小学教师,其中语文学科的份量极重。随着近年来国家自上而下的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提倡和学习力度,古汉语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已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要想有效地将高职学生古汉语基础知识技能的习得、人文素养的提高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统一起来,必须紧紧贴高职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小学教育的行业标准融入课堂教学的标准,才能真正落实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二)建立长效评分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在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对任科教师的依赖心理很强,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光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应建立起长效的平时考核评分机制,并将平时考核评分与学期末考核评分挂钩,让学生意识到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同等重要。

同时,为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还可以对课程的规划有所设计。例如,可以在单元授课开始前下发课程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主要围绕着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如字音的辨认、课文的诵读、基本语法点和句式的查找进行,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笔记,教师授课前可抽查笔记并给予平时分。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最大化地挖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点,并加以拓展,留下悬念,让学生能自主地去找寻自己想要获知的信息,使学生的学习能化被动为主动。

(三)利用“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教学资源充实课程教学资料库

当前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因此,《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的建设不单单要体现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还应该在这四个方面的深度上有所延伸,因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

如何利用“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教学资源充实课程教学资源库对于课程的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对应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课程应建立起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料库。如下表所示:

教学资料库课前预习题库、课程配套讲解PPT、课程配套的微课视频库。课后练习题库、课外知识拓展资料库课程配套音频资料库、实践课题库、课外知识拓展资料库课外知识拓展资料库“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要建设好以上的教学资料库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和改进,才能取得最好的运用效果。

(四)提升教学能力,规范教学标准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涵盖了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两门课程的内容,知识面广度的扩大极大的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难度,对教学队伍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的方式互通有无 ,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学习,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应对当前的教学环境。

同时,教学团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应该一致。如课程讲解的进度需一致,文学作品的背诵篇目和背诵标准需一致,古汉语通论的讲解进度和难度需一致,课前、课后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需一致等等。只有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并达成一致意见,不同教师授课的班级才能取得一致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次调研可以发现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并没有自觉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辅助自己的功课。对于教材中的多媒体二维码,只有极少数学生会进行扫码学习。如非完成课后练习题的必要,学生们打开“学习通”软件的频率并不高。因此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展示和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方式进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六)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统一教学效果检验标准

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目前考核方式的类型有两种,考查考试。考查一般在上学期进行,可以采取背诵、抽题翻译、无题化自检式作答、说课、试讲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考试则安排在下学期,试卷的内容应该涵盖学生整个学年所学过的知识点,古代文学史和古汉语通论的分值各占50%。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和全面性,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够让学生在反复学习过程中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也意味着不同教师的评判标准必须一致,才能在兼顾公平的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改后的《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从当前的运作情况来看,虽已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但仍然存在着尚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只有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从专业抓起,从课程抓起,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起,才能不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解决以往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深度不够的问题,从而增强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古汉语古代汉语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