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字画的翻译

2019-07-13

云南档案 2019年6期
关键词:倪瓒画作绘画

■ 段 芸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画作品可谓其代表之一。当面对一张中国的古代书画作品时如何看懂它如何理解它的内涵,这需要研究者和爱好者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要点。

观察一张作品应整体入手再到局部的顺序逐一递进。为了便于表述我们拿元代倪瓒《倪瓒筠石乔柯图》的一张作品来展开。

按照顺序读识画作呈现的内容

第一步,作品描绘的内容。中国画作内容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个大类,这件作品描绘的物象为“树木和小山石”,这种内容可以归纳为狭义的山水图。

第二,作品采用的设色方法和作画材料。中国画大致可以分为设色和水墨两种着色方法,材料上有绢本、绫本、纸本等。设色细分又有:青绿、浅降、色墨相兼等。这张作品属于纸本水墨。

第三,读识落款的内容,初步确认作品何人所画。这件作品的画面上部从右到左有5 条落款(如图(1))分别为①潇潇风雨麦秋寒,抱笔临摹强自宽,尚赖吾君相慰籍,松肪筍脯劝加餐。四月十七日风雨中茂异携酒肴相饷,于晚节轩中因为写筠石乔柯并题。绝句云林子赞。钤印:自怡悦。②晚节轩前风雨过,兴余允墨写乔柯,当年人物今何在,想像题诗感概多。陆平。③新试罗裳怯薄寒,客怀全赖酒杯宽,独怜晚节轩前竹,翠色娟娟若可餐。袁华。钤印:袁子荣。④清閟阁前云满林,筠石乔柯生画阴,干戈阻绝归未得,写入图画秘更深。赵俞。钤印:用晦。⑤云林道士倪元镇老去,材名有几人见,画题诗重相忆,恍疑落月精神。知白道人造。钤印:知白道人。按照中国山水画的布局,作者一般会选择在左上角或右上角留白的地方书写落款,也有画面构图相对饱和的作品,作者就会选择落款在画面下方左右两边的地方。按照此图5 处题款内容和顺序确定作者为元代倪瓒所画。

第四,收藏印的识别。收藏印的作用是收藏家打印记表明自己对此物拥有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在画面最底处不显眼的地方盖印是尊重作者,选择这个隐蔽的位置也有不破坏画面美感的作用。这张作品有:棠邨审定、清癖鉴定真迹、纫蘭珍赏等六方印。

以上四点为按照面对书画作品的观赏顺序从画面主景到其他内容依次了解的过程。

借助画面内容理解其艺术内涵

中国南朝绘画理论谢赫提出“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些理论的提出对后世的绘画影响非常的深远,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的提出,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那么我们就借助谢赫的六法和美学理念深层次的理解中国古人绘画的内涵。

应物象形就是要画得像。画作描写的对象清晰容易辨识,好比圆的苹果方的盒子。这件作品的物相:一颗乔木,生长在小山坡旁,其间有修竹数枝构成。显然画作表达的很到位。

经营位置就是布局合理。整幅画作采用两种构图方式,其一三角形构图(如图(2)),这种构图方式在绘画中采用的非常多,它的好处是稳定,主题突出。其二是作者巧妙的在画乔木时把树的位置稍稍的偏移左边并没有居中,暗合黄金分割点的妙用。这种两种构图方式并用即稳固加上最美感的构图比列,可谓经营位置之妙作。

骨法用笔,“骨”是比喻性的概念,描绘物相不是停留在基本要像,还要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绘画全以毛笔点染勾勒来塑造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等,这些都是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达的,线条稍有差异就会失之千里。

随类赋彩,就是描绘的物相赋予有他固有的颜色,如红色的花绿色的叶子。然而这件作品属于水墨绘画,在中国画里水和墨不算颜色。中国绘画在北宋以前大都是以墨线勾勒出物相赋予其色彩的,然而在北宋时期由于文人画派的兴起改变了这一现象,出现了以水、墨调和浓淡的方法来描绘万物形态,并形容为“墨分五色”,描绘的层次越是丰富生动的越受到追捧,这种绘画审美理论对于后世影响非常深远。这件作品无疑受到这一理论的深刻影响。仅用黑白来表现景物明暗、浓淡、远近、时间空间之外,还要赋予观者对物相本色的想象等诸多需要表达的内容,对绘画技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灰色在整幅作品中占据了很大面积,灰色也存在黑白关系,如何处理好变化丰富的灰色调是对作者最大的考验,用不好整件平淡无奇缺乏层次,色阶明暗表现的过多又显得凌乱不堪,既要丰富又主次分明这个度很难拿捏。整幅作品除了印章为红色外,没有其他的颜色,物相之间层次分明,在气氛上显得特别的干净和安静,应该说作者功夫深厚。

气韵生动,指描绘中万物的神态,要能够达到活生而灵动的程度。“气韵”这个概念很抽象,立于世间万物都有他自己的气质,融于宇宙中的环境中既是独立的又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人为把作品上方不属于作者的题跋删除(如图(3)),模拟画作原来的状态,不受干扰更好的理解作品。我们描述过作品本身描绘的物相有乔木、土石山坡、几枝新竹构成画作的核心,对比周围除了作者题跋空旷背景,显得非常繁密,一繁一空,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给观众获得视觉上的强大冲击。这个“空”在画面上并不是真正的空,这种处理方法留给观者无限遐想,可以是无边的天际,也就可以是暮气萦绕,也可以是庭院墙壁一角景色等等,作者没有画却达到了极度丰富的画面效果,这种也是“气韵”的一种诠释。大面积的留空恰好的烘托出画面安静、简洁的气氛,体现了绘画中笔到意不到的绘画效果。

中国南朝时期就出现的艺术理论来解今天用来梳理中国绘画艺术依然不落于时代的。

借助已知的画面内容和艺术内涵初步确立作品的时代及其真伪

我们从落款已知作者为倪瓒,借用今天的技术不难知道作者的历史背景。倪瓒(1301-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我们知道中国书画历来都有伪作或赝品存在,那么这是倪瓒的作品吗?

首先看绘画风格是否相符。历史上对倪瓒绘画风格的大致描述为:倪瓒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这件作品从画面表象看符合倪瓒风格。

其二,从书法落款(如图(4))上来看。书从晋、唐楷书,又从隶入,密而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董其昌评曰:“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书法也符合倪瓒的艺术风格。

其三,纸张材料所属的时代。元代使用的纸张是用楮皮、桑皮为主制作的皮纸。皮质的特点在于吸墨而不太渗化,驻笔不留水迹,极易体现笔力与笔法,也就是熟纸。经过时间的氧化作用后纸面会显现一种淡土黄带青灰色的氧化色,与明末以后纸面氧化出现土黄带红的氧化色不同。生纸运用在绘画中明代开始出现,大量运用已经是清代以后了。纸张的判断上基本符合时代特色。

其四,从提拔和收藏印的考证旁证作品的可靠性。整件作品有陆平、袁华、赵俞、知白道人4人题诗,梁清标等六方印章。可以查到历史背景的人物有:陆平,明代人。陆深,字子渊,号俨山,是明朝大学士的父亲。袁华(1316-?),明代诗人,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生於元季,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赵俞(1636-1713)字文饶,号蒙泉,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赵中行五世孙,父赵萼是秀才出身,精于易学,赵俞出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与孙志弥等合称“嘐城四子”,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戌辰进士。梁清标(1620—1691),号棠村,一号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名列“贰臣传”,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了解完旁证的历史背景可谓收藏有序,使得作品为真迹的可靠性非常的高。

我国书画历史源远流长,情况也非常复杂,以上从画面、艺术、历史背景的3 个方面对古画的认知理解,只能是起到搭建一个基本入手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认识每一件情况不同的古画,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经验,扩大知识容量,补充知识空白和修正知识结构,才会做的更好,跟接近真相。

此文为2018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操作指南”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8-B-014。

猜你喜欢

倪瓒画作绘画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图说书法(155)
学生画作欣赏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倪瓒·墨竹诗》
行走的时髦画作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