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资源应用于广告文案的两种基本方式

2019-07-12林亚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5期
关键词:符号内涵传统

林亚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随着消费时代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型,产品的商业属性逐步降低,而产品的文化属性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广告活动为产品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以更有文化意味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

广告文案是广告活动的重要创意表现环节,也是广告主与消费者沟通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文案创作中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展开诉求,是文案写作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以广告诉求为观察角度,我们可以总结出广告文案创作在利用文化资源上的两种基本方式。

广告诉求分为诉求点和诉求方式两个层面。诉求点是方向,是一则广告的主题;诉求方式是诉求点展开的过程,包括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表现手段等。从诉求点出发,文化资源可以以特定的文化形态作为诉求点,从而赢得受众在文化观念上的认同;从诉求方式出发,运用特定的文化符号,搭建起无障碍的沟通平台,从而将广告诉求以文化意味的方式顺利传达。

一、以特定文化形态为诉求点,传达品牌文化内涵

在广告文案的创作构思中,针对消费者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心理,提炼特定的文化形态为诉求点,展开文化上的诉求,既能传达品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迎合了消费者的文化心理的需求。

文化资源有两种基本类型:传统文化资源与流行文化资源。传统文化经过了历史的累积,积淀在民族心理深处,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例如,家的情结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普遍的文化心理,家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化形态。

家文化在现代广告中多有应用。如上世纪90年代收获多项广告奖的孔府家酒,就是围绕“家”的定位,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家文化展开诉求。其电视广告借助热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情节,让主演王姬从海外归来,走下飞机,深情款款地向观众述说:“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伴随着“千万里,千万里,我要回到我的家”的旋律,瞬间感动亿万观众。广告中的人物语言只有一句,但热播剧以及背景音乐中的歌词为一个回家的故事作了充分的背书,对于观众来说,广告不只是展现某个人回家的镜头,更是在讲述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们内心深处家的情结。孔府家酒的品牌形象通过广告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言不尽、道不明的家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从而以独特的品牌文化形象卓立于当时的酒类市场。

中国银行曾经在海外投放广告,向同为炎黄子孙、有着共同文化渊源的海外华人展开文化诉求,塑造了民族银行的形象,广告以自然山水天人合一的大意象,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引起海外华人的强烈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呼应,从而成功赋予了中国银行民族文化的内涵,成为海外华裔心目中民族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

流行文化是一定时期流行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其文化的内核,流行文化是外层。中国当下的流行文化集中体现为一种来自于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实现个体价值的文化观念。从上个世纪的流行的口号模式“我XX”模式,发展到今天,从单纯的“我”的存在宣告,转变为有内容的“我”的自信,继而对世界做出“我”的理解以及重新界定。如唯路时手表在地铁站投放的广告文案“不是将就不了这个世界,我是将就不了我自己”。又如红星美凯龙的美学广告“美不是迎合,美不是追随,不是别人的赞许。”“美不必惊涛骇浪,美就是心中所想。对这个世界的再次出发,对自己内心的重新打量,美不在别人眼里,在你心里,你懂美。”都传达出了时代文化的强音,得到了年轻一代人的强烈共鸣,同时成功赋予了产品时代文化内涵。

二、运用语言的文化符号展开诉求,搭建无障碍沟通平台

文化符号,泛指包含特定文化内涵,起到文化标示作用的各种符号形式。语言的文化符号指的是以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文化符号。如唐诗宋词等古代诗词,以及孔子、故宫等语汇都是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符号。而网络用语以及人工智能、淘宝、高铁等语汇则是表征当下流行文化的符号。

在广告文案创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这些文化符号,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传统文化符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熟悉的亲切的合理的,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展开交流,就好比使用家乡的方言来对谈,彼此会更亲近,也更容易接受对方所传达的诉求。许多西方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后,采取的是全球化战略,本土化的执行。其品牌的价值理念并未发生变化,但诉求方式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即运用本土的传统文化符号展开其价值理念的诉求,从而顺利获得中国消费者的接纳。

不同于传统文化符号,流行文化符号基于当下的趣味与风尚,它的运用则能够有效地引起当代人的注意与兴趣,为品牌带来充满时代活力的形象,尤其对已经过时的僵化的事物能够起到重新赋予生命的作用。近几年,故宫文创风生水起,深受年轻人的瞩目。在故宫的H5广告中,严肃的帝皇嫔妃比着剪刀手、说着网络流行语,非常时髦,与历史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记录片宣传广告中,三星堆青铜人像下的文案是“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击鼓说唱俑下的文案是“C位”。两者都不是在诉求时尚文化,但运用了网络用语这种流行文化符号,使得广告信息能够打破障碍,更接近当下的年轻一代,与他们顺畅沟通。

综上,以广告的诉求为观察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广告文案创作在利用文化资源上的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诉求内容上的借鉴,一种是诉求方式上的借鉴。但对于广告传播而言,都是文化搭台,商业唱戏,因此这两种基本方式也无高低优劣之分。而以这两种基本方式为基础,还可以有哪些具体运用的方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猜你喜欢

符号内涵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符号,比多少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符号的由来
挖掘习题的内涵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