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9-07-09夏芳芳

江西教育C 2019年4期
关键词:团结协作教学策略体育

夏芳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体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体育课程不仅是学生放松心情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锻炼学生体魄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本文针对团结协作意识在体育课程中的培养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育    团结协作    教学策略

团结协作意识不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学生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应用的一种能力,特别是现代教育强调竞争和创新,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团结协作的培养。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也能明显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这样的能力。

一、明确授课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或者授课内容进行讲授,这种授课方式不在乎学生具体的身体素质,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平均水平。例如大多数学校都会进行跑步练习,许多学生对这项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一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二是由于一同进行训练的很可能是比自己身体素质好的人,这样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跑步也不是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这也加深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授课方式,尽可能在了解学生实际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一些高校已经有了对新型体育授课模式的尝试,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素质等情况选择固定的体育课程,这些体育课程会在同一时间进行讲授,但是会安排不同的区域和授课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根据学生个人的体质开设的,学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练习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他们在练习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怨言和厌恶情绪,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校可以调查学生的身体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询问学生日常所做的体育活动以及之前体测的成绩等。以这些内容为标准,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将在同一时间上课的不同班级汇集在一起学习,而不再按照原本的行政班级进行授课,然后将学生分别划分到各个不同体育项目的区域进行学习。例如一个班级中有适合学习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并且一班和二班的学生是在同一时间上体育课,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班级中学习排球的同学划分成一个小组,学习篮球的同学划分成一个小组,学习乒乓球的同学划分成一个小组,然后再进行小组单独授课,所讲授的都是依据小组主题的内容,使教师在教授运动项目的同时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通过游戏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无论在哪一年龄阶段,游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而且体育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更容易与游戏相结合,可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也并非没有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尝试,但是往往由于教学目的并不明确,使游戏教学失去本来的教育意义。为了更好地推行游戏教学,教师应当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合理设定游戏内容,让学生在做完游戏之后真正有所收获。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定一些需要集体来完成的游戏内容,将这些游戏内容与体育项目相结合,在增强体育项目趣味性的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之间更加亲密和能够互相帮助的目的。

以许多学生都抵触的跑步活动来举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十人组队的方式,将彼此的脚踝绑在一起进行跑步比赛。在这场游戏活动中,学生可能由于并不熟悉彼此的步伐大小或跑步特征而出现许多失误,然而教师如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之间的交流大都是纯粹的交流,即使两个学生之间产生过矛盾,也可以由一句“不打不相识”化干戈为玉帛,继续成为好朋友,因此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彼此熟悉和交流,也是培养團结协作意识和提高交流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虽小,但是带给学生的感受和乐趣却是无穷的,通过这些小事能够逐渐改变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看法。

三、通过竞争项目,提高学生团结意识

竞争也是体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一些固定的体育项目中,教师都会组织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情况,这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一个重要机会。例如在一些篮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将全部的学生组织参与到篮球比赛活动中。在一些学生眼中,篮球可能是针对男生而设立的一项体育活动,但是女生同样可以参与进来,即使她们不进行比赛,同样可以在赛前的准备活动以及比赛过程的声援中体现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将篮球之类活动称为集体活动。学生在比赛时可能心目中有自己明确支持的一方队伍,即使自己没有参与到比赛中,同样可以在赛场边呐喊助威,这也是一种参与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样能够体会到比赛的激动人心,当然这种一边倒的支持方式并不能持续到赛场之外,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让他们了解比赛只是为了增强彼此的体育水平和强身健体的一种有效方式,应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比赛的输赢以及同伴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四、通过户外活动,增强协作精神

在校内上体育课只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方式,大多数的体育活动则需要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内进行,这也说明体育项目的丰富程度以及广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推出,其中户外运动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户外活动并非都是以锻炼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或体育技能而开展的,有些是为了辅助其他课程的学习,例如美术写生或对实际景点进行考察和游览,但是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穿插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的训练。即使没有刻意进行相关的安排,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一些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事情,最为简单的就是徒步行走。在行走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以及互相搀扶等情况会明显增多,这在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且在脱离学校环境之外地方发生的事情更难以预料,这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本能反应。

团结协作意识其实一直被一些教师广泛推崇,特别是在一些班级教育活动中经常与集体主义拿来并用。同时团结协作意识也与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具有密切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学生不可能是孤立发展的,而是需要与周围其他人进行协作、共同进步,实现双赢是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郑赛花.体育课堂教学中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2017,(11).

[2]曹晓松.体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J].体育风尚,2017(4).

[3]白江、彭嘉欣.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

猜你喜欢

团结协作教学策略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6体育年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我们的“体育梦”
浅谈科学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依托“雁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