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背诵的能力

2019-07-09曾春根

江西教育C 2019年4期
关键词:赏析古诗词诗词

曾春根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经典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让小学生养成背诵经典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语言文字和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还能扩大学生的语文积累,增强自信心,对学生品格修养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提升了古诗文的地位,增加了背诵的篇目。然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往往没耐心坐下来背书,如果教师不讲究方法地强行让其背诵,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甚至对语文教学产生抵触情绪。所以笔者认为,背诵教学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

一、范读激趣,赏析美点

一些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只是让学生朗读几遍,然后蜻蜓点水般疏通一下诗词大意,最后小结归纳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样的教学,不能激励学生的兴趣,诗词的优美文字在学生眼里只不过是一个个毫无生命的符号,是一丛丛未经修剪的杂草。现在的学生不善于读诗背词,是因为他们缺乏朗诵的环境氛围和模仿榜样。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朗诵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教师绘声绘色地配乐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以及朗读冲动,学生有了朗读的欲望,自然就能熟读成诵了。同时,教师适时地在疏通诗词大意时通过对优美文字的品读、赏析,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词动人心魄的美,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的强化,更有助于学生赏析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背诵成果,这样更能够增强已背诵学生的自信心,对背不出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二、传授方法,启发激励

小学生的记忆缺乏持久性,课堂上强记到的东西,也许一下课就忘了,今天记得挺牢的诗词,明天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必须让他们重复记忆。大部分学生的重复记忆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趣,以至于放弃背诵。“兴趣是记忆的源泉”,这时教师必须传授一些科学的背诵方法,重新点燃学生背诵的欲望。

(一)边读边抄,增强记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背诵时调动的感官越多,效果就越好。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笔者认为还要手到,背诵教学最终是要落实到默写的,所以,规范学生的书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边读边抄边背,抄写时尤其注意教师提到的一些易错字,如通假字、形近字等。通过眼看、口读、耳听、手写等多感官并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巩固背诵的成果。

(二)寓教于乐,趣味背诵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如果教师强制他们在座位上死记硬背,他们肯定会不痛快,背诵的效率不高。所以,让学生在玩乐中合作完成背诵,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诗词较短,可采用“对歌式”背诵,即两两合作,一人背上句,一人接下句,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也可循序渐进,增加难度,让一人先说下句,另一人对上句。如果诗词较长,则可采用“接龙式”背诵。这种方法的确能提高背诵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当要一个人全部背出时,恐怕会出现上下句衔接不上的情况。这时,可以挑出每句的首个词语进行强化训练。如马致远的《秋思》,可以挑出枯藤、小桥、古道、夕阳、断肠人来强化学生的背诵思路。也可以让学生尽情涂鸦,按顺序画出这些诗歌的意象,借助美术学习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使学生对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熟能生巧,适当奖励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对于已经背出的诗词,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碎片式”时间,及时地复习和巩固。利用晨起、课间、睡前的时间复习诗词,必能印象深刻,记忆犹新。对于背书积极、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不妨给点小小的奖励,一本本子,一块橡皮,甚至一颗糖果,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奖励,不仅能让学生收获自信,更能使他们明白有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

三、明確要求,随时抽背

一线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基本是安排组长去负责。即便如此,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应该明确要求,随时抽背。背诵要求一般指规定背诵的时间和背诵的质量。如:讲授完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必须在一周内背完,且背诵时要咬文嚼字,一字不差。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也可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抽查背诵情况,让学生到讲台前背诵。这样一来,学生就丝毫不敢懈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背诵教学既可以从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入手,也可以适当给学生施加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务必让其懂得:只有多读,才是背诵的“王道”,是背诵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赏析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