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2019-07-09徐华

江西教育C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数学学生

徐华

摘   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式教学方法之一,深受广大教育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营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景教学    学生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广度、深度和难度均有所提升,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引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更好地分析、研究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理当回归到生活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无趣,究其原因,在于缺乏生活化素材的刺激,以至于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着手,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包括奥运五环、蝴蝶、飞机和风筝等,并提问:“这些图片形状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性?”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现象导入新课,使他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接着,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到雨伞、帽子、剪纸等,强化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深化了对轴对称现象的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自主思考和讨论:“把纸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有什么关系?它是否也具有上述图形的共同特征?”教师设计的这几个问题,使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究中。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和举例,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使其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二、利用实物营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营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为数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和趣味,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以展开与折叠教学为例,教师将一个正方体模型带到课堂中设计活动内容。把一个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并示范和指导:必须沿着棱剪,各个面相互连接,不能剪散。让学生先观察正方体模型,再尝试动手剪,将一个剪好后的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剪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认真观察和讨论这些实物,之后在全班内交流。

这样教师利用实物营造情境,使学生经历正方体的展开过程,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借助实物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三、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具有促进思考和启迪智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利用一系列层次性、开放性的问题设置悬念,以问题为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思考和探究,活化他们的思维。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更加高效地吸收和消化知识。

在进行“相反数”教学时,教师先复习提问:“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1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哪些?与原点距离是6的点有哪几个?”让学生自主探寻答案。通过发散思维引出课题——相反数。接着,教师给出相反数的定义,设置问题: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只有符号不同”和“相互”的含义?0的相反数是什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总结规律,并让他们深入讨论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如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利用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领他们循序渐进地处理和解决问题,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并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四、注重营造实践情境,丰富学生感性经验

在初中阶段,虽然数学没有化学、生物、物理学科的实验特征,但很多数学原理、性质、概念和結论等都是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出来的。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知识,主动营造实践情境,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操作和实践中,感知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手脑并用的能力。

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由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组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交流,派遣代表汇报结果。然后带领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和双面胶,亲自动手尝试摆出一个三角形,他们可以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如果是钝角三角形,设法画出两个锐角所对应的高。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发现三角形一共有三条高,且每条高都有对应的边,高是顶点到对边的垂线。

上述案例,教师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帮助他们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合理创设竞争情境,引领学生完成建构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合理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的预期效果。初中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竞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展现个人优势,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中,教师可进行分组比赛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本班上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比较各组完成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参与比赛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分析针对同一组数据的表示效果,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他们可以发现: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表现每个分数段的具体人数;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各个分数段人数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则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个分数段人数在班内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科学、合理地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期待,深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及运用合适的统计图,可以更有效、清晰地表示和描述数据。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从生活情境、实物情境、问题情境、实践情境和竞争情境等多个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展开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霍福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7(05).

[2]严伟.有效使用情境教学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

[3]王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J].教育革新,2016(12).

[4]张静.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8(11).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初中数学学生
学生写话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有效创设“情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