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学术经历与公司创新

2019-07-08郭文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6期

郭文静

摘 要:基于中国特有的“文人下海”现象,以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学术经历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特别是对于原创型创新产出,这一结论对政府及企业自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公司高管;学术经历;公司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6-0010-04

引言

自2012年中国正式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企业的创新驱动作用,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措施。”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允许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在学校同意的前提下,按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到科研机构、企业兼职。”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系列针对性政策。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学校、走出实验室,进行创业或进入企业工作、兼职。实际上,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一大批知识分子如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就已经下海经商,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文人下海”现象,现在一些知名企业家,如马云、俞敏洪、罗永浩就都曾担任过教师,而柳传志在创业之前曾是中科院的研究员。

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作为高素质人才,大多具有学术经历,当他们进入企业,其学术经历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他们能否将知识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是企业关注的问题,而且对于校企合作政策制定者而言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检验了高管学术经历对于公司创新的影响,以期为企业如何提升公司创新水平从高管团队管理角度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理论回顾和研究假设

“高阶梯队理论”基于有限理性假设,从高管认知角度出发,指出高管团队特征会影响其认知基础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企业战略选择和行为。沿着该理论,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考察了高管特征对于公司创新决策的影响,包括高管的年龄、任期、教育水平等人口特征和这些特征的异质性,以及高管的海外经历、早期饥荒经历等特殊经历,而高管的学术经历目前学者关注较少,研究其对于公司创新决策影响的则更少。因此,本文聚焦高管学术经历,并研究其对于公司创新的影响,有助于扩展高阶梯队理论的研究角度。本文的“学术经历”是指正在或曾在高校任教、在科研机构任职或在协会从事研究的经历。需要指出的是,高管的学术经历与高管教育背景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明显不同的概念,高管的教育背景是高管个人能力的体现,而高管学术经历则是个人经历对其个人特质的塑造。

与其他高管相比,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具有一些顯著的特点,可能有助于促进公司创新。首先,他们接受过高等的教育,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其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这些专业技术知识有助于解决公司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知识基础理论明确强调多元的专业知识是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的优势。学术经历高管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结合知识基础理论,可以推断学术经历高管能够利用前沿优势迅速发现并把握创新机会,增加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

创新的关键在于“新”,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促成企业创新活动的突破性进展,而学术研究同样强调创新,学术经历高管通过严谨的学术训练,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维,在进行决策时,会根据专业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而非主观臆断或人云亦云,这有助于培养学术经历高管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另外,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高管会带来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术经历高管提供了与非学术经历高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进而增加了高管团队的异质性,信息决策理论主张,团队的异质性有助于企业从更多渠道和更丰富的视角获得资源和信息,建立自己的知识价值体系,做出更富有创造力的决策。因此,学术经历高管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为企业带来的异质性能够助力企业进行创新突破,产生更多的创新投入和成果。

高管的学术经历表明其曾在或正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任职,这种任职经历有助于高管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理论认为,通过人际关系、社交网络获取知识和商业信息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源,也是企业的一种显著优势。因而,学术经历高管建立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社会关系网络能为企业引进更多的创新人才,也能带来更多创新资源,这将成为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增强竞争力的独特优势。结合学术经历高管的上述特征及相关理论,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高管学术经历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

按照专利科技含量的大小,国家专利局将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科技含量最大,最具有原创性。从创新意识上看,学术经历高管受过更高等的教育,进行过更深入的专业研究,其创新意识更敏锐、更具有前沿性,且同样强调创新的学术研究培养了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勇于原创的精神。因此,学术经历高管更倾向于进行原创型创新。从创新能力上看,学术经历高管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企业创新中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解决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因而他们进行原创型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2:高管学术经历能够促进企业原创型创新。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初始样本为2008—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在此基础上剔除了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观测区间内被ST或*ST处理的公司、上市时间不足一年的公司、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4 509个公司的年度观测值。高管学术经历与高管的其他特征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数据库”,缺失数据通过查阅公司年报中“管理人员与员工情况”或搜索巨潮资讯、新浪财经等网站经进行补充。公司专利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中“公司专利与研发创新”部分。其他财务数据来自CSMAR与Wind数据库。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公司创新。本文考察了公司创新活动的三个方面,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原创型创新。创新投入用研发投入(R&D)度量,为剔除规模效应,用报表披露的研发投入除以总资产来衡量,创新产出水平用公司当年申请的专利总数(T_Patent)度量,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并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Invention)作为企业原创型创新产出的度量指标。

2.解释变量:高管学术经历。高管学术经历(Academic)用高管团队中具有学术经历的高管人员比例度量。高管团队包括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执行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总会计师)、董秘等年报中公布的管理人员。学术经历是指正在或曾在高校任教、在科研机构任职或在协会从事研究的经历。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参考国内外主流文献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司层面的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本结构(Lev)、盈利能力(ROA)、公司年龄(CorAge)、现金持有量(Cash),另一类是高管层面的变量,包括高管团队规模(Teamsize)、高管年龄(Age)、高管性别(Sex)、高管学历(Degree),以此控制企业特征及高管特征对公司创新的影响。考虑到公司创新决策依赖于公司以往年度的相关指标,本文解释变量和所有控制变量都滞后一期。为了控制行业与年份的影响,在所有回归模型中都控制了行业与年度固定效应。

三、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在样本期间创新投入平均数为1.85,即创新投入约占总资产的1.85%,表明中国企业创新投入力度还不够大;专利总申请量平均约为47,发明专利申请量平均约为19,且各变量标准差均远大于均值,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之间的创新成果存在较大差异;学术经历高管占高管团队总人数的比例的平均数为8.14%,标准差为14%,表明各公司学术经历高管占到公司高管一定的比例,但各公司之间这一比例差异较大。

(二)假设检验

由于创新投入为连续变量,所以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检验高管学术经历对于公司创新投入的影响,而创新产出、原创型创新产出为计数变量,且方差大于均值(见表1),因此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下页表2列出了回归结果,第1列被解释变量为创新投入,Academic系数为正,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高管学术经历可以促进公司创新投入水平。第2列被解释变量为公司当年的专利申请总数,Academic系数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高管学术经历能够促进公司创新产出,以上结果证实了假设1。第3列被解释变量为发明专利申请数,Academic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证明高管学术经历对于公司发明专利有显著正相影响,即高管学术经历能够显著促进公司原创型创新产出水平,以上结果支持了假设2。控制变量中,盈利能力、高管团队规模、高管学历对公司创新投入有正向影响,而公司规模、资本结构、公司年龄、高管年龄、高管团队中存在女性高管对公司创新投入有负向影响,公司规模、公司盈利能力、高管团队规模、高管学历能促进公司创新产出,特别是原创型创新产出,而公司年龄、高管年龄与公司创新产出以及原创型创新产出呈负相关。

(三)稳健性检验

为解决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即创新需求大、创新水平更高的企业可能由于技术需求或其他原因选择学术高管,以及遗漏变量问题,我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内生性检验。我们比较匹配后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发现有学术高管的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均大于没有学术高管的公司,由此说明在考虑了样本选择偏差与遗漏变量内生性问题之后结果的稳健性。

稳健性检验除了要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外,还需要进行替换指标和回归模型的检验。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稳健性检验:(1)替换被解释变量,用研发支出/销售收入替代研发支出/总资产,用公司当年授予的专利数替代当年申请的专利数度量公司创新产出;(2)替换解释变量,用是否存在学术高管替代学术高管在高管团队中的占比;(3)替换计量模型,使用泊松计数模型进行回归,以及将创新产出取对数,转换成连续变量,进行OLS回归。在进行以上替换之后,高管学术经历对于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依然显著为正,证明前文的结果是稳健的。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年度专利申请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数据,本文研究了高管学术经历对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可以促进公司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特别是原创型创新产出,以上结论证实了前文假设,支持了相关理论。

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创新水平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对于政府,由于本文实证证明了高管学术经历对于公司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要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产学研体系构建政策,继续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人员进入企业,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技术与公司资本积累和市场能力充分结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体系,形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第二,对于企业,在选拔、聘用高管人员时,可以将学术经历作为一个考量,充分利用学术经历高管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加公司创新成果,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